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手术与伽玛刀联合治疗颅内囊性肿瘤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析颅内囊性肿瘤40例,单纯立体定向穿刺抽液19例,留置Ommaya囊抽液19例,内窥镜下手术切除肿瘤并排除囊液2例。肿瘤体积缩小后再行立体定向磁共振成像(MRI)定位、伽玛刀治疗,并计算抽液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依据Logistic综合方程计算抽液前后风险概率的变化,将抽液前后的肿瘤体积和风险概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抽液后瘤囊完全消失,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抽液前后肿瘤容积和风险概率均显著降低(容积变化:t=8.108,P<0.001;风险概率:t=5.933,P<0.001)。随访时间6个月~42个月,平均17.5个月。经伽玛刀治疗后,瘤结节消失10例,缩小12例,无变化17例,增大1例。结论颅内囊性肿瘤立体定向穿刺抽液后肿瘤体积缩小,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并发症的风险概率显著降低,是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肿瘤一种有效方法;针对肿瘤病理类型的不同采用伽玛刀放射外科联合单纯穿刺或置管抽取囊液、结合囊内治疗是囊性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局部重复应用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LA]控释卡莫司汀[1,3-bis(2-chlorethyl)-1-nitrosourea,BCNU]微球(BCNU-PLA)对U251人脑胶质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应用沉淀方法制备包载BCNU的PLA纳米微球。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微球形态,分别应用Bratton-Marshall比色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载药率与药物释放曲线。应用MTT方法检测PBS、BCNU、PLA微球和BCNU-PLA等不同处理方法对U251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应用U25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研究对象,连续3次进行PBS、BCNU、PLA微球和BCNU-PLA的治疗,观察实验动物的生存期与皮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载药纳米微球呈球形,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BCNU-PLA平均粒径为23.5μm。BCNU-PLA平均载药率为11.5%;以相对分子质量30×103的PLA制备BCNU-PLA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分析显示:BCNU在释放开始的10d表现出较大的突释,释放量达到载药量的40%;随后进入控释期,至4周左右释放了所载药物的50%。与BCNU原药治疗组比较,BCNU-PLA控释微球治疗在体外持续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在体内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荷U251胶质瘤的生长,并显著改善荷瘤鼠的全身状况。结论BCNU-PLA载药微球可有效抑制皮下荷U251胶质瘤的生长,是局部化疗治疗胶质瘤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3.
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1978年至1992年采用分期手术尿道下裂合并阴茎阴囊转位34例。其中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23例,会阴型尿道下裂11例;不完全型阴茎阴囊转位24例,完全型阴茎阴囊转位10例。34例中32例阴茎阴囊转位复位满意。本后并发尿道瘘3例,尿道口狭窄2例。文中对阴茎阴囊转位的分型、手术适应证及其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前期研究我们发现不论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扩增/过表达或p53基因突变率均随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增高[1],体外实验也表明联合应用反义EGFR RNA及p53基因转染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对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显著,较单独应用其中之一为强[2],为此,我们进行了体内实验.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脑膜瘤伽玛刀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规律。方法:回顾分析58例单发脑膜瘤伽玛刀单次治疗后的影像学资料。治疗前肿瘤容积为0.88~35.90ml,平均10.57ml;治疗中心剂量为22.5~40Gy,平均29.04Gy;边缘剂量为10~20Gy,平均14.27Gy。等剂量线为40%~60%,平均49.43%。等中心数目2~16个,平均9.24。结果:治疗后随访6~34个月,平均14.31个月,其  相似文献   
106.
背景与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在胶质瘤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基因芯片分析lncRNAs在胶质母细胞瘤(GBM)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概况,比较lncRNA差异表达与组织之间的表达谱差异。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lncRNAs在GBM和正常脑组织的表达谱差异.并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进行分析。结果:lncRNA芯片的数据: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脑组织中LncRNA表达上调3倍基因2032个,LncRNA表达下调3倍基因2036个(P〈0.01)。其中21个lncRNAs上调30倍以上.7个lncRNAs下调超过30倍(P〈0.01)。结论:利用lncRNA基因芯片较大规模地对胶质瘤中的lncRNAs差异表达进行探讨.对lncRNA在其中的功能及潜在的基因治疗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差异表达的lncRNAs包括一些抑癌及促癌lncRNA,其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它们的目标基因在GBM的复发和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构建靶向性蛋白激酶B1(PKB1/Akt1)和环氧合酶-2(COX-2)的短发夹RNA(shRNA)腺病毒载体,观察其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GSadeno-Akt1+COX-2(pGSadeno-A+C),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转染人胚肾细胞HEK293包装成为重组rAd5-A+C腺病毒,并测定病毒的滴度.体外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后,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Akt1和COX-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rAd5-A+C重组腺病毒,测定包装的病毒滴度为1.0×1010pfu/ml.转染组Akt1和COX-2 mRNA表达明显下调,其△Ct值分别是(12.26±0.05)和(5.41±0.09),比rAd5-HK空载组(10.63±0.02)、(3.75±0.08)和对照组(10.57±0.02)、(3.73±0.08)增高(P<0.01),而空载组和对照组比较ΔCt值无明显变化(P>0.05).同样转染组Akt1和COX-2蛋白表达量与空载组和对照组比较分别下调70.5%和63.7%(P<0.01),空载组和对照组比较Akt1和COX-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性Akt1和COX-2的shRNA腺病毒载体可以特异性抑制Akt1和COX-2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靶向性Akt1和COX-2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构建靶向性蛋白激酶B1(Aktl)和环氧合酶2(COX-2)短发夹RNA(shRNA)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对SGC-7901人胃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抑制效果.方法 构建腺病毒载体pGSadeno-Aktl+COX-2(rAd5-A+C)并体外转染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后,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分别检测对照组SGC-7901、空载组rAd5-HK和治疗组rAd5-A+C中Aktl、COX-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其中以对照组SGC-7901、空载组rAd5-HK作为阴性对照.用ELISA法分别检测它们的MMP-2和MMP-9含量;用Transwell法分析它们的侵袭和转移能力.结果 构建的rAd5-A+C重组腺病毒载体在转染SGC-7901细胞48 h后可显著抑制Aktl和COX-2 mRNA的表达,而治疗组rAd5-A+C的Aktl和COX-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分别下调68.4%和60.2%(均P<0.01);rAd5-A+C组中MMP-2和MMP-9含量分别为(39.7±1.7)ng/ml(31.3±3.6)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SGC-7901(278.4±15.5)ng/ml(225.4±15.1)ng/ml和卒载组rAd5-HK(275.5±2.1)ng/ml、(226.0±23.3)ng/ml(P=0.01、P=0.021).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靶向性Aktl和COX-2shRNA可抑制人胃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究胶质瘤中β- catenin/Tcf -4转录调控AKT2基因以促进其恶性表型转化的机制.方法 CHIP - PCR及荧光素酶实验确立AKT2启动子区的Tcf -4结合位点及活性.阿司匹林( ASA)阻断β- catenin/Tcf -4转录复合物活性及恢复AKT2基因的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检测凋亡及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能力.结果 CHIP - PCR表明,AKT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个Tcf -4结合位点- 349/- 343 bp(位点1)和- 3491/- 3497 bp(位点2).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位点2的活性比位点1的强.抑制β - catenin/Tcf -4转录活性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侵袭能力下降;恢复AKT2的表达后,细胞S期比例增加,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β- catenin/Tcf -4可以直接转录调控AKT2来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AKT1与AKT2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手术切除的50例胶质瘤组织标本中AKT1及AKT2的表达水平,确定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并与生存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og - rank单因素检验,年龄≥50岁、KPS评分< 80分和WHO Ⅲ~Ⅳ级患者的生存期显著缩短.胶质瘤组织中AKT1及AKT2在WHOⅢ~Ⅳ级的表达率显著高于WHO Ⅰ~Ⅱ级,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结论 AKT1与AKT2的表达状态对预测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