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总结31例急诊体外循环手术(ECPB)经验,探讨ECPB在救治危重心血管病中的作用及应用指征。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我们为31例危重心血管病患者施行了ECPB手术。其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瘤行人造血管置换术8例(Bentall手术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左心衰行CABG术6例,心房黏液瘤嵌顿致急性肺水肿行黏液瘤摘除术3例,心内膜炎伴赘生物形成行瓣膜替换术6例,机械瓣失功行2次挟瓣术2例,动脉导管破裂大出血行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法洛四联症急性缺氧发作行矫治术3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失败行修补术2侧。结果术后存活25例,手术成功率80.6%。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者21例,占67.7%。结论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导致心血管病危象和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此时,ECPB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有效方击。必须快速建立体外循环,在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前恢复有效的血流灌注,是手术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定了1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5例尸检中除外心血管病及胶原系统病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胶原含量及胶原Ⅰ/Ⅲ比值。结果显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胶原含量明显高于尸检对照组,胶原Ⅰ/Ⅲ比值低于主动脉瓣。结果表明正常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胶原组成上的差异,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胶原含量增高主要是I型胶原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995年 3月至 1997年 3月 ,为 10例原发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 ,现将其治疗经过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0例患者中男性 6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4~ 5 5岁 ,病程 1.5~ 6月。病程中有不同程度发热史 9例 ,无发热史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2例 ,合并风湿性心脏病 4例 ,室间隔缺损 2例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术前彩超示主动脉瓣赘生物 7例 ,二尖瓣赘生物 2例 ,肺动脉瓣赘生物 1例 ,左室舒张末直径 5 5~ 6 8mm。术前心功能Ⅲ级 6例 ,Ⅳ级 4例。术前血培养阳性 3例 ,血培养阴性、术中切除赘生…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7年3月~2007年4月应用国产华利康可吸收线及进口Dexon可吸收线行食管黏膜-胃黏膜连续缝合,吻合口瘘、狭窄、食管胃反流发生率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体外循环中肝素耐药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1 8岁 ,体重 40kg ,反复咳嗽 3月 ,心慌、心累 2月 ,心脏彩超显示“左房粘液瘤”。术前检查Hb 1 0 0g/L ,HCT0 .333,PLT 40 6× 1 0 9/L ,PT 1 3.8s(正常对照 1 2~ 1 5s) ,余结果正常。入院 3d后手术 ,全麻、气管插管 ,仰卧位 ,胸部正中切口。ACT生理值 1 1 5s,右心耳注入肝素 3mg/kg共 1 2 0mg ,5min后查ACT 30 5s ;追加肝素 5 0mg ,ACT 32 0s ;追加肝素 1 0 0mg ,ACT398s ;追加肝素 5 0mg ,ACT 40 0s;经下腔静脉插管放血 30 0ml入氧合器 ,输入 40 0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36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及综合治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病例36(男17,女19)例,年龄1-41岁。其中,房缺9例,室缺20例,室缺及多发室缺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主肺间隔缺损1例,永存动脉干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25例活动后口唇紫绀,5例静息状态下口唇轻度紫绀,余无紫绀;22胸骨左缘有1-2级杂音,6例3级杂音,8例无杂音。血氧饱和度0.85-0.94。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P/PS)比值0.75-1.0。心电图右室肥厚24例,双室肥厚10例,双室肥厚合并房颤2例。超声:左向右分流23例,双向分流10例,无分流3例,测肺动脉压80-120mmHg(1mm Hg=0.133kPa)。12例心导管测肺动脉压80-130mmHg,全肺阻力8-27.2Wood。3例肺活检病变3级。3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术,有5例房缺和6例室缺补片留有0.5-0.6cm活瓣;开胸非体外下封堵器封堵房缺1例。患者给予吸氧、巯甲丙脯酸、硝苯地平、西地那非、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或硝普纳和一氧化氮(No)吸入等综合治疗。结果:本组因低心排死亡1例,其余3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0.5-7a,恢复良好,心功能1级。其中1例室缺患者随访6a,能参加一般学习活动,超声复查肺动脉压60mm-Hg,血氧饱和度0.9。另1例术后1a肺动脉压120mmHg,血氧饱和度0.95。结论:综合分析判断掌握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可使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获得较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心肾联合移植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心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患者男性,53岁。入院诊断:①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IV级。②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供体男性,28岁,脑外伤后脑死亡患者。ABO血型配合,淋巴细胞毒试验阴性。2000年6月26日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标准法原位心脏移植术,术中出现肾功能的衰竭;心脏移植术后6h行肾移植术。结果 术后心肾功能恢复良好,彩色多谱勒超声动态检查:供肾血流灌注良好;供心FS 39~58%,EF55-73%。术后72h发生心脏急性排斥反应,以ATG 200mg/d、甲基强地松龙1.0g/d冲击治疗2d后好转。术后15d再次发生供心供肾急性排斥反应,导致心脏肾脏破裂,急性心包填塞。经心包引流术和肾周血肿清除引流术并ATG 200mg/d、甲基强地松龙1.0g/d冲击治疗后好转。术后25d出现肺部感染,30d呼吸衰竭,治疗无效于术后38d死于绿脓杆菌性脓毒血症。结论 心肾联合移植是挽救终末期心脏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解决好供心和供肾的治疗矛盾以及抗排斥和感染的矛盾是手术成功和延长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大鼠冲击伤复合缺氧时肺损伤的特点。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1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单纯冲击伤组(BI)、冲击伤复合缺氧(12.5%O2)Ⅰ组(BHI)和冲击伤复合缺氧(10.0%O2)Ⅱ组(BHⅡ),动态观察大鼠伤后6h内的一般情况、死亡率、肺组织病理改变等。结果 BⅠ组、BHⅠ和BHⅡ组伤后6h的死亡率分别为2.8%,11.1%和41.7%,死亡均发生于伤后3h内。冲击伤后大鼠出现呼吸急促和轻度烦躁不安;当伴有缺氧时,呼吸困难和烦躁明显加重,肺出血、水肿明显重于单纯冲击伤组;这些均与缺氧程度有关。光镜下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肺出血、中性粒细胞浸润、肺泡内大量红细胞和纤维渗出物,电镀下可见明显肺泡壁断裂、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板层小体减少等,这些改变均以冲击伤复合缺氧大鼠更为明显。结论 冲击伤复合缺氧后伤情明显加重,死亡率显著增加。主要表现为肺出血水肿、呼吸功能障碍,所伴缺氧程度越高,肺损伤越显著。对冲击伤复合缺氧者的救治首先要做到尽早脱离缺氧环境,同时高度重视肺出血、水肿的救治,尽快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血液沿撕裂的动脉内膜 ,在中层形成血肿 ,并将主动脉壁剥离 ,且逐渐延伸扩张的心脏大血管急症。其致死率极高 ,常见原因为动脉瘤破裂大出血。据报道 ,急性发病 2 4h内死亡率达 6 0 % ,1周内死亡率达 70 %~ 75 % ,3个月内死亡率近 90 % ,仅少数患者生存期超过 1年[1] 。我科自2 0 0 1年 5~ 10月共收治 4例 ,经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 ,现将临床护理的特殊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1例 ,年龄为 33~ 5 4岁。均有突发性胸背部剧烈疼痛史。于发病后 19~ 31h入院。入院后行超声心动图、CT或MRI(磁共振 )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