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84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曼氏血吸虫特异性基因片段检测的重组酶介导的核酸等温扩增方法(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 RAA)。方法 以曼氏血吸虫121 bp高重复基因片段作为靶序列,根据RAA反应原理设计、合成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并优化荧光RAA法反应体系。分别以不同拷贝数的含121 bp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及不同浓度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扩增,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以日本和埃及血吸虫虫卵、十二指肠钩虫虫卵、华支睾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评价其特异性。结果 建立的荧光RAA法可在39 ℃、20 min内特异性扩增曼氏血吸虫基因组DNA。以重组质粒为模板,荧光RAA法最低可检出的质粒拷贝数为10拷贝/μL;以基因组DNA为模板,荧光RAA法最低可检测浓度为0.1 fg/μL。以日本血吸虫虫卵、埃及血吸虫虫卵、十二指肠钩虫虫卵、华支睾吸虫囊蚴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曼氏血吸虫DNA检测的荧光RAA法,该方法反应快捷、操作简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京杭大运河江苏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分布特征,为动态评估该区域钉螺扩散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7年研究区域内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螺情数据,采用缓冲区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及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探索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时空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7年,研究区域内有螺环境数呈上升趋势;有螺环境主要分布于丹金溧漕河1 000 m缓冲区内,特别是京杭大运河与丹金溧漕河交汇处的老九曲河沿线。2014、2016、2017年,研究区域内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主要为丹金溧漕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钉螺分布整体呈东北-西南方向,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向南北方向转变。结论 京杭大运河丹阳段及丹金溧漕河沿线钉螺空间分布复杂,存在从上游向下游扩散的风险,需加强该区域的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江苏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状况,掌握各监测点的疫情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在江苏省设立8个监测点,开展病情、螺情等疫情纵向观察。结果2005-2010年8个监测点居民血吸虫血检阳性率、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9.04%和0.22%下降至2010年的4.34%和0.02%,下降率分别为51.99%和90.91%;农民、渔民和商业服务等职业人群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学生感染度相对较高,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者。共调查7 466.46 hm2环境,分别查出钉螺与感染螺面积2 213.98 hm2和247.91 hm2,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2010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总体钉螺面积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江苏省居民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对钉螺和传染源的监测和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小鼠18只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每组6只。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AngⅡ微量泵灌注建立高血压模型,TLR4阻断组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后,小鼠尾动脉套法测血压,心动超声图观察小鼠的心脏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RT-PCR检测心肌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TLR4阻断组小鼠血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减少,舒缩未期左心室内径增加(P<0.05)。心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2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小鼠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减轻(P<0.05)。结论 TLR4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深度烧伤创面(DBW)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致痛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DBW患者106例,其中男性69例,女性37例;年龄25~59岁,平均44. 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0. 5~13d,平均5. 65d。致伤原因:火烧伤75例,热液烧伤31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VSD组(n=53)和对照组(n=53),VSD组行VSD+游离植皮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创换药+游离植皮治疗。治疗7d后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率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及治疗后7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补体C3a等炎性因子及血清5-羟色胺(5-HT)、脑内神经肽(NPY)、前列腺素E2(PGE2)等致痛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7d VSD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80. 86±9. 12)%vs.(69. 58±7. 30)%],疼痛评分、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2. 78±0. 29)分vs.(5. 79±0. 62)分,(19. 26±2. 04) d vs.(25. 74±2. 65) d,(23. 63±2. 44) d vs.(30. 51±3. 19) d,(3. 29±0. 35)万元vs.(3. 92±0. 41)万元](P <0. 05)]。治疗后7d,VSD组血清CRP、TNF-α、IL-8、补体C3a及5-HT、NPY、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8. 92±9. 93) mg/L vs.(18. 87±1. 96) mg/L,(35. 74±3. 61)μg/L vs.(67. 94±6. 88)μg/L,(32. 92±4. 37)μg/L vs.(60. 76±6. 19)μg/L,(13. 52±1. 50)μg/L vs.(16. 77±1. 72)μg/L,(109. 92±10. 16) ng/L vs.(143. 97±15. 22) ng/L,(112. 86±11. 41)μg/L vs.(154. 37±16. 03)μg/L,(121. 33±12. 42) pg/m L vs.(186. 93±18. 72) pg/m L,P <0. 05)]。结论 VSD可促进DBW愈合,降低炎性因子及致痛因子水平,患者康复快。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了解青少年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的纵向关系,为青少年进食问题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0年9月开始对黑龙江省2所高中和2所高校共1 097名学生进行3次(T1、T2、T3)纵向追踪研究,每次间隔9个月。采用中文身体羞耻量表、中文版荷兰进食行为问卷和进食障碍筛查问卷进行测量,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青少年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的关系。结果 青少年的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及进食障碍倾向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但仅有异常进食行为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78,P<0.05,η2=0.18),性别主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06,30.48,25.09,P值均<0.01);身体羞耻、异常进食行为与进食障碍倾向之间均呈正相关(T1:r=0.34~0.58,T2:r=0.35~0.56,T3:r=0.33~0.53,P值均<0.01);身体羞耻能够跨时间预测异常进食行为(βT1-T2=0.13,βT2-T3=0.08),且在女生中预测作用更强(βT1-T2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建立一种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检测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针对疟原虫属保守18S小亚基核糖体RNA (18S rR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筛选确定最佳引物对组合并建立疟原虫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体系。通过该RAA体系检测疟原虫标准质粒、4种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P.f )、间日疟原虫( P. vivax, P.v)、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 P.m)、卵形疟原虫( P. ovale, Po)]病原体以及其他6种输血传播寄生虫(婴儿利士曼原虫、杜氏利士曼原虫、刚地弓形虫、溶组织阿米巴虫、犬吉氏巴贝西虫、田鼠巴贝虫),以评估该体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结果 筛选出一组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对,整个RAA体系使用最佳引物对在37 ℃,20 min即可完成扩增,对标准质粒的检测下限为10-2 copies/μL,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为102 copies/μL,三日疟原虫为10 copies/μL。RAA检测体系未与其他输血传播寄生虫产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应用RAA方法检测外籍学生献血者标本,结果与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和特异的疟原虫RAA检测方法,将会给血液筛查和一些基层偏远医院的临床检测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三年制博士和八年制博士的盲审结果,探讨八年制教育的改进措施。方法 采用资料分析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20年送审的47名八年制博士和88名三年制博士的学位论文作为研究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学位论文各项评价意见,Spearman检验分析总体评价与答辩意见、分项评价意见的相关性。结果 两类博士在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论文规范性及总体评价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选题与综述(χ2=5.70,P=0.017)、创新性及论文价值(χ2=9.10,P=0.003)方面八年制博士弱于三年制博士。论文规范性与两类博士如期参与答辩的相关性最强(八年制rs=0.53,P<0.001;三年制rs=0.45,P<0.001)。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与八年制博士学位论文的总体评价密切相关(rs=0.74,P<0.001)。结论 八年制博士在学术素养和学术态度方面和三年制博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建议明确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和细化符合八年制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加强科研兴趣和学术信念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