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医药卫生   364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86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林建青 《中国医院》2012,16(5):61-6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合医院实际,按照需求和目的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通过软硬件环境的建设,明确项目的选择和人才的选拔,并与不同高校或科研机构流动站进行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出医院博士后工作目前还存在管理队伍素质需进一步提高、后续研究和成果归属的困惑、博士后在站期间的职称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改进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2.
103.
总结5例热射病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降温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准确配制置换液及抗凝剂,加强导管维护,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节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各参数,密切观察病情及降温效果.5例患者体温在2 h内下降至38° C以下;治愈3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1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巨噬细胞过程中花生四烯酸 (AA)及前列腺素E2 (PGE2 )的产生及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调节途径。 方法 构建刚地弓形虫 小鼠巨噬细胞侵染模型 ,应用气相色谱、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钙离子调节剂乙二醇双 ( 2-氨基乙醚 )四乙酸 (EG-TA)、钙离子螯合剂 (BAPTA/AM )、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 (TFP)及蛋白激酶C (PKC)抑制剂 1-( 5-磺酰基 ) 异喹啉-2-甲基-哌嗪盐酸盐 (H7)对弓形虫诱导的AA、PGE2 含量及促细胞分裂剂诱导性环加氧酶-2 (COX-2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EGTA、BAPTA/AM及TFP均可抑制弓形虫诱导的巨噬细胞AA和PGE2 合成 ;PKC抑制剂H7可明显抑制弓形虫和脂多糖 (LPS)诱导的巨噬细胞PGE2 合成 ,并伴随着COX-2mRNA和蛋白质表达呈剂量依赖性减少。 结论 弓形虫侵染巨噬细胞过程可能通过钙信号转导途径调节COX-2底物AA的含量和PKC依赖的COX-2代谢途径调节PGE2 的合成。  相似文献   
105.
患者因服用别嘌呤醇所致引发多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经H1受体拮抗剂、激素等处理后好转,但严重腹泻经常规用药治疗无法得以改善,予以使用奥曲肽注射液以药理作用治疗后即好转,提示奥曲肽可能适用于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难治性严重腹泻。  相似文献   
106.
摘 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 9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47例)和普通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降颅内压脱水、控制血压和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基础治疗。普通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qd;强化组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qd,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10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TC、TG和L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下降,HDL-C水平均较前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两组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变化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优于普通组的80.85%(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降低血清hs-CRP和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16/18型人乳头瘤病毒DNA原位杂交技术在液基薄层细胞学(LCT)诊断非典型鳞状细胞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该院妇科门诊患者7 36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LCT检测,对细胞学结果意义不明确(ASC-US)及以上者行液基细胞16/18型HPV-DNA原位杂交检测,同时进行阴道镜活检。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LCT检测与16/18型HPV-DNA原位杂交技术单独及联合应用在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LCT检测结果ASC-US及以上患者536例(7.3%);536例宫颈活检组织病理学结果阴性(NILM)145例(27.1%)、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12例(58.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7例(12.5%)、鳞癌+腺癌12例(2.2%),其原位杂交阳性率分别为8.9%、51.0%、88.1%、91.7%;LCT、原位杂交单独及两者联合对HSIL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60.8%、88.6%、97.5%;特异性分别为97.8%、62.4%、61.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5%、96.9%、99.3%。结论:LCT、16/18型HPV-DNA液基原位杂交技术均是有效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实现一次取材两项检测的目的,并可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分析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本院皮肤科门诊治疗的200例太田痣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第1组70例,用Q开关694nm激光治疗;第2组60例,用Q开关1064nm激光治疗;第3组70例,交替使用上述2种波长激光治疗。治疗间隔时间为3个月,治疗次数为4~8次,每次治疗前后照相。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第1组与第2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无效率以及满意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第3组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及满意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效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永久性色素脱失、色素沉着和点状瘢痕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Q开关694nm与1064nm激光联合治疗太田痣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连翘苷、连翘醇提液、连翘水煎剂等3种连翘制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基因转染后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Hela细胞,用甲型流感病毒胶体金检测3种连翘制剂对转染后细胞内和上清核蛋白表达情况,用RT_PCR检测转染后Hela细胞内NP基因的拷贝数。结果:NP重组质粒组上清胶体金检测为阳性,连翘苷组上清为阴性、细胞内为弱阳性;连翘水煎剂及连翘醇提物组上清均为弱阳性。连翘苷组NP基因表达量较NP重组质粒组减少( P<0.05)。结论:连翘苷抑制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转染后表达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0.
摘要:目的 初步了解福建省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犵狔狉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
来源于福建省结核病耐药性监测30 个监测点纳入的75 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行包含犵狔狉犃、
犵狔狉犅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序列测定,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 序列为参比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75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56株氧氟沙星敏感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犃基因发生
突变,19株氧氟沙星耐药株检测到16株(84.21%,16/19)犵狔狉犃基因发生突变,其中9株突变发生在第
91位密码子,4株发生在第94位密码子,3株发生在第95位密码子,发现Ser95Asn为新突变类型;所有
菌株均未检测到犵狔狉犅基因发生突变。结论 犵狔狉犃基因突变是耐喹诺酮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
制;犵狔狉犃基因的突变主要发生在第91位、94位、95位密码子上。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喹诺酮;犵狔狉基因;突变
中图分类号:R378.911,R9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7 0641 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