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目的 探讨Bioz.com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早期诊治电切综合征(TURS)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择期行TURP的患者3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灌洗液量3000 ml(T2),灌洗液量6000 ml(T3),灌洗液量9000 ml(T4),灌洗液量12000 ml(T5),灌洗液量15000 ml(T6),灌洗液量18000 ml(T7)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搏出量(SV)、体血管阻力(SVR)、胸液成分(TFC)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动脉血Na+,K+,Hb,Hct浓度。记录TURS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比较,T1~T7时:HR升高(P<0.05),其中T1时升高最明显;SBP与DBP降低(P<0.05),其中T1时降低最明显;T2~T7时:Na+,Hb,Hct逐渐降低(P<0.05),K+逐渐升高(P<0.05);SV逐渐升高(P<0.05),SVR逐渐降低(P<0.05),其中T1时变化最明显;T2~T7时,TFC逐渐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T7时:HR逐渐降低(P<0.05);SBP与DBP逐渐升高(P<0.05);Na+,Hb,Hct逐渐降低,K+逐渐升高(P<0.05)。SV逐渐升高(P<0.05),SVR逐渐降低(P<0.05),TFC逐渐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示,SV与Na+呈负相关(r=-0.948,P<0.01),与K+呈正相关(r=0.969,P<0.01),与Hb呈负相关(r=-0.976,P<0.01),与Hct呈负相关(r=-0.973,P<0.01)。TFC与Na+呈负相关(r=-0.980,P<0.01),与K+呈正相关(r=0.996,P<0.01),与Hb呈负相关(r=-0.995,P<0.01),与Hct呈负相关(r=-0.997,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TURS。结论 应用Bioz.com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助于通过无创的方法来早期预防TU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2.
先天畸形与家族史及环境因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栋  刘祥举  朱贺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1-1312
目的探讨家族史及环境因素与先天畸形的关系及其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模式,定量分析可干预因素的预防分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5例先天畸形作为病例组,选择等量的正常儿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及标本检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先天畸形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先天畸形家族史(OR=3.466,95%CI=1.702-7.062)、孕早期发热(OR=2.743,95%CI=1.171-6.421)、孕早期营养差(OR=3.074,95%CI=1.676-5.740)、负性事件刺激(OR=1.837,95%CI=1.002-3.366)、巨细胞病毒感染(OR=3.047,95%CI=1.605-5.783);先天畸形阳性家族史与其他因素之间存在正交互作用。结论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具有多元性;先天畸形家族史和环境因素间存在正交互作用;采取高危因素干预策略可降低人群中先天畸形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83.
大脑皮质电刺激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胡安居,霍永芬,朱贺变用电刺激方法治疗周围神经疾病已有80年的历史,其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已得到大家的公认,但是,脑血管病损伤的是锥体束纤维,一般的电刺激方法在体表不能直接刺激,而用新型的大脑皮质电刺激...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膏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2月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12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健脾膏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和临床症状积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咽喉充血缓解时间和鼻塞流涕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观察组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采用益气健脾膏治疗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梁代陶弘景所撰《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转引了已遗方书《汤液经法》的诸多内容,其中包括一幅中药组方配伍原理图,即“汤液经法图”。“汤液经法图”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五脏虚实辨证(肝心脾肺肾)和五味补泻配伍(辛咸甘酸苦)理论体系,以中心对称的五边形表示,其中每一脏均有其固定对应的“体”味(泻),“用”味(补)和两者合化的“化”味(调和)。其中,酸泻肝、辛补肝、酸辛化甘缓肝,苦泻心、咸补心、苦咸化酸收心,辛泻脾、甘补脾、辛甘化苦燥脾,咸泻肺、酸补肺、咸酸化辛散肺,甘泻肾、苦补肾、甘苦化咸润肾。该研究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分析“汤液经法图”五脏之间“体”味,“用”味和“化”味之间的固定关系,建立五味化合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 基于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群表示,应用矩阵计算方法和群论推导五脏“体”味,“用”味,“化”味与五行生克间的关系,拓展三维空间向量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五味化合的数学算子。结果与结论:“汤液经法图”中五脏“体”味,“用”味,“化”味所代表的泻、补、调和作用与五行生克存在映射关系,通过研究建立的五味化合数学算子,可以诠释五味化合的固定搭配。采用这种算法,可以清晰地阐释10首代表性经方的五味补泻功效特点。  相似文献   
86.
秦小虎  朱贺  尹丽莹  邹文拯  张帅 《当代医学》2021,27(24):128-129
目的 评价膝关节冲洗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3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辅以膝关节冲洗联合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观察组膝评分、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30 d,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辅以膝关节冲洗联合臭氧注射应用于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7.
徐丽丽  柳达  吴萍  朱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913-1913,1916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以更好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已经成为高校医学教育改革的前沿热点之一。我校自2003年招收巴基斯坦留学生,我们在巴基斯坦留学生内科学见习中使用了PBL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8.
克服文化差异 提高留学生生理学课堂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与国外高校在高等教育事业方面交流的不断深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加入了来华留学的队伍,其中尤其是学历留学生的数目在不断扩大,学习西医的医学留学生占了其中的较大比率。因此,留学生教育目前已成为了高等医学教育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成为反映学校国际化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9.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NP)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超敏、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等,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存在争议。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Wnt信号通路在神经发育中对细胞增殖分化起重要作用,可通过调控神经损伤修复参与pNP的发生。本文就Wnt信号通路与pNP的联系进行综述,旨在为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靶点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