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移植术后出现血肌酐进行性升高为其最常见临床表现,其原因和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从免疫与非免疫的角度都参与CA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生育对子代、移植肾及自身健康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8个器官移植中心自1989年8月至2007年2月的资料,共有22例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妊娠,并各生育子女1名.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受者及其子女的资料,包括受者的年龄、病程、肾移植时间、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结婚及孕产时间、妊娠和分娩情况、子女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等,并对其中的18名子女进行了体格检查,记录其身高和体重.结果 22例生育时的年龄为(27.8±2.7)岁,分娩时间为术后(35.1±13.2)个月,孕产期问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霉酚酸酯)和泼尼松联用.其中21例为剖宫产,1例为自然分娩;6名(27.3%)为早产,其余为足月产.22名子女出生时体重为(2944±585)g,均人工喂养,现年龄最大者为18岁,最小者为8个月.3岁、4岁和5岁者的体重分别为(15.2±1.3)kg、(17.0±0.9)kg和(17.8±0.4)kg,身高分别为(99.0±3.6)cm、(106.4±1.3)cm和(109.5±0.7)cm,其他年龄段因样本数太少,未行统计.未发现明显畸形.22例受者在孕产期间并发高血压9例次,肾功能异常和蛋白尿各5例次,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各4例次,尿路感染3例次,6例移植肾功能丧失,2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1例因慢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丧失、心力衰竭死亡.结论 女性肾移植受者术后若情况允许,可以生育,但有时可对移植肾及自身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整个妊娠、生育过程应有产科、移植科以及心内科等医生共同参与指导.  相似文献   
83.
肾移植受者的最佳生育时期及肾移植对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为此,自1981年12月至2007年8月,我们对8个器官移植中心(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解放军第一五三医院、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的212例男性肾移植受者及其术后生育216名(其中4例生育了2胎)子女的状况进行随访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体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质粒对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 构建含IL-10和TGF-β1基因的质粒,以Balb/c小鼠为受者、Balb/c小鼠与C57BL/6小鼠杂交的F1代小鼠为供者,行皮片移植.移植当天,经尾静脉分别给受者快速注射不含基因的空白质粒(空白组)、含IL-10基因质粒(IL-10组)、含TGF-β1基因质粒(TGF-β1组)以及含IL-10和TGF-β1双基因的质粒(联合组),以后每2天注射1次,20 μg/次,共注射6次,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另取Balb/c小鼠,在输注C57BL/6小鼠脾细胞后,按前述分组及方法接受质粒快速注射,注射5次后,分离其脾细胞,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结果 移植皮片存活时间,空白组为(13.50±1.04)d,IL-10组为(13.83±1.16)d,TGF-β1组为(15.33±1.50)d,联合组为(21.33±3.20)d,联合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3组(P<0.01).脾细胞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的含量,空白组为(6.58±1.86)%,IL-10组为(10.52±1.13)%,TGF-β1组为(14.44±0.42)%,联合组为(14.25±1.24)%,TGF-β1组和联合组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和IL-10组(P<0.01).结论 体内注射IL-10和TGF-β1质粒可延长小鼠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并能提高CD4+ CD25+ T淋巴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85.
目的:优化经典的Chen氏术式,建立简单、成功率高的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方法:进行120次小鼠颈部心脏移植。将血管吻合技术的细节进行改进,动脉采用"挂线法"间断缝合,静脉采用丝结阻断,"一点法"连续缝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0.8%,受体7 d存活率为100%,供心冷缺血时间(32.0±5.4)min。结论:优化后的模型操作难度降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浙南地区汉族人群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与自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且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本中心随访的146例浙江南部地区汉族肾移植受者入组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检测患者KIR基因。两组间KIR基因型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截至2010年12月,146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1年内共确诊PTDM 45例,作为PTDM组;余101例受者未发现血糖异常,作为正常对照组。PCR-SSP结果显示,KIR 2DL4、3DL2、3DL3和3DP1为框架基因,在两组所有个体中均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TDM组KIR 2DL2、2DS2和2DS4基因型频率增高,其中PTDM组和正常对照组KIR 2DL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1.1%和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4,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DM组KIR 2DL1、2DL3、2DL5、2DS1、2DS3、2DS5、3DL1、3DS1和2DP1基因型频率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IR 2DL2可能为浙江南部地区汉族人群患PTDM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的多药耐药基因1(MDR1) C3435T和G2677T/A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他克莫司(Tac)个体化应用及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27例移植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者进行随访,采用引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其MDR1基因C3435T和G2677T/A的SNP,并监测受者全血Tac浓度谷值.结果 91例(71.65%)接受常规Tac三联免疫抑制治疗(非辅助治疗者),另36例受者(28.35%)需要辅助药物提高Tac浓度(辅助治疗者).3435C基因型者在辅助治疗者中占68.05%,在非辅助治疗者中占48.35% (P<0.01).非辅助治疗者中,MDR1G2677T/A、C3435T各基因型的血Tac浓度/剂量[单位为(μg/L)/(mg/k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3435T-G2677T/A的单倍体分析也为相同结果(P>0.05).4年随访期间,13例移植肾功能丧失,其中84.6%(11/13)的受者有MDR1 3435C基因位点,与移植肾功能正常者相比较,此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用辅助治疗升高Tac浓度的肾移植受者,其3435C基因型出现的几率高,C基因型受者可能倾向于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受者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治疗措施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11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中心规范随访、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半年以上的1400例肾移植受者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诊断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采用手术治疗、免疫抑制剂调整等综合治疗。结果发生恶性肿瘤34例(2.43%),患者发生恶性肿瘤时平均年龄为(52±10)岁,中位诊断时间为移植术后74(8~325)个月。其中泌尿系统肿瘤18例(Ⅰ~Ⅱ期12例,Ⅲ~Ⅳ期6例),并发两个以上部位肿瘤15例;消化系统肿瘤6例,血液系统肿瘤2例,其他肿瘤8例。治疗实体肿瘤患者手术为主,并减少1/3~1/2免疫抑制剂剂量(有些患者用西罗莫司替换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辅以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34例恶性肿瘤患者除3例失访,至今存活22例,肿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7(4~67)个月,其中肾功能正常15例、血清肌酐轻度升高6例、移植肾切除后返回血液透析治疗1例;9例死亡患者肿瘤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2(3~100)个月,死因多为肿瘤广泛转移。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发生率较高,尤以泌尿系统肿瘤多见,其特点为多部位、易复发。肿瘤发生后根据病理分级分期积极手术治疗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配合其他方法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89.
活体供肾对供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活体供肾术对供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方法 方法 对10名活体供肾者进行随访,动态观察供者的血肌酐,尿素氮,血常规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心理压力等。结果 6名经腹取肾者,有2名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肠粘连,其中1名取肾后发生切口感染及肾病综合征,治疗2个月后缓解;4名经腰腹膜外取肾者未见肠梗阻发生,1名出现切口感染;10名共者术后1周血肌酐达最高值,增幅为15%-80%,但仍在正常范围;2名供者术后一度出现焦虑情绪。结论 活体供肾移植虽然有诸多优点,但对供者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应该在有一定条件的单位开展,经腹膜外取肾优于经腹腔取肾。  相似文献   
90.
145例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 1985~ 2 0 0 2年间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方法 将 14 5例死亡受者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 1985~ 1990年、1991~ 1996年、1997~ 2 0 0 2年 3组 ,分析受者肾移植后第 1、2、3、4、5年期间死亡率及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肾移植受者术后 1、2、3年期间死亡率分别为 :1985~ 1990年组 12 .5 %、9.1%、4 .5 % ;1991~ 1996年组 7.2 %、3.9%、3.5 % ;1997~ 2 0 0 2年组 5 .2 %、1.7%、1.7%。后两组与第 1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总死亡原因中居前 3位的是感染 (2 8.3% ) ,心血管疾病 (2 2 .8% )和肝病 (17.2 % )。在死亡构成比中 ,感染呈下降趋势 ,而肝病、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随着时间的发展 ,肾移植受者的死亡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感染、心血管疾病、肝病和恶性肿瘤是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