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分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影像学特征、动态变化及CT影像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或病理证实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且按照影像学形态、病理基础及动态变化过程进行分型,并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中,表现磨玻璃影22例,肺气囊9例,而且两肺弥漫性表现者占77%以上。依据PCP的CT影像学表现及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将其分为5型,即磨玻璃型、肺气囊型、斑片型、间质型、混合型。影像学动态变化特点:最初小片状渗出、磨玻璃样改变向双肺散在斑片状及弥漫实变过渡,最后常遗留间质性改变。结论:AIDS合并PCP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是肺部磨玻璃影及肺气囊。影像学分型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2.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29,自引:8,他引:21  
目的 研究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15 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所用材料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明胶海绵颗粒。术后随访 3~ 18个月 ,观察栓塞术后子宫大小与肌瘤体积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15 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 ,8例完成单侧栓塞。术中造影显示子宫动脉明显增粗 ,肌瘤滋养血管呈螺旋状 ,肌瘤染色明显 ,排空延迟。 6例术后 1周行子宫切除术 ,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肌瘤呈点片状坏死 ,小出血点。随访 3个月 ,症状缓解率达 90 .5 %。其中子宫出血症状完全消失者占 89.4 % ,盆腔胀痛及腹胀等压迫症状消失占 91.3%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 80 % ,子宫体缩小 4 8%。结论 早期结果表明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法安全有效 ,并发症发生率低 ,是子宫肌瘤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表现与CD4T淋巴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23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CT扫描资料,并定期CT复查以及CD4T淋巴细胞的检测,观察其HARRT及抗结核治疗后肺部病灶的动态变化。结果:病灶分布两个肺叶以上10例、中叶(舌叶)及下叶17例。大片状融合实变影9例、斑片状影6例、双肺弥漫性结节影5例和空洞影2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15例,主要分布2R、4R区。病灶恶化进展患12例,CD4T淋巴细胞持续降低或衰竭;病灶吸收或缩小11例,早期CD4不同程度降低,3个月后CD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CT扫描能有效显示病变的各种征象,有利于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诊断。CD4T淋巴细胞的量值是影响肺结核病变的动态变化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对判断SARS患者病情轻重的客观指标进行研究 ,用以指导治疗。方法 对 2 3例SARS患者定期进行胸片检查 ,并早期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用统计学方法 ,分析与SARS病情轻重的关系。结果  2 3例患者中 ,普通型 15例 ,重症 8例。其中重症患者X线表现属Ⅲ型 5例 ,Ⅳ型 3例 ;X线分型属中度 2例 ,重度 6例。重症病例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比例与普通型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3例SARS患者的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 ,T淋巴细胞降低更为明显 ,低于正常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的临床病情与X线表现呈正相关 ,通过对X线表现动态观察能较准确地反映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早期及高峰期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可以较早地判断病变的发展趋势 ,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临床症状不典型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X线平片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均无高热、盗汗、咯血临床症状,而以不规则发热、消瘦、乏力、咳嗽、咯痰等为主要表现。X线检查6例双肺呈弥漫性粟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其中1例伴有胸膜炎;另外3例双肺肺纹理增粗呈网织样改变,经随访胸片观察,逐渐表现为弥漫性粟粒样改变。结论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而X线检查双肺呈弥漫性粟粒样改变或双肺肺纹理呈网织样改变患者,均应考虑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可能,必须短期复查X线胸片。本病确诊有赖于痰检发现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56.
TIPSS技术在门脉癌栓性门脉高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中的技术特点及禁忌证。方法 16例门静脉癌栓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门静脉主干完全堵塞,7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有不同程度栓塞;6例合并门脉海绵样变;1例单纯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单纯顽固性腹水;1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顽固性腹水。结果 16例中11例患者成功行TIPSS治疗,技术成功率约68.8%,门脉压力从术前4.9kPa降至2.4kPa,平均降低2.5kPa,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缓解。平均生存136d。5例失败。结论 TIPSS是治疗门脉癌栓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方法,门脉海绵样变是该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7.
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因反复咽痛、发热、腹泻1年余.头痛、意识障碍3d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咽痛、发热.怵温在38℃左右。腹泻反复发作,黄色稀便5~6次/d。HIV抗体阳性。近3d,患者自觉头部胀痛,并出现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等意识障碍。患者曾在河南驻马店外卖血浆4次.每次约500mL。否认不洁性交,吸毒史。  相似文献   
58.
艾滋病并发症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肺部病变中的应用、诊断价值及其暴露防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相关资料,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龄28.7岁;其中单个病灶7例,多发块影或结节影5例,大片实变影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合并胸水3例。结果:所有病例均穿刺成功,16例患者行18例次穿刺,12例病例获得诊断,其中肺结核6例,真菌感染3例,细菌感染3例,诊断符合率66.7%;不能明确诊断4例。术后并发症:病灶周围出血5例,少量气胸3例。无医护人员暴露感染。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较为安全,有利于患者早期诊断,操作应严格预防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长期生存率。方法:9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46例进入3DCRT+化疗组(放化组),44例单纯3DCRT(单放组)。化疗采用DF方案:氟尿嘧啶(5-FU)500mg/m^2+顺铂(DDP)2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4~6个周期。放化组中3DCRT从化疗第1天开始,DT60—65Gy,分30~33次进行,6.0~6.5周完成,行第2周期化疗时放疗不问断。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5.2%和55.8%,有效率(CR+PR)分别为93.47%和77.27%。1、2、3年局部控制率放化组分别为88.9%、78.8%、74.8%,单放组分别为78.9%、60.8%、50.0%。1、2、3年生存率放化组分别为79.8%、68.7%、50.1%,单放组分别为69.2%、50.3%、38.0%。放化组毒副反应尤其是外周血白细胞下降和放射性食管炎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在Ⅲ+Ⅳ度反应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患者均能耐受。结论:采用DF方案化疗加3DCRT治疗食管癌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且可以提高远期生存率,虽毒副反应增加但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60.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各自临床表现、实验室改变、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要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SARS流行期间,以SARS收治后确诊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4例病人的临床和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4例病人均有发热,38°C~40°C,伴有咳嗽,呼吸困难;气促3例;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CD8+ T淋巴细胞正常或代偿性增高。影像学改变:沿纹理分布的淡片状阴影3例,双肺斑片状影融合成大片状阴影1例。治疗后,肺内见网格影及小囊状影1例,按PCP治疗后,渗出性病灶吸收明显。结论:病人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降低,肺部表现为渗出性磨玻璃样影是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与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共同之处;卡氏肺囊虫肺炎无明确SARS病人接触史,高热和全身中毒表现突出,CD8+ 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略增高,胸部影像学表现无游走性征象,但可见网格状和?蛐或小囊状改变。仔细动态观察胸片结合临床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