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磁共振(MRI T_2WI)上脊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进行分级,探讨颈椎MRI T_2WI上脊髓内高信号强度比值分级系统与手术减压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大二院脊柱外科的5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末次随访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改善率分为50%组(A组)和≥50%组(B组)。在颈椎MRI T_2WI上测量0.1 cm~2的高信号区与同一矢状面上C_7~T_1 0.1 cm~2正常颈髓内信号区,计算信号强度定量改变率(quantitative signal change ratio,QSCR),并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将术前髓内QSCR分为4级。结果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病变节段数、术前JOA评分、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25例患者,其术前QSCR为(1.61±0.25);B组25例患者,其术前QSCR为(1.30±0.18)。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QSCR与JOA评分改善率呈负性相关(r=-0.876,P0.001)。JOA评分改善率75%以上为优,共6例;JOA评分改善率50%~74%为良,共19例;JOA评分改善率25%~49%为一般,共16例;JOA评分改善率25%以下为差,共9例。组间采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QSCR 4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优组与良组之间、良组与一般组之间、一般组与差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髓内高信号进行分级,对评估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在信号强度定量改变率达到更高等级前手术,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梁硕 《医疗装备》2021,(5):30-32
目的讨论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的CT检查影像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接受诊疗的100例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CT检查与手术治疗,术中将病理组织送检,对CT影像反馈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检出肺结节100枚,均为单发结节。病理诊断结果提示,慢性炎症29枚、癌性结节37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4枚。慢性炎症、癌性结节及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等性质的亚厘米肺小结节的CT检查影像特征(边界、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结节位置、磨玻璃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临床上的亚厘米肺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可以根据影像特征对疾病性质进行评估,结合CT检查影像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联性进一步确认病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手段已进入分子水平.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多种疾病与基因的结构或功能改变有关,因而萌生了从基因水平治疗疾病的想法.DNA重组、基因转移、基因克隆和表达等技术的建立和完善,为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黄连、黄芩药对提取物中11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黄芩药对提取物中11个成分(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oil 5μC18B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37∶63,内含磷酸二氢钾0.3400 g,十二烷基硫酸钠0.1700 g,磷酸调pH约为4),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9 nm,柱温30℃,对药对中黄连进行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3%磷酸三乙胺(B)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柱温30℃,对药对中黄芩进行测定。结果: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白杨素、千层纸素A进样量分别在0.015~0.15μg(r=0.9997)、0.033~0.33μg(r=0.9993)、0.17~1.7μg(r=0.9991)、0.079~0.79μg(r=0.9991)、0.31~3.1μg(r=0.9991)、0.42~4.2μg(r=0.9992)、0.078~0.78μg(r=0.9995)、0.053~0.53μg(r=0.9993)、0.016~0.16μg(r=0.9993)、1.2×10-3~0.012μg(r=0.9991)、0.010~0.10μg(r=0.9994)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1%、97.7%、97.6%、102.2%、99.4%、99.3%、99.9%、99.8%、101.1%、101.1%、100.3%,RSD分别为2.1%、1.1%、1.2%、0.9%、1.2%、1.8%、1.8%、2.2%、2.0%、1.9%、2.3%。结论:该方法为黄芩、黄连药对提取物的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腹腔肿瘤患者放疗后血液和细胞遗传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腹腔肿瘤患者 4 6例。加速器照射或60 Coγ射线与加速器混合照射。每周照射 5d ,每天照射一次 ,每次组织中心剂量 2Gy ,总剂量 4 3~ 6 0Gy。观察白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 ,淋巴细胞微核及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腹腔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白细胞数逐渐减少 ,以淋巴细胞减少更明显 ,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照前水平 (P <0 0 1) ,染色体畸变和畸变细胞率随累积剂量增加明显增多。结论 腹腔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后 ,血细胞变化规律和急性全身照射近似 ,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 ,速度变慢 ,染色体畸变偏离泊松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 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作为阴性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正常人群颞骨茎突的形态,为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20~30岁无茎突综合征患者1000例(男女各500例),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测量左右两侧颞骨茎突长度、体积、前倾角、内倾角,研究正常颞骨茎突的各项指标和特点。结果正常成人茎突的参数指标:双侧茎突长度分别为26.202±5.771mm和26.751±6.183mm (P>0.05);双侧茎突前倾角分别为31.721±4.495°和30.204±8.602°(P>0.05);双侧茎突内倾角分别为19.883±6.645°和22.605±6.334°(P<0.05);双侧茎突体积分别为202.966±13.826mm~3和224.489±14.746mm~3(P<0.05)。不同性别的双侧茎突长度与前倾角无明显差异(P>0.05),而双侧茎突内倾角和体积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 CBCT可清晰显示颞骨茎突影像,用于建立正常人群茎突的长度、角度、体积及对称性等参考数据,依此对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参三醇组甙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辐射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参三醇组甙Panaxatriol,PT)对受照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辐射防护作用.方法:小鼠照射前胃肠道给予PT,照射后3 h杀鼠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结果:辐照前给予200~400 mg@kg-1 PT可降低辐射诱发的骨髓细胞染色单体型和染色体型畸变以及畸变细胞数,且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与其呈正相关,照射剂量与防护效应呈负相关.结论:PT对骨髓细胞染色体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生物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治疗价值,并且通过多层CT肺灌注成像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确诊的NSCLC患者30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70.5±2.1)岁,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n=15)和治疗组(n=15).对照组选用奥沙利铂+多烯紫杉醇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DC-CIK生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RR)和临床获益率(CBR),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T灌注指标,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达峰时间(TP)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RR为70.0%,总CBR为96.7%.其中,对照组的RR为46.7%、CBR为93.3%;治疗组的RR为93.3%、CBR为100%.在RR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10,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CT灌注指标较治疗前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CT灌注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为BF、BV、PS、TP均减低,MTT延长,治疗组的CT灌注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DC-CIK治疗NSCLC比单纯化疗可以显著提高RR和CBR,并且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基因在体内表达是基因治疗的基础.按疾病治疗需要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进行精确的调控,一直是基因治疗研究中的难题,也是目前载体系统存在的最大问题.在疾病的基因治疗过程中,除能确保目的基因足量、稳定表达外,还要根据疾病的不同或其症状改善情况,对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的时间和剂量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