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30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91.
本课题组根据多年研究和实践经验,对医养结合的概念和医养结合机构进行了定义、分类和界定,提出对医养结合专业机构实施分级管理以及各级机构建设标准、职能设定、质量控制和等级评定的设想,建议将医养结合专业机构定名为"医养院",列入国家医疗保健体制内,作为国家正式规范的慢病防治机构.  相似文献   
292.
目的比较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与IABP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共71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38例应用IABP(IABP组),33例应用IABP联合机械通气(IABP+MV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临床指标、并发症等的差异,并分析影响院内死亡的因素。结果 IABP+MV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治疗前的(36.4±5.2)%增加至治疗后的(43.8±5.3)%(t=5.761,P=0.000),IABP组由治疗前的(41.7±4.5)%增加至治疗后的(44.0±4.9)%(t=2.103,P=0.039),可见IABP+MV组比IABP组增加更显著(t=3.806,P=0.000)。IABP+MV组肺部感染(χ2=4.283,P=0.038)及肾功能不全(χ2=3.997,P=0.046)发生率明显高于IABP组,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与院内死亡的危险性呈正相关,为阳性预测因子;成功血运重建与院内死亡危险呈负相关,为阴性预测因子。结论 IABP联合机械通气,有益于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改善,但并不能降低院内死亡率,降低院内死亡率主要依赖于成功血运重建。IABP联合机械通气可能会增加肺部感染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二者也是影响心源性休克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3.
294.
目的:由于心肌梗死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高发病率,对心功能的评价和保护已成为日前临床工作的重点。以往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研究多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或将收缩与舒张功能分开来研究,但实际上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障碍往往同时存在。因此有必要从整体上评价心功能,从而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估计预后。超声心动图作为无创、简便的手段,能有效地反映心功能的状况,但当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心脏形态不规则,用目前常用超声指标来评价心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心脏作功指数(Tei指数),能综合评价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而且不受心脏几何形态、心率、血压等的影响。本研究应用超声心动  相似文献   
295.
目的研究正常人24h睡眠剥夺(SD)对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观察30名健康志愿者24h睡眠剥夺前后动态心电图及血清皮质醇的变化。结果 24h睡眠剥夺后心率变异性HF(高频)值显著减少(P〈0.05),LF(低频)值显著增加(P〈0.05),LF/HF呈现显著增加(P〈0.05)。血清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部分出现房性早博、室性早博。结论正常人24h睡眠剥夺后出现房早、室早,血清皮质醇升高和心率变异性变化可能与迷走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96.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房性早搏、心房纤颤(房颤)的体表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特点,探讨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回顾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12例经电生理证实上腔静脉起源阵发性房颤患者,男/女=9/3,平均年龄(55.3±12.2)岁,分析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及房颤的心电图特征,以及CARTO指导下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消融点数、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与窦性P波相比,上腔静脉起源房早P波在Ⅱ导联幅度更高[(0.23±0.05)mVvs(0.15±0.05)mV,P<0.05],在V1导联呈现正负双向的比例更高(91.6%vs 33.3%,P<0.05),房颤波形态与房早及窦性P波相似(66.6%,8/12)。与隔离左上肺静脉相比,隔离上腔静脉所需操作时间[(18±11)min vs(33±16)min,P<0.05]、消融点数(14±6vs 36±11,P<0.05)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隔离后腔内电位仍显示快速激动8例,术后1个月内有2例患者出现阵发房扑,经药物控制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结论上腔静脉起源房早及房颤具有独特的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术前预测靶静脉,上腔静脉电隔离所需时间及消融点数少,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97.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扩增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及培养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纯化MSCs,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鉴定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和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代MSCs呈集落状生长,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呈放射状排列.传代后大都均匀分布生长,细胞生长迅速,倍增时间约45.5 h.流式细胞术鉴定表明,培养的第3代和第5代MSCs CD44、CD29阳性,CD45和CD34阴性.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骨髓MSCs,MSCs可以作为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298.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Lewis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6组,其中5组采用心肌C蛋白和完全弗氏佐剂足底注射,百日咳毒索腹腔内注射制作EAM大鼠模型.在免疫注射后1w、2w、4w、6w和8w,取心脏,行苏木索-伊红染色检测心肌炎症积分...  相似文献   
299.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健康人群及冠心病(CHD)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A型行为(TABP)因子的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TABP问卷对中国健康人群及CHD患进行ACE基因和TABP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1)中国健康人群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1.25%、67.50%和21.25%,I、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5%和45%;(2)CHD组及其心肌梗死(MI)和心绞痛(AP)亚组的ACE基因型分布与 人相比差异显(P<0.001);(3)A与B型性格相比,发生AP和MI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TABP可能与CH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DD基因型和敌意是CHD发生的主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3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呼吸衰竭 ( acute respiratoryfailure,ARF)的发生将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 ( AMI)患者的救治难度和 A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我们对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5月 AMI合并 ARF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AMI患者 5 79例 ;其中在就诊后 2 4~ 48小时内出现 ARF6 8例 ,发生率 11.7%。男 49例 ,女 19例 ;年龄 31~ 83岁。呼吸衰竭类型 : 型呼吸衰竭31例 , 型呼吸衰竭 37例。诊断参照文献〔1〕。 AMI合并 ARF患者血气特点及临床表现见表 1。1.2 发生 ARF的明确原因 (某 1病例具备 2种以上原因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