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目的 调查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健康人群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入户问卷调查,一般体格检查并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收集血液及尿液标本;甲状腺结节发生率以超声检出结节者为准。结果 黑龙江省城市和农村甲状腺结节发生率分别是27.77%和18.18%(χ2=33.991,P<0.01);女性高于男性,随着患者年龄增加,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另外,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尿碘量、TSH水平、TPOAb阳性率、TgAb阳性率、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显著下降(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地域分布、性别、年龄、胆固醇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黑龙江地域分布对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的影响属首次发现。结论 黑龙江地区城市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率明显高于农村人群,女性又高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生率也显著增加,其中地域分布、性别、年龄、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2.
目的探讨新型分离式磁控钳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前瞻性收集2023年3—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连续收治的接受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中接受新型分离式磁控钳辅助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需要辅助切口和住院时间等指标。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5分李克特量表记录术者及助手的配合体验, 评价该术式的可推广度。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符合医学伦理规定。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术后7 d、1个月各随访 1 次, 复查切口愈合和瘢痕形成情况并完成满意度调查问卷。随访截至2023年9月30日。结果共有45例患者纳入研究, 男性19例, 女性26例, 年龄(42.7±21.2)岁(范围:32~61岁)。38例(84.4%)的手术难度术中被评估为1级或2级, 7例(15.6%)被评估为3级。手术操作时间(37.3±15.3)min(范围:25~80 min), 术中出血量[M(IQR)]17.8(35.0)ml(范围:10~60 ml)。所有手...  相似文献   
223.
肺隐球菌病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所引起的肺真菌病,由于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不具有特征性,且确诊有赖于组织学和微生物学证据,故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结核、肺癌等。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误诊为肺癌的病例,以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224.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中国不同地区6~17岁儿童主要食物摄入量。方法 数据来源于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东北7个区域各随机抽取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每个省各抽取1个城市(区)、1个农村(县)调查点,全国共抽取28个调查点,6413名6~1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并结合称重法收集食物摄入信息,参照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的食物分类划分为粮谷类、薯类、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蛋类、奶类和鱼虾类,计算不同地区6~8岁、9~11岁、12~14岁、15~17岁男生和女生的各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结果 同性别同年龄段的城市与农村儿童的食物日均摄入量相比较,9~17岁男生粮谷类和薯类、9~17岁女生粮谷类、12~17岁女生薯类以及15~17岁食用鱼虾类男生的日均摄入量均为农村高于城市,新鲜蔬菜、新鲜水果、畜禽肉、蛋类和奶类同性别同年段的儿童食物日均摄入量和食用率有统计学差异的均是城市高于农村(P<0.05)。同性别同年龄段的南方与北方...  相似文献   
225.
目的 描述中国0~5月龄婴儿母乳摄入量及其随月龄变化趋势,分析喂养方式、性别和地区对母乳摄入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项目数据,采用面对面询问调查方法收集婴儿的基本信息,采用称重法测量婴儿24小时母乳摄入量,描述0~5月龄婴儿母乳摄入情况。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组间母乳摄入量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分析母乳摄入量随月龄增加的变化趋势,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和地区对母乳摄入量的影响。结果 0~5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的母乳平均摄入量为800.1 g/d,范围为696.4~937.7 g/d。母乳摄入量随着月龄的升高而增加,5月龄保持平稳(β=29.6,P=0.009)。不同月龄婴儿母乳摄入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7.96,P=0.003)。0~5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24小时喂养次数为8次,平均每次母乳摄入量为103.4~152.5 g,平均每次喂养时长为20.4~24.6 min,每分钟母乳摄入量为4.4~7.0 g。0~4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的24小时母乳摄入量均未显现性别差异(P>0....  相似文献   
226.
目的:研究circBARD1对LPS诱导的人牙周膜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 PDLCs)增殖、凋亡和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调控机制。方法: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处理PDLCs建立体外牙周炎细胞模型。qRT-PCR检测circBARD1表达;分别采用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BARD1、miR-495-3p和TLR4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LPS诱导PDLCs中circBARD1和TLR4表达上调,miR-495-3p表达下调。敲低circBARD1促进LPS诱导的PDLCs的增殖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circBARD1靶向负调控miR-495-3p的表达,抑制miR-495-3p能够逆转circBARD1敲低对PDLCs的影响。TLR4是miR-495-3p的靶基因,敲低circBARD1可作为miR-495-3p海绵,抑制TLR4的表达。过表达TLR4能够逆转circBA...  相似文献   
227.
目的报道全国3~18岁正常儿童骨发育成熟度大样本现状调查的抽样设计、X线影像采集方案和实施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 在全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和华南7个区域分别随机选择2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 再从中随机选取城市和乡村各1个调查点, 共计28个调查点。每个城市调查点抽取4个街道, 每个农村调查点抽取4个乡镇。于每个街道或乡镇抽取1~4所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幼儿园抽取3~<6岁儿童, 在小学、中学抽取6~18岁儿童。在项目整体抽样的基础上按比例抽样进行骨成熟度调查, 计划每个调查点780例, 预计总样本量21 840例。3~<6岁儿童按0.5岁间隔分为6个年龄组, 6~18岁儿童按1岁间隔分为12个年龄组。统一采集儿童左手腕骨的正位X线片。结果采样工作自2019年8月26日开始, 到2021年10月16日结束。共计采集20 444例儿童手腕骨的正位X线片, 男10 196例、女10 248例, 城市儿童9 711例、农村儿童10 733例。3~<6岁1 611例, 男819例、女792例;6~18岁18 833例, 男9...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了解中国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的关系,为建设儿童超重肥胖防控支持性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64个市(区、县)的1 309所中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获取学校周边食物环境数据。采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Dwass-Steel-Crithlow-Fligner两两比较;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分析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的关系。结果 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高流行水平地区的学校在周边800、1 200和1 500 m范围内的超市、菜市场和外国餐厅数量,以及在1 500 m范围内的快餐店和中餐厅数量均明显高于超重肥胖中、低流行水平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log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学校周边食物环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学校周边1 500 m范围内的超市数量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水平呈正相关关系(Z=2.34,P<...  相似文献   
229.
肥胖被认定为一种全身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及恶性肿瘤发生的关键危险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负担。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是脂肪免疫稳态及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在不同状态下可极化为促炎M1表型及抑炎M2表型,肥胖个体脂肪组织存在巨噬细胞的异常极化,导致M1/M2表型动态平衡紊乱,产生病理性炎症反应。因此,恢复M1/M2巨噬细胞极化的平衡是治疗肥胖慢性炎症的重要潜在靶点。研究证实,中医药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肥胖产生积极的疗效。基于现有证据,该文从巨噬细胞极化角度切入,系统综述中医药改善肥胖慢性炎症的潜在机制,以期为肥胖慢性炎症的中医药临床诊治提供证据,为相关科研设计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30.
目的 更新中国孕期膳食平衡指数(diet balance index for pregnancy, DBI_P)并对孕期妇女膳食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依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孕期妇女不同阶段各类食物的建议摄入量及孕期妇女平衡膳食宝塔,对DBI_P进行更新调整。应用此调整后的DBI_P评价521名江苏太仓地区孕妇的膳食质量,采用问卷调查和连续3天的膳食称重记录法收集孕妇基本情况及孕早、中、晚期各类食物摄入量,利用DBI_P中负端分、正端分、膳食质量距评价孕期各阶段膳食质量,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孕期膳食质量影响因素。结果 孕期各阶段均存在谷类、蔬果、奶类、大豆坚果类、水产品以及食物种类数的摄入不足,蛋类在各孕期摄入充足,畜禽肉类食物在孕期各阶段均存在摄入过量。孕早、中、晚期蔬菜摄入不足的孕妇比例均超过70%,奶类摄入不足比例均超过60%,每日摄入食物种类数不足比例均超过90%,孕期各阶段畜禽肉摄入过量比例从孕早期的74.5%增加到孕晚期的84.1%。孕早、中、晚期膳食负端分均值分别为16.0、15.5和15.1,中高度摄入不足比例分别为1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