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摘要】 目的 探讨miR-155-5p mimic靶向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生长和运动能力的调节作用和机制。 方法 取对数期生长的A549细胞,将未经转染的细胞设为Control组,miR-155 mimic及HIF-1α分别转染至A549细胞,设为miR 155 mimic组和HIF-1α组;再将两者共同转染于A549细胞,设为mimic+HIF-1α组。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 375与SLC7A11的靶向关系,利用RT PCR检测各组细胞miR 155-5p及HIF-1α mRNA表达水平,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各蛋白表达。结果 HIF-1α是miR 155-5p-mimic的靶向基因。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HIF-1α-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升高(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HIF-1α mRNA水平、HIF-1α和Ki67蛋白表达量及增殖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划痕愈合率均降低(P<0.05)。与Control组相比,miR-155-mimic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升高,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与HIF-1α组相比,mimic+HIF-1α组N cadherin、VEGF、VEGFR2、P38蛋白表达量降低,E cadherin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 miR-155-5p可通过靶向抑制HIF-1α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皮间质转化及VEGF/P38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19病毒感染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治疗与转归。方法对人微小病毒B19感染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19例患者,主要症状有乏力(12例)、黄疸(10例)、脾肿大(10例),伴有发热(10例)、皮疹(6例)及肌肉关节疼痛(6例),有6例伴有如下疾病或并发症:如妊娠(1例)、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精神分裂症(1例)、急性骨髓停滞(1例)和肺炎(1例)。以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梅(AST)升高为主,黄疸大多数表现为轻到中度,容易出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下降,但胆碱脂酶(CHE)下降不明显。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肝功能等各项指标正常后治愈出院。人微小病毒B19可致肝功能受损,导致急性肝炎或急性重型肝炎。结论对临床上非甲~戊型肝炎病人,应注意检查血清抗B19病毒IgM。该病毒感染是一个急性或亚急性过程,呈良性经过,有自愈倾向。  相似文献   
13.
吴放  任琦  潘蕾  吴方建  付辉政 《中草药》2019,50(13):2997-3000
目的研究黄药大头茶Gordoniachrysandr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MPLC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药大头茶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甲氧基苯酚1-O-β-D-[6-O-(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1)、3,4,5-三甲氧基苯基-6-O-香草酰基-β-D-葡萄糖苷(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白桦酸(4)、3-O-β-D-半乳糖基-(1→2)-[β-D-葡萄糖基-(1→2)-α-L-阿拉伯糖基-(1→3)]-β-D-葡萄糖醛酸基-3β,16α,22α,28-四羟基-22-O-巴豆酰氧基-齐墩果-12-烯-23-醛(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黄药大头茶苷A,化合物3~5为首次从黄药大头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正>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结外表现较为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以心包积液(pericardial effusion)为首发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两例首诊误诊为结核病的心包积液为首发症状的NHL,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流行病学及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危险因素,指导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方法选择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的所有医院获得性革兰阴性杆菌肺炎(GNB-HAP)患者374例,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医院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组(PA-HAP)81例,医院获得性非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组(non-PA-HAP)293例,在获得呼吸道合格标本当天对变量进行评估,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到因变量的危险因素。 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与PA-HAP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呼吸道标本收集日期距离住院日的天数、未入住ICU、未接受脑科手术、无颅腔引流管、无昏迷、无误吸风险、无脑梗塞、无脑出血、胸科手术、留置胸腔引流管、布地奈德吸入、肿瘤、脾切除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HAP的独立危险因素:胸科手术[adjusted odds ratio (aOR) 2.462, 95%CI 1.237~4.900]、无昏迷(2.516, 1.368~4.627)、布地奈德吸入(1.883, 1.049~3.393)、脾切除术(5.039 , 1.051~24.154)。 结论住院期间伴有胸科手术、吸入布地奈德、脾切除术而无昏迷的GNB-HAP患者应警惕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结缔组织疾病的研究概况。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介绍了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结缔组织疾病的研究情况。结果:青蒿素类药物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结论:青蒿素类药物用于治疗结缔组织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但目前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基础和临床研究均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并表达汉滩病毒(HTNV)囊膜糖蛋白(G1)胞质区尾段ITAM样基序及其突变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HTNV G1蛋白ITAM样基序及其中2个保守酪氨酸残基突变基序编码基因,应用Gateway技术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DESTTM15表达载体,在BL21-AI中经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免疫印迹确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地构建了2个含汉滩病毒G1胞质区尾段ITAM样基序编码序列表达载体pDEST- ITAM-L,pDEST-ITAM和1个含保守酪氨酸残基突变的G1 ITAM样基序编码序列表达载体pDEST-ITAM-YY-FF (Y615F,Y628F),并在大肠埃希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免疫印迹证实目的蛋白与GST融合表达.结论:获得了3种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的G1 ITAM样基序及其突变基序的重组蛋白, 为进一步探讨HTNV G1蛋白ITAM样基序在HFRS免疫信号传递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江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菁  章光文  潘蕾  方欣 《药品评价》2007,4(3):185-186
近年来,江西省对通过《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宣传,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以及医疗机构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得到提高。报告意识逐渐增强.使我省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全面了解我省ADR发生的情况.对2006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潘蕾  胡学庆  程健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5):2518-2520
临床上,局部淋巴结在肿瘤的诊断、分期和治疗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往往会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这对分析这类患者的预后往往十分重要。尽管人们200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肿瘤经淋巴管转移的现象,但其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的许多关于肿瘤病理生理、特异性淋巴内皮细胞(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LEC)标记物、及淋巴内皮细胞因子的研究大量集中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肿瘤细胞淋巴管转移的机制上。  相似文献   
20.
脾脏囊肿并非罕见疾病.有关该疾病的综述及相关报道已超过1700篇。但是脾脏囊肿伴胰腺癌相关抗原(CA19—9)升高的病例却是十分罕见。我院在2006年5月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