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9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目的 研究中国自然人群高血压类型及高血压病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联。方法 2002年9月对北京石景山区43~73岁农村居民1198人进行心血管病随访和危险因素横断面调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人群分为理想血压、正常血压、正常高限血压、1期高血压、2期高血压和3期高血压6组。结果 (1)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或高血压病程的延长,IMT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调整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和是否吸烟,收缩压、舒张压与IMT的回归系数在0.001左右,病程时间与IMT的回归系数为0.002(P<0.01)。调整血压,病程时间与IMT之间的关联失去统计学意义。(2)斑块:检出率随着血压水平升高,或病程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调整年龄,与理想血压组相比,2期高血压组男性检出斑块的危险是3.0(95%CI:1.1~8.5),3期高血压女性是7.0(95%CI:2.7~18.3);与无高血压病史者相比,病程在6年以上的男性OR值为2.4(95%CI:1.4~4.2),女性为2.7(95%CI:1.7~4.1)。调整血压类型,6年以上病程的女性OR值为2.1(95%CI:1.1~3.8),其他组均失去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是自然人群罹患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良好的血压状态可能会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2.
机动车安全带的作用、使用现状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我国正处于交通事故高发期,根据交管局数据,近年来我国每年道路交通死亡数平均约10万,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来抑制道路交通伤的高发势头。安全带(safety belt/seat belt)是汽车内普遍安装的一种安全装置,能有效减少事故中驾乘人员的伤亡。我国已通过安全带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绝大多数小型客车也已安装安全带,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安全带使用率却不尽人意。本文将对安全带的作用、使用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策略作一综述,以期对推动我国安全带使用、减少道路伤害以及加强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3.
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自报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目的建立变应性鼻炎在人群中患病状况的电话调查方法,获得我国11个中心城市的变应性鼻炎白报患病率。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5月,通过目录辅助下随机数字拨号法,在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和9个省会城市(长春、长沙、杭州、广州、南京、沈阳、武汉、乌鲁木齐和西安)进行电话号码抽样,同时设计变应性鼻炎电话调查问卷,然后分别在相应城市进行电话访问。结果①抽取有效局向号码684个,拨打电话119319个,成功访问38203人,白报变应性鼻炎患者4253人。②未经校正的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白报患病率依次为:西安8.0%、长春9.0%、北京9.7%、杭州10.2%、上海10.9%、南京11.5%、长沙12.0%、广州13.2%、沈阳14.1%、武汉16.2%和乌鲁木齐21.4%。③经性别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白报患病率依次为:西安8.5%、长春9.0%、北京9.5%、杭州10.0%、上海10.8%、南京12.0%、长沙12.2%、广州13.3%、沈阳14.1%、武汉15.9%和乌鲁木齐21.3%。④经年龄校正后的变应性鼻炎白报患病率依次为:北京8.7%、杭州8.9%、西安9.1%、长春11.2%、南京13.3%、上海13.6%、广州14.1%、沈阳15.7%、长沙16.1%、武汉19.3%和乌鲁木齐24.1%。结论初步了解我国11个城市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情况,为以后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内膜,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侧端居首位,故对我国动脉粥样硬化高(北京)、低(南宁、宁波渔区)发区327例意外死亡年轻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侧端做了多参数形态测量,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高、低发区同龄年轻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重塑的差异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发现北京年轻人冠状动脉管壁结构重塑改变早、进展快,各项指标明显高于低发区同龄年轻人,其中35~39岁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检出率达10.7%,与动脉粥样硬化中、晚期病变的高检出率相符;宁波渔区居民总趋势与北京相似,但管腔狭窄检出率4.7%;南宁年轻人管壁结构重塑晚于北京两个年龄组,程度轻、进展慢,管腔狭窄检出率1.8%。说明三地区同龄年轻人在增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等的影响,冠状动脉管壁结构的重塑存在明显差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壁结构重塑;冠状动脉;年轻人;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定量  相似文献   
95.
背景 定性研究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中,掌握该研究方法有助于全科医生更好地开展医学研究。目的 本文对定性研究方法在中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全科医生更好地使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于2019年7月-2020年2月,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定性研究”“质性研究”“质的研究”“访谈”“全科医学”“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及社区”为主题词和关键词检索相关中文文献,检索时间为2009-2019年。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纳入文献的发文时间、期刊、题名、研究方法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0篇全科领域定性研究文献,2014年发文量最多,为18篇(18.0%);硕士学位论文5篇(5.0%),期刊论文95篇(95.0%),95篇期刊论文分布于38种期刊,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国全科医学》,为28篇(29.2%);研究内容多有关教育培训,占52.0%(52/100);研究方法采用最多的是访谈法,占53.0%(53/100);56.0%(56/100)的研究未阐明抽样方法。定性研究在我国全科医学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对于该方法的英文单词没有统一的中文翻译;文章题目或者关键词中缺少“定性研究”等字眼;以发现临床问题为目的的定性研究较少;实践方法不够科学。结论 定性研究方法在我国全科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方法多用于教育培训方面的研究,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为访谈法。定性研究方法在全科医学中的应用存在若干问题,使用方法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96.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对医师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防治知识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为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建立了一个包括20个分中心的教育网络,对项目对象(各级医院医师)进行相关的有针对性的心血管病健康教育培训。通过比较干预人群(两次独立抽样,干预前为1502人,干预后有效调查1512人)干预前后有关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的变化来了解干预的效果。同时对非干预人群行抽样调查,设为对照组(1164人),以便分析干预的净效应。结果干预后各级医院医师对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率均有增加,其中乡村医师增幅最明显,达8.7%~40.2%;对成人血脂正常范围的认知,各级医师增加了16.1%~48.0%;对于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目标水平的认知,各级医师增加了26.4%~42.4%;运用膳食治疗方法来降低血脂水平的医师增加了18.2%;对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地市级医师增加了49.6%,乡村医师增加了47.4%;工作中对非心血管病患者测血脂的比例增幅不足15.0%。结论通过干预,各级医院医师有关血脂异常和冠心病的防治知识有了明显提高,但其医疗行为改善不理想,在今后的健康教育项目实施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不同打鼾特征(包括打鼾频次、打鼾声音强度)与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1998年中国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对我国不同地区14组年龄在35~59岁(男女性别各占一半)人群样本的横断面调查资料。研究从每个人群中整群抽样约1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其中包括询问研究对象的打鼾情况(打鼾与否、打鼾频次、打鼾声音强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打鼾频次、打鼾声音强度与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共有13053人纳入分析,研究对象按打鼾频次分为4组,分别为不打鼾、有时打鼾(<2次/周)、经常打鼾(3~5次/周)、总是打鼾(6~7次/周)组,4组的糖尿病患病率依次为3.3%(259/7769)、5.0%(149/2965)、6.0%(82/1374)、7.4%(70/945),呈明显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00)。研究对象按打鼾声音强度分为4组,分别为不打鼾、轻度、中度和重度,随着打鼾声音强度的增大,糖尿病患病率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趋势检验P=0.000)。多因素分析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打鼾频次较高组,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进一步调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后上述关联依然存在(趋势检验P=0.000),与不打鼾组比较,总是打鼾组的糖尿病患病风险(OR)值[95%置信区间(CI)]为1.41(1.05~1.89)。打鼾声音强度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趋势检验P=0.000),而当在模型中调整BMI后,此相关性不再显著。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打鼾频次越高,打鼾声音强度越大,糖尿病患病风险则越高。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描述和比较2015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加速审批与欧洲附条件批准的上市所附条件。方法:通过美国和欧洲公开数据库,确定研究期间美国加速审批与欧洲附条件批准的所有药品的上市所附条件及上市后确证性临床研究。结果:2015—2020年,美国和欧洲分别有122和35个获批事项通过加速审批/附条件批准上市。美国FDA对每个获批事项平均提出了1.2个上市所附条件,欧洲EMA平均提出了2.3个,明显高于美国FDA(P<0.001)。美国上市所附条件的目的大部分是进一步确定产品有效性(61.5%),而欧洲大部分是既要确定产品的有效性也要确定安全性(85.7%)。美国和欧洲分别对54.9%和61.8%的上市后确证性临床研究要求使用替代终点作为主要终点指标,对95.1%和88.2%的上市后确证性临床研究要求使用干预,77.9%和61.8%的使用随机,63.1%和67.7%的使用对照。美国上市后确证性临床研究报告提交时限平均为46.8个月,≥5年的占31.6%。欧洲的平均时限为37.5个月,≥5年的占21.9%。结论:在上市所附条件方面,欧洲比美国更加谨慎和保守。对于上市后确...  相似文献   
100.
过去十年我国开展临床研究的数量增长迅速,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无论是获批一类新药的数量,还是在国际医学顶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的数量均前所未有。然而,应该认识到,在所有临床研究中,能够提供高质量临床证据的研究所占比例仍很低,整体创新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仍不足。改变这一局面,应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走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之路。我们还需要清楚地认识中国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克服潜在的困难,扬长补短,方能使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方兴未艾,进而引领我国临床医学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对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为此,应大力开展临床科学家的培养,大力加强临床研究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和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临床试验相关知识的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