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无保护左主干(ULMCA)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整理、总结我院自2002—04~2007—08所行的29例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ULMCA患者的支架植入术,分析其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即刻手术成功率达100%。25例(86.2%)术后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低危的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ammation index,SII)与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162例,根据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162例患者分为转移组37例和未转移组125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NLR、PLR、SII的最佳截断值;运用卡方检验分析NLR、PLR、SII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验证早期子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有37例患者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2.8%。单因素分析得出,盆腔淋巴结转移与NLR≥1.7、PLR≥126.6、SI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不同起搏方式的优劣点.方法 12只心衰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随机行右心房-心室不同位点起搏,心室位点分别取右室双部位(RV-Bi)、双室(Bi-V)、左室(LV),起搏频率180次/min,每种方式起搏前及起搏稳定15 min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机械延迟(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运动延迟(SPWMD)、左心室12个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结果 (1)与起搏前相比:右室双部位、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LVEDd、IVMD、SPWMD、Ts-SD减小,LVEF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42±3.94) mm vs(34.00±4.07) mm、(34.17±3.95)mm、(33.75 ±4.18)mm;(28.08 ±4.01)mm vs (13.00±3.64) mm、(11.95±2.54) mm、(12.08±3.51) mm; (75.00±10.22)mmvs (51.75±9.84) mm、(20.66±7.41)mm、(20.75 ±7.56)mm;(25.08±4.16)mm vs (14.91±3.31)mm、(7.50±4.24)mm、(7.41±3.39)mm;(32.91±4.46)mm vs (41.50±4.16)mm、(42.00±4.63)mm、(42.41±4.99)mm,P<0.05].(2)与右室双部位起搏相比:双室、单纯左室起搏时,SP-WMD、Ts-SD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d、IVMD、LVEF在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LVEDd、IVMD、SPWMD、Ts-SD、LVEF在单纯左室及双室起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室双部位、单纯左室与双室起搏有近似的血流动力学效果,可作为CRT双室起搏的备选模式,但三者改善心室不同步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低剂量胸部CT中实现非钙化小结节最佳检测及特性显示的重建层厚及间隔,并评价迭代重建算法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体模及病人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晕征定义为围绕肺结节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区域。表现为晕征的肺转移结节主要见于血管丰富的肿瘤。本文对行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过继治疗的黑色素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术前系统性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ammation index,SII)及临床病理特征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182例行开腹或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SII最佳截断值,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46例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转移率为25.27%。单因素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与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以及术前临床分期Ⅱ期相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SII≥359.15、脉管癌栓阳性、肿瘤≥2 cm、宫颈间质浸润深度≥2/3纤维肌层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 SII是术前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指标,是早期宫颈癌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