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患者在疾病早期阶段的成长性适应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月对首次确诊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痛苦表露量表(DDI)、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调查,了解乳腺癌患者在人际关系、欣赏生活、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及精神改变等方面发展水平与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14±15.08分。得分排列前三位的维度为人际关系维度3.54±0.80分,个人力量维度3.27±0.89分,欣赏生活维度3.21±0.86分;得分最低的维度为精神改变1.39±1.03分。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痛苦表露指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朋友支持、焦虑和抑郁是成长性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改变人际关系和增强个人力量是乳腺癌患者普遍采取的积极的疾病适应行为,但对未来发展机遇缺乏信心;应对方式、自我表露是促进成长适应的重要因素,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切入点;与抑郁不同,一定水平焦虑情绪可促进成长。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基于临床药师实际工作需求,优化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方法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需求,调查临床药师对临床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评价和建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7.63%临床药师认为临床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98%以上的临床药师建议增设临床药学特色课程及增加临床实践指导类课程的比重,69.07%临床药师建议适当弱化化学相关基础知识及药物研发相关内容,63.92%临床药师认为鉴别与诊断部分是临床药师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结论 临床药学培养模式应立足临床药师岗位职能需求,打破医药课程界限,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课题体系.  相似文献   
2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微血管减压术(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已经成为功能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自从Janetta于1967年首创以来,MVD在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患者中的使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MVD是利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减压材料隔开血管和神经,解除神经根或神经通路上相关血管的压迫症状.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如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 TN )、舌咽神经痛( 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 ,GPN)、迷走神经麻痹、耳鸣、眩晕等.据报道,MVD可确保80 %~90 %的症状控制率,尤其是在HFS和TN患者中[ 1-2 ].  相似文献   
24.
颅骨缺损是创伤、肿瘤、手术等引起的常见临床问题.颅骨缺损导致颅内压变化等临床症状,因此修复颅骨缺损十分必要.目前临床治疗颅骨缺损的主要方法为自体骨、异体骨、钛网等材料修补.如果缺损范围较大,涉及自体骨采集过多,则会导致供体部位功能障碍;异体骨以及钛网等材料存在免疫排斥的风险,目前缺乏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治疗大面积颅骨缺损.颅骨缺损直径<3 cm可以自愈,不需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一般>3 cm的缺损要进行颅骨修复手术.基于干细胞的骨再生和骨组织工程技术是颅骨修复和重建领域的一种尖端技术.脂肪干细胞(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 Adscs )是一类具有成骨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取材容易、少量组织即可获取大量标本,同时具有体外稳定增殖,适合自体移植等特点,因此在颅骨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研究[1].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基因对心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大鼠H9C2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siRNA NC组、缺氧/复氧+siRNA SOCS3组;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转染效果;噻唑蓝(MTT)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观察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膜联蛋白 V-FITC(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Myc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SOCS3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细胞的增殖活性、SOD显著下降(P<0.05),LDH、MDA、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靶向沉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SOCS3基因表达较缺氧/复氧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和SOD显著增加(P<0.05),LDH、MDA、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缺氧/复氧干预心肌细胞显著抑制NF-κB、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P<0.05),下调SOCS3基因表达显著增加NF-κB、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P<0.05)。结论:沉默SOCS3表达促进缺氧复氧心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增强机体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其作用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健康初产妇妊娠20周前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建立妊娠20周前孕周特异的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 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产科门诊行产前检查的1605例单胎健康初产妇和200例同期行妊娠前检查的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研究,其中1243例排除甲状腺疾病高危因素的初产妇作为制定正常参考范围的“标准人群”.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TPOAb).分析妊娠20周前甲状腺功能的变化特点,建立妊娠期特异的TSH和FT4参考范围,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 结果 (1)TSH中位数值于妊娠8周最低(0.91 mU/L),较非妊娠期下降29.56%,妊娠12周后逐渐升高;FT4中位数值在妊娠9周最高,为11.33 pmol/L,较非妊娠妇女升高7.79%,妊娠12周后逐渐下降.(2)非妊娠期、妊娠8~12周、13~16周、17~19+6周TSH[中位数(第2.5,第97.5百分位)]分别为1.59 (0.15,5.91)、1.12(0.03,3.67)、1.21(0.05,3.74)、1.50(0.31,4.33) mU/L;FT4[中位数(第2.5,第97.5百分位)]分别为9.91(6.69,14.03)、10.68(7.98,18.66)、10.04(6.18,16.22)、9.40(6.44,13.51) pmol/L.(3)妊娠20周前1605例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和低T4血症)的总患病率为3.55% (57/1605),其中妊娠8~12+6、13~16+6、17~19+6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分别为0.00%(0/611)、0.13%(1/761)、0.00%(0/233);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0.00%(0/611)、0.13%(1/761)、0.00%(0/233);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病率分别为3.60%(22/611)、2.76% (21/761)、3.00% (7/233);低T4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0.16% (1/611)、0.26%(2/761)、0.86%(2/233).TPOAb总阳性率为18.82% (302/1605),其中妊娠8~12+6、13~16+、17~20周TPOAb的阳性率分别为22.91% (140/611)、16.56% (126/761)、15.45% (36/233),TPOAb中位数值分别为38.90、41.87、39.10 mU/L. 结论 妊娠20周前孕妇甲状腺功能发生特定变化,妊娠8~12+6周TSH水平下降,后逐渐升高;而FT4水平在妊娠8~12+6周升高,后逐渐下降.妊娠期无甲状腺疾病史的妇女中,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少见.以孕周特异的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为标准,妊娠20周前甲状腺功能异常中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低最常见,建议妊娠早期筛查甲状腺功能.  相似文献   
27.
HPLC法对复方罗布麻片Ⅰ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复方罗布麻片Ⅰ中的硫酸双肼屈嗪、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方法采用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0.06%己烷磺酸钠、0.04%庚烷磺酸钠混合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3.0)-乙腈-甲醇(75:10: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5 nm,流速1.2 mL.min-1,柱温30℃。结果三个组分在该色谱条件下能达到良好分离。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对该制剂的三种化学成分同时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注射用雷替曲塞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释后输液的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实际情况,分别考察雷替曲塞输液在不同温度下(4 ℃冰箱内、25 ℃室内不避光和37 ℃室内不避光)24 h内的外观、不溶性微粒、pH值和含量的变化。结果:雷替曲塞输液在不同温度下24 h内的外观和pH值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符合药典相关规定,雷替曲塞相对初始含量的变化范围在93.9%~100.7%之间。结论:在临床常见情况下,雷替曲塞输液在24 h内的稳定性良好,不必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29.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发病急、传播快且病死率极高。历史上发生过3次鼠疫大流行, 导致上亿人口死亡。近20年来全球鼠疫疫情呈上升趋势, 2000 - 2018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共收到来自美洲、非洲和亚洲21个国家报告的2万多起鼠疫病例[1]。我国动物间鼠疫一直较为活跃, 且除个别年份外, 几乎每年都有人间鼠疫发生。2019年11月, 北京市首先出现2例内蒙古自治区输入性肺鼠疫病例, 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又报道2例腺鼠疫病例, 提示这一甲类传染病仍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2,3,4]。链霉素是WHO鼠疫手册[5]和我国《鼠疫诊疗方案(试行)》(卫办应急发[2011]第18号)[6]中治疗鼠疫的首选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 2021年Dai等[7]发现国内1株鼠疫菌因编码核糖体蛋白S12的rpsL基因第128 bp位点的碱基发生了突变, 从而产生了对链霉素的高度耐药性。为此, 本研究应用基于TaqMan-MGB荧光探针的实时荧光PCR法(简称MGB荧光探针法), 选取鼠疫流行较为严重的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分离...  相似文献   
30.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真核生物mRNA中最常见的表观转录组修饰形式之一,具有动态可逆性。该修饰过程由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与m6A结合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影响mRNA的代谢和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6A RNA修饰在动脉粥样硬化(As)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m6A RNA修饰与As的关系。全文对m6A RNA修饰机制以及在As相关细胞(如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探讨了m6A RNA修饰与As危险因素,如高脂饮食、缺血缺氧、振荡应力及高血压的关联。最后,文章还对药物干预m6A RNA甲基化以实现延缓As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探索As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