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变化及其与HIE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间相关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出生初入院(HIE2h内)、第1天、第2天、恢复期的血浆中ND、GSH-PX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NO、GSH-PX的变化原因和意义。结果HIE患儿血浆中第1天的NO含量最高,而GSH-PX相反;初入院、第1天、第3天的血浆中NO、GSH-PX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浆和HIE第3天的CSF中和GSH-PX水平均呈负相关;病情越重NO浓度越高,GSH-PX越低。结论NO、GSH-PX均参与HIE的发病过程,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GSH-PX含量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党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及四君子汤对D-半乳糖(D-gal)诱导小鼠衰老模型学习记忆的调节作用。方法:用D-gal诱导衰老小鼠模型。采用Y型迷宫、氧化抗氧化指标的测定和跳台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小鼠跳台错误次数和迷宫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0.05,P〈0.01);四君子汤能明显降低D-gal诱导衰老小鼠的跳台错误次数和迷宫测试潜伏期(P〈0.05)。结论:D-gal能诱导小鼠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四君子汤能改善衰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63.
网络课程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随着新教学模式的不断尝试,网络课程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形象、多样化表达及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设计制作了医学微生物学网络课程。教学实践表明:本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的整体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出发,浅谈医学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64.
乌司他丁在中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是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在农村有机磷中毒发生率仍很高,并且发病急骤,后果凶险,因此对其救治方法的研究一直受到临床重视,各种研究报道不断。目前,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中的药物治疗已不再局限在传统的M受体阻滞剂和胆碱酯酶复活剂的联合使用,其他多种辅助性治疗药  相似文献   
65.
人源化NOD/SCID小鼠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脐血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移植NOD/SCID鼠所建立的人源化SCID模型,分析人源化淋巴细胞重建。方法: 磁珠分选法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输入NOD/SCID小鼠。每隔2周采血至10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人源淋巴细胞CD45、CD19、CD3抗原。第10周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骨髓、胸腺组织,RT-PCR检测模型鼠组织中人β2M基因及RAG2基因。结果: 两种类型细胞移植均可重建人源免疫细胞,人源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在第8周达高峰。骨髓中人源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RT-PCR在外周血与骨髓检测到人β2M基因及RAG2基因标志。结论: CD34+细胞移植重建人源化NOD/SCID免疫系统模型效果要好于脐血单个核细胞。人源T淋巴细胞在模型鼠骨髓中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LPS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 方法: 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HUVECs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LPS刺激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LPS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 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10 mg/L)对细胞活性没有明显差异。LPS诱导PAI-1活性在24-72 h显著升高(P<0.05),且显著上调PAI-1 mRNA,24 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 h达到正常水平。而LPS组与对照组tPA活性与tPA mRNA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LPS(10 mg/L)可显著上调PAI-1 mRNA转录和分泌而不影响tPA mRNA,结果提示LPS可活化内皮细胞,诱发PAI-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而抑制纤溶系统,这有利于微血栓的形成、血栓稳定,血液凝固和DIC发生。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的包膜糖蛋白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对gp120引起大鼠海马脑片CA1区的突触传递及可塑性变化的影响.方法应用离体脑片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CA1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研究gp120mAb对gp120抑制高频电刺激Schaffer侧支引起的鼠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作用的影响.结果gp120对高频电刺激(HFS,100 Hz,1 000 ms×2,串间隔20秒,共2次)Schaffer侧支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LTP产生抑制作用,而对其基础EPSP没有影响.用浓度为200 pmol/L的gp120灌流脑片,可引起LTP的维持发生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被gp120特异抗体gp120mAb(50 ng/ml)所拮抗.结论gp120mAb可能是通过拮抗gp120抑制海马CA1区的LTP诱发和维持而参与艾滋病痴呆(HIV-1 associated dementia,HAD)的形成.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重组vMIP-Ⅱ在体内对食蟹猴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食蟹猴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静脉注射人白蛋白)和实验组(分别连续13周静脉注射50、250和1250μg/kg剂量的重组vMIP-Ⅱ),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给药前、给药6周、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及各器官、淋巴组织(给药13周和恢复期2周)样品。ELISA测定血清中重组vMIP-Ⅱ抗体,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FACS计数CD3^+、CD4^+以及CD8^+细胞并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各器官及淋巴组织样品做病理学检查,并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长期大剂量静脉注射重组vMIP-Ⅱ并不引起食蟹猴产生中和抗体;在用药期间动物外周血CD3^+T细胞、CD4^+以及CD8^+T细胞计数显著性增强(P〈0.05),CD4^+/CD8^+比值仍属正常,同时体外观察到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P〈0.05);各器官无病理学改变,淋巴组织出现增生,并且重组vMIP-Ⅱ注射组食蟹猴增生的淋巴组织细胞凋亡指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在恢复期以上指标均有所降低。结论:在重组vMIP-Ⅱ对食蟹猴免疫原性不明显的情况下,长期大剂量注射重组vMIP-Ⅱ具有刺激食蟹猴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增生和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外周血液与胃癌组织中斯钙素1 (STC1)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在I-IV型的胃癌74例患者中,应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和肿瘤组织中STC1 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ST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74例胃癌患者,48例外周血液中STC1 mRNA阳性;肿瘤组织STC1 mRNA与STC1蛋白全部表达。外周血中STC1 mRNA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和病理TNM分期有(r分别为0.637、0.519、0.541, P<0.05、P<0.01、P<0.05)显著正相关。结论: STC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等重要作用;外周血中STC1 mRNA检测可试用作为肿瘤微转移的1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70.
登革2型病毒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纤溶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登革2型病毒(DV2)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分离HUVEC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生长良好的第2.3代细胞进行试验。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DV2感染后细胞活性变化;发色底物法测定感染DV2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tPA、PAI-1活性;RT-PCR检测细胞内tPA和PAI-1 mRNA水平。结果DV2感染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DV2组培养液中tPA活性在12~72h显著升高(P〈0.05);DV2诱导HUVEC表达tPA 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12h达到峰值,以后渐降,72h mRNA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而DV2感染组培养液中PAI-1活性和PAI-1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的tPA mRNA转录,增强内皮细胞tPA蛋白的分泌,而不影响PAI-1 mRNA的转录或改变内皮细胞PAI-1的分泌。结果提示DV2可活化但并不损伤内皮细胞,诱发内皮细胞增强表达纤溶酶原激活物而致使纤溶系统失衡,引起纤溶亢进,这可能是诱发DHF/DSS患者急性期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体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