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0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改良津下法对不可逆桡神经损伤的手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2年6月起,对12例不可逆的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改良津下法进行伸腕、伸指伸拇功能重建.结果 术后12例经2~48个月的随访,根据1994年陈德松等制定的桡神经损伤后肌腱移位术后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良的2例中,1例为臂丛神经锐性损伤修复术后8年,移位肌腱肌力略差;另1例为前臂背侧皮肤肌肉神经部分缺损,皮瓣修复术后瘢痕粘连所致.结论 改良津下法肌腱移位术是最合理且简单、疗效满意的术式,可作为桡神经损伤功能重建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2.
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回顾:413例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屈肌腱缝合后鞘内置入法与腱鞘修补法不同,它将肌腱缝合口和腱鞘损伤处错开,并置于健康的鞘管内.肌腱损伤处完全被健康的腱鞘包绕,其滑动床、滑液营养环境及生物屏障作用等均接近于正常的生理状态,有利于内源性愈合.目的:对Ⅱ区屈肌腱损伤患者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手部Ⅱ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鞘内置入法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回顾性分析,于1994/2006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完成.对象:413例患者,男112例,女24例,年龄2~52岁,根据受伤时手指位置将屈肌腱损伤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届曲型98例127指,伸直型38例77指.方法:伸直型屈肌腱修复:按功能要求作延长切口,充分显露掌侧腱鞘,经腱鞘伤口轻轻拉出指深屈肌腱近断端并用注射针头固定,用Tsuge法或改良Kessler法缝合肌腱,最后缝合腱鞘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部即自然退至近端完整的鞘管内.屈曲型屈肌腱修复:伤后伤指呈伸直位,指深屈肌腱远端已退至远段鞘管内.此时透过腱鞘可见肌腱远断端,即在离远断端约0.5 cm以远处另外切开腱鞘.在近侧伤口用津下法先缝合肌腱近断端,并将其穿过鞘管引至远端切口处,用注射针头固定肌腱近端后,对肌腱近、远端行直接缝合,最后缝合远近两腱鞘的切口及伤口.肌腱修复后,手指呈屈曲位肌腱缝合口退至2个切口间完整的鞘管内.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结果:术后随访到136例204指,随访时间为1~8年,按测量关节总活动度的方法评定疗效,优级120指,良级52指,余为中差级,总优良率为84.31%.锐器切割伤150指,疗效优良145指,占96.67%,机械损伤54例,疗效优良18指,占33.33%.结论:本术式对锐器切割伤引起的急性屈肌腱损伤治疗效果很满意,但对腱鞘缺损过大、在肌腱吻合口滑动区内无法保留腱鞘者则不具备行本术式的条件,腱鞘及周围组织损伤严重者效果也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03.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从而最大可能地避免常规包皮环切手术所带来的并发症。方法:在传统术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采用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环切多余的阴茎根部皮肤,术中注意保护阴茎背侧浅静脉,从而达到根治包皮过长的目的。结果:本组80例,年龄8~64岁,平均年龄32.4岁,均为包皮过长,采用该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无1并发症。结论:采用阴茎根部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简单,无特殊并发症,疗效佳,临床上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4.
肾缺血再灌注后脑脊液中自由基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自由基在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的变化规律。方法2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肾I/R组,检测和比较I/R后24h脑脊液中尿素氮(BUN)、肌酐(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肾I/R后24hIR组脑脊液中的BUN、Cr和MDA均升高(P<0.05),I/R组脑脊液SOD活性降低(P<0.05)。结论肾I/R损伤后,脑脊液和脑组织中代谢废物积聚同时自由基生成增多,提示肾I/R损伤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可能与其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与VEGF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关系。方法以12周龄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吸烟法,取被动吸烟3、6、9周的大鼠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将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大鼠支气管肺组织内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纤毛脱落,杯状上皮细胞化生。吸烟6周时出现部分肺泡壁破裂,肺泡腔扩大。吸烟9周大鼠与同龄对照组大鼠比较,其平均肺泡数减少(P<0.05),肺泡内衬间隔增加(P<0.05),呈现轻度肺气肿样改变。VEGF表达下降与肺泡数减少呈正相关(P<0.05),与肺泡间隔数增加呈负相关(P<0.05)。结论被动吸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肺气肿样改变,且与VEGF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VEGF可能是吸烟致大鼠肺气肿发病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6.
柏子仁汤治盗汗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 997年 2月~ 1 998年 3月采用柏子仁汤治疗盗汗 1 9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中男性 1 1例 ,女性 8例 ;年龄 2 1~ 2 8岁者 7例 ,30~ 36岁者 6例 ,4 0~ 53岁者 6例 ;病程 6个月~ 2年。患者伴有腰膝乏力 ,头晕 ,耳鸣 ,失眠多梦 ,口咽发干 ,五心烦热等症状。治疗方法柏子仁汤由柏子仁、党参、白术、制半夏、五味子、牡蛎、麻黄根、浮小麦、大枣组成 ,失眠多梦加合欢皮 ;腰膝乏力耳鸣加女贞子、旱莲草。治疗效果1 9例患者中经上方服用后全部治愈 ,其中服药 3剂治愈者 5例 ,服药 5剂治愈者 1 1例 ,服药 7~ 9剂…  相似文献   
107.
小儿暴发型流脑由于细菌内毒素作用,皮肤血管发生致敏性坏死及血栓形成,产生淤斑易融合,尤以臀部受压部位多见。急性期抢救固然是关键,但恢复期淤斑坏死剥脱后形成大面积溃疡,既痒、疼,又易出血,大量组织液渗出,蛋白质及电介质的丢失,严重地影响其抗病能力,如并发感染导致败血症,可危及生命。因此,对淤斑坏死后的治疗及护理很重要。  相似文献   
108.
小儿应激性溃疡1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应激性溃疡是众多危重症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达40~60%,为探讨其病因机制、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现将我院1981~1993年收治的14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9.
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以来,我院共治疗9例(15侧)小指近侧指间关节掌腱膜挛缩症的患者,采用指掌侧挛缩皮肤“Z”字成形,并在扩大切除掌腱膜的同时,切除受累小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结果术后14侧切口Ⅰ期愈合;1侧皮肤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时间8个月~2年,平均1.6年,小指能完全伸直,皮肤无挛缩,手指屈伸活动基本正常,术后无其他并发症,无1例复发。结论小指掌腱膜切除的同时,应将受累指的中央索、螺旋索、侧方指膜、小鱼际肌向小指近侧指间关节移行的尺侧腱膜及小指近侧指间关节处骨化的腱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婴儿肺炎并发多器官衰竭的早期预防。方法:将160例无器官衰竭又无其它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病情较重的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预防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予以川芎嗪注射液、酚妥拉明、毒毛旋花子甙K治疗。结果:预防组各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发生心力衰竭14例次;氧分压(PaO2)升高70例,降低10例;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68例,升高12例;死亡3例(3.75%);对照组各器官衰竭发生率明显升高(2组比较P<0.05和P<0.01),其中发生心力衰竭36例次;PaO2升高56例,下降24例;PaCO2下降52例,升高28例;死亡11例(13.75%)。结论:对较重的婴儿肺炎早期采取预防措施可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降低多器官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