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9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治疗性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和高效价抗乙肝免疫球蛋白组成的免疫复合物,简称乙肝疫苗)Ⅰ期临床研究中诱生的免疫应答作用。方法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乙肝疫苗诱生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体免疫球蛋白亚类;用~3H-TdR掺入法进行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因子,使用BD-CBA试剂盒。结果所有志愿者中,乙肝疫苗诱导产生抗HBsAg抗体,其IgG免疫球蛋白亚类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20/20)为IgG1、IgG3双阳性和 IgG2和IgG4双阴性,IgG1、IgG3双阳性者中IgG1均强于IgG3,但每个受试者之间强弱程度有所不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显示,80%(4/5)的志愿者重组HBsAg特异性淋转刺激指数(SI)大于2.0,植物血凝素非特异性淋转刺激指数和重组HBsAg特异性淋转刺激指数无相关性。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第一次注射乙肝疫苗后42d,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和注射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在71d时所有志愿者(8/8)干扰素γ和7名志愿者(7/8)IL-2高于注射前(P值<0.01或P< 0.05);而其他4种细胞因子在注射后71d没有显著性变化(P值均>0.05)。结论治疗性乙型肝炎疫苗在健康受试者中有效地诱导出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的 CT影像学特征,并建立新的分级体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年 4月至 2018年 4月解放军第九一〇医院 152例上尿路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肾盂肾炎病人 CT图像。根据尿液及炎症渗出侵犯肾脏的范围及程度,将 CT图像分为不同等级。比较不同 CT分级病人的临床特征、血常规、尿常规。结果将 CT图像分为 4个等级。 1级:肾盂肾盏壁增厚、肾盂肾盏轻度扩张、肾窦脂肪间隙模糊,未侵犯肾实质; 2级:肾实质局部增厚、密度减低,肾实质出现局部楔形肿胀及低密度灶,范围 ≤50%;3级:肾实质侵犯范围大于 50%;4级:肾包膜炎性渗出毛糙,肾周脂肪间隙密度增高,肾筋膜增厚,或肾脏及肾周脓肿形成。 CT分级为 1级有 52例,占 34.2%;2级有 30例,占 19.7%;3级有 30例,占 19.7%;4级有 40例,占 26.3%。CT分级越高的病人,血白细胞升高越明显(P<0.05),腰痛、发热的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该 CT分级可以反映急性上尿路梗阻时肾脏感染受累程度、范围以及可能存在并发症,对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0例患者,与血管内治疗方法即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的方法治疗14例硬脑膜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管内治疗组平均住院16天,其中11例痊愈(颅内压转正常、无神经功能障碍),3例好转(颅内压仍高,但较前有降低);全身肝素化常规治疗组平均住院28天,5例临床症状改善,3例无变化,1例加重后转本院行血管内溶栓,死亡2例。结论经静脉窦机械碎栓、尿激酶局部血管内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4.
在整个传染病医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是暴露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从造成自体损伤、他人损伤和环境污染3个方面分析医学实验室常见的生物安全问题或潜在风险。提出从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安全再培训、定期开展生物安全演练3个方面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生物安全培训,规范学生安全操作。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安全管理机制、提高分区分级管理和现场事故处理能力,完善安全学分管理和安全奖惩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安全意识,从而达到将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5.
摘要:目的 探讨CT值对上尿路结石伴肾盂肾炎与肾积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所致肾感染患者157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分为单纯肾积水组(73例)、急性肾盂肾炎组(58例)和肾积脓组(2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测量并计算肾盂内积液C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CT值作为鉴别肾盂肾炎与肾积脓的诊断依据。结果 单纯肾积水组、急性肾盂肾炎组和肾积脓组肾盂积液CT值依次升高,分别为(2.85±1.70)HU、(9.21±4.80)HU和(17.69±4.20)HU,组间多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127,P<0.05)。肾盂积液CT值鉴别诊断肾盂肾炎与肾积脓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12~0.953),当肾盂积液CT值为12 HU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68,敏感度为84.48%,特异度为92.31%。结论 CT值可反映上尿路结石所致肾盂内感染的疾病进展,对早期肾盂肾炎与肾积脓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
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微侵袭治疗基底节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微侵袭治疗基底节血肿的效果。方法对53例基底节血肿的病人采取侧裂投影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手术清除血肿。结果术后10h意识状况:42例神志清楚,7例较术前好转,4例无改善;24内复查CT,残余血肿量与术前比较。血肿清除80%以上有40例,50~80%者有9例,50%以下和超过原血肿量共3例,术后72h复查CT,脑水肿引起的占位效应与传统手术相比非常轻微;死亡7例,死亡率达13.21%;术后3~6个月随访,按ADL分级进行测评:Ⅰ级4例(7.55%);Ⅱ级11例(20.75%);Ⅲ级22例(41.51%);Ⅳ级7例(13.21%);Ⅴ级2例(3.77%)。结论超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有视野好便于彻底清除血肿、创伤小、对脑组织损伤轻微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术后脑水肿轻微,病人恢复快,明显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和致密程度。方法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6例,首先用复杂形弹簧圈成篮,然后用水凝胶弹簧圈进行篮内填塞,最后再用裸圈进行瘤体及瘤颈的致密填塞。结果13个动脉瘤获得致密填塞,3个动脉瘤有瘤颈残留。栓塞密度38%~90%(平均63%)。随访时间2个月~6个月,未发生破裂出血或脑缺血事件。结论水凝胶弹簧圈及复杂形弹簧圈栓塞作为新一代弹簧圈其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长期确切的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的经验累及和随访。  相似文献   
98.
陶杰  张剑平等 《云南医药》2002,23(4):299-300
1994年 4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我们共为 40 0例病人行了心脏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 ,现就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以及术后处理等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 本组 40 0例中男 1 79例 ,女 2 2 1例 ,年龄 1 2~ 69岁。风湿性心脏病 3 2 1例 ,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MS) 2 2例 ,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MI)2例 ,MS +MI83例 ,二尖瓣病变 (MVD)加三尖瓣病变 (TVD) 3 0例 ,主动脉瓣病变 (AVD) 44例 ,AVD +MVDl1 2例 ,MVD +AVD +TVD2 8例。先天性MVD7例 ,AVD1 0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 2 0例 ,鲁登巴赫综合征 5例 ,Ebste…  相似文献   
99.
我科1993年3月~1997年11月在223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术后应用简易方法监测左房压,现报道如下.本组男121例,女102例,年龄5个月~12岁,体重55~36kg.其中室间隔缺损92例,房间隔缺损52例,法乐氏四联症15例,法乐氏三联症1...  相似文献   
100.
心腔内转移性肝癌2例潘守敬,张剑平心脏肿瘤甚为少见,而转移性心脏肿瘤中因肝细胞癌转移至心腔者更为罕见。于1987年至1993年分别收治了两例肝细胞性肝癌心脏转移病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边△△,男,56岁。活动后心悸气促12天,因晕厥和剧烈胸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