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30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被认为是临床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超声和光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因其对血管解剖和斑块性质判断的独特优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些均为有创检查,  相似文献   
212.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介入相关器材和有关操作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完善,外周血管的介入技术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213.
静脉溶栓前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前抗凝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溶栓后心肌再灌注率、再灌注时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发病在6h内、有溶栓适应证的239例AAMI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和对照组,二组的静脉溶栓治疗和常规治疗相同,但观察组在静脉溶栓前加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比较二组患者血管再灌注及时间、临床事件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溶栓的再灌注率分别为82.2%(97/118)和78.5%(95/121)(P>0.05)。再灌注时间分别为(1.4±1.1)h和(1.7±1.2)h,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4.4%(31/118)和42.9%(52/121)(P<0.05),4周时LVEF分别为(52.5±9.0)%和(45.4±11.1)%(P<0.05)。结论AAMI在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倾向于提高梗死心肌的再灌注率和缩短再灌注时间,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健康状况问卷评价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接受PTCA治疗的成功病例62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用健康状况问卷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一晚采集,术后3月及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将手术前后的计分进行比较,同时对比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P<0.001),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P<0.01).健康状况问卷除总体健康感觉外,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术后3月及术后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01,精力及活力为P<0.005),但术后3月与术后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大部分在随访期内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当前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标准来看是冠心病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15.
Previously,thesingletreatmentmethodforsecundumtypeatrialseptaldefect (ASD )wassurgery Asanalternativetosurgery,severalattemptshavebeenmadetoclosesecundumatrialseptaldefectsbyatranscathetertechnique 1 11 Duetoimproveddesignandexperience,however,onlongtermfol…  相似文献   
21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证明这一治疗方法在提高客观生理指标的同时,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从医学和社会学两个角度来说,都是冠心病治疗的理想方法。方法: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的成功病例62例,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用国际上流行的简短表格-36(SF-36)和自行设计的针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情况的随访表。术前资料于手术前-晚采集,术后3月及6月以信访、门诊复查的方式发放问卷。同时比较了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测量的LVEF。结果:术后发生心绞痛的病例数减少(P<0.001),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增加(P<0.01)。简短表格-36中各项计分除总体健康感觉外,手术前后均有显著差异,术后3月及术后6月计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01,精力及活力为P<0.005),但术后3民术后6月之间无显著差别。心绞痛迅速而可靠地缓解是术后早期生活质量的提高的主要原因。半数以上患者术后体力恢复较慢,大部分在随访期间恢复正常工作。结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可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改善客观的心脏功能指标,显示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当前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标准来看是冠心病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17.
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存活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轻创、存活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实验模型。方法:SD大鼠戊巴比妥钠复合麻醉,经口气管插管,左胸第3、4肋间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8周后行心电图观察及血流动力学、左心室功能、病理检测。结果:本法术后24h内大鼠死亡率为11.82%;存活8周的心肌梗死者大鼠可达80.6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左室重、左室舒张末压、心率均显著升高,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左室收缩压、左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此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对研究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8.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在一定诱导条件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为中胚层及内、外胚层组织;并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创伤小等特点,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9.
我们对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1例患者在冠状动脉内注射声学造影剂进行心肌声学造影研究。观察了峰值造影强度和峰值强度减半时间T1/2两个指标。结果表明对于所有冠状动脉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其T1/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另外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狭窄≤75%组与狭窄>75%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峰值造影强度除右冠状动脉以外,正常组与异常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T1/2能定量地评价区域性心肌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2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骨髓MSCs)是骨髓内除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之外的另一类干细胞,是骨髓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内外均具有支持和调控造血的作用。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因此也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 fibroblast,CFU-F)。又由于它们来自骨髓的支持结构,并作为滋养层支持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