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6例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01月至2019年01月病理学检查确诊的6例眼附属器MAL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FISH检测MALT1基因断裂,电话随访,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为眼部不适,眼睑肿胀及视物模糊等。镜下可见肿瘤由形态多样的小B细胞组成,包括边缘带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单核样细胞、小淋巴细胞,也可见散在的免疫母细胞和中心母细胞样细胞,部分细胞有浆细胞样分化。5例肿瘤细胞CD20(+)、CD3(-)、BCL2(+)、Ki67约10%~25%,3例BCL10及AEG1阳性,1例伴浆细胞分化,免疫组化表现为CD20(-)、CD79α(+)、CD38(+)、CD138(+)、MUM1(+)、Kappa、Lambda呈限制性表达,2例FISH检测结果阳性。结论: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常CD20、BCL2、BCL10、AEG1阳性,FISH可作为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TPRD)基因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分析236例ESCC标本中PTPRD基因产物表达情况和定位,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了术后5年随访用于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分析显示PTPRD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中的表达(22.0% vs 57.2%,P=0.000)。而且PTPRD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TPRD的表达强度在分化好的组高于分化差的组(P=0.013),在浸润浅的组高于浸润深的组(P=0.025),在无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9)。PTPRD的表达强度与性别、年龄无关(P=0.170,0.787)。随访资料生存分析显示PTPRD表达强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 PTPRD与ESC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可能是ESCC发生相关的新的潜在的抑癌基因,其表达水平可作为估计临床预后的一个可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3.
基因重排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其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基于克隆性分析技术的B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抗原受体分子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探讨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在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从组织蜡块中切取组织片5~10张,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示基因重排结果. 结果:2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 淋巴细胞IgH及TCR基因重排均为阴性;18例T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12例, TCRβ基因重排3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32例B细胞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标本中有28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有2例TCRγ和IgH基因重排均阳性;3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IgH及TCR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结论:应用PCR法检测B淋巴细胞IgH和T淋巴细胞TCR基因重排可作为淋巴细胞来源的良、恶性病变的一种辅助诊断手段,且适用于石蜡标本以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报道1例肺内骨外骨肉瘤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肺内骨外骨肉瘤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的观察。结果: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深染,异型性明显。瘤组织内可见肿瘤性骨质。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及CD99,不表达MC,CR,SM—actin,Desmin,S-100,NSE,Syn,CgA,Bcl-2,CD34,CD117,HMB45,Melanoma—pan,LCA,AACT,CD68,CK,EMA,CD15及CEA。结论:肺内骨外骨肉瘤发病率低,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本病需要与发生于肺内伴有骨化的其它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hsa-miR-424(miR-424)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并对其生物学特征及功能进行预测总结分析,为最终研究miR-424的功能提供有利的线索。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石蜡标本和癌旁组织,以及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kyse520、kyse410和正常人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中miR-424相对表达水平。应用MIRDB、miRanda、Target Scan三种在线工具预测miR-424的靶基因,取三者预测结果的交集,并结合DIANALAB-TarBase7.0数据库和miRTarBase数据库两个已经实验证实的基因数据库,确定miR-424的靶基因范围。最后通过使用在线数据库metascape对has-miR-424预测的靶基因集合进行基于GO、KEGG数据库的功能注释分类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miR-424在食管癌细胞系kyse520和kyse410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系Het-1A的表达(P<0.01)。与对应的癌旁组织相比较,鳞癌组织中miR-424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其中,约77.8%(56/72)的患者癌组织中miR-424的表达较癌旁组织上调了超过50%。miR-424在物种进化上具有高度保守性,其靶基因功能主要集中在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和正负向调控细胞凋亡;参与蛋白质脱磷酸和泛素化,组蛋白修饰和甲基化,DNA损伤修复等生物学过程(P<0.01)。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有p53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P<0.01)。结论:miR-424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是高表达状态,提示miR-424可以作为癌症促进子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中药、针灸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1例AECOPD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肺胀饮1号及针灸、低频等中医综合治疗配合诱发呼吸训练等。2组按照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组,分别以7、10、14天为治疗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1天,治疗第1~3天每天观察记录主要临床症状和呼吸困难标准,在用药7天后、10天后、14天后系统观察两组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是否存在差别,各项炎症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天数平均为4.83天、2%、9.7天均较对照组平均6.58天、10%、及10.6天低(P0.05)。在比较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中发现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综合方案可有效缓解AECOPD急性期症状,缩短住院天数,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7.
108.
李淑玲教授是山东省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行医近40载,擅治各类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不孕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李老师认为不孕症在诊治方面应注重肝肾、气血的调和,疏肝理气为治疗之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女子以肝为先天,肾主生殖,肝肾精血同源,肝肾之间存在着生理病理联系。正如傅青主所云:“肝气之或开或闭,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所谓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组织内及整个病变的克隆性组成及意义。方法:选PSH患者手术切除标本29例,全部为女性。石蜡切片HE染色,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获取PSH组织中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分别提取基因组DNA,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HhaI消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x染色体连锁的雄激素受体(AR)基因。AR基因产物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显示其长度多态性。结果:光镜下可见29例PSH均表现其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由实性、乳头状和血窦所构成,其中实性区细胞大小基本一致。高倍镜下可见实性区细胞呈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呈嗜酸性或略呈透明状,核分裂罕见;乳头状结构表面均被覆单层立方上皮。克隆性检测结果表明有23例显示AR基因位点具有多态性。经HhaI酶切后,所有具有多态性的标本2个条带中有1个条带的密度明显减弱或消失,而另一个条带保留,证明其均为肿瘤性增生。结论:PSH组织中的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具有相同的单克隆增生模式,提示二者可能均为肿瘤的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110.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少见,表现特殊,病因不明。本例患者女性,27岁,胃镜检查胃窦多发溃疡,病理组织检查提示嗜酸细胞浸润并上皮肉芽组织形成。经胃窦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CD20(++),CD3(+),CD45R0(++),CD79a(+),CD68(-),Ki-67(-),CD5(+),CD10(-)。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54.39%,高度表达CD7、CD5、CD3、CD38、cCD3;部分表达CD56,CD8;少数表达CD13,无B细胞表达。血液PCR未检出巨细胞病毒,结核菌素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经单一抑酸治疗病情无变化;合用丽珠胃三联治疗2个疗程,胃窦溃疡此消彼长,病变范围扩大,最终经剖腹手术确定胃窦淋巴瘤,手术加化疗后患者痊愈。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镁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治愈MALT相关胃窦溃疡,但溃疡此消彼长,向周边扩展。提示:治疗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关键在于针对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