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CT增强扫描时病人癫痫发作较少见。本文试图探讨其发生原因 ,避免与碘过敏反应相混淆 ,并在造影前进行有效的预防 ,做好医疗安全工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1-0 4~ 2 0 0 2 -0 3共 12 49例CT增强扫描病人 ,其中离子型 1152例 ,非离子型 97例。离子型过敏者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伽玛刀照射对大鼠海马组织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放射生物学作用的差异.方法 分别对大鼠海马组织和堵养的海马神经元进行伽玛刀照射,观察照射前后组织超微结构变化、FOS和HSP70表达以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 在体海马组织和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对放射反应不同.高剂量(150和100Gy)引起在体海马组织严重损伤,60Gy引起轻度损伤,而低剂量(30Gy)即可引起培养的海马神经损伤和死亡.大鼠海马组织和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FOS和HSP70表达与照射强度和照射后时间有关.结论 海马组织和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的损伤程度都与伽玛刀的照射强度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但两者对伽玛射线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3.
伽玛刀对癫痫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海人酸大鼠癫痫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的伽玛刀动物定向头架,分别应用100Gy和20Gy的伽玛射线对癫痫大鼠海马组织进行照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电图、MRI及超微结构、脑组织氨基酸含量及GABA能神经元表达变化.结果 伽玛刀照射后大鼠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00Gy组照射后2个月MRI表现为靶区高信号,20Gy组5个月MRI未见改变.伽玛刀照射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癫痫组,GABA能神经元表达低于正常,但高于癫痫组.结论 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具有治疗作用,高剂量伽玛射线(100Gy)对致痫灶有毁损作用.低剂量伽玛射线(20Gy)通过抑制兴奋性神经元释放兴奋性氨基酸使癫痫发作减少.  相似文献   
24.
25.
我院20年来收治术后急性阑尾炎8例,男5例,女3例,年龄23~67岁,平均51.2岁。首发病手术(胃大部切除术2例,肝破裂修补1例,肠破裂修补2例,胃癌及直肠癌根治术各1例,右输卵管妊娠破裂术后1例)后至出现临床症状4~18天,平均8.7天。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脑深部高频电刺激大鼠伏隔核对吗啡成瘾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递增注药法建立吗啡大鼠成瘾模型,同时进行位置偏爱行为训练。模型建成后给予纳洛酮观察其戒断表现并评分。刺激组吗啡成瘾大鼠每天给予高片电刺激伏隔核5小时,刺激30天后再次给予注射吗啡,观察其戒断症状和位置偏爱行为的变化情况。每只大鼠刺激前后均进行水迷宫巡航实验。 结果 双侧高频电刺激伏隔核能够有效的减少吗啡成瘾大鼠复吸后所诱导的位置偏爱行为。高频电刺激双侧伏隔核能够加速吗啡成瘾大鼠成瘾消退速度。电刺激对大鼠的认知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 脑深部电刺激伏隔核可能会成为严重吗啡成瘾患者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伽玛刀照射对癫痫大鼠的放射生物学作用,探讨伽玛刀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海人酸制备癫痫大鼠模型50只(癫痫组25只,伽玛刀照射组25只),对照组为正常大鼠25只(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各组行为学改变;采集伽玛刀照射后1d、1w、2w、4w、8w后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外液,并测定Glu和GABA含量及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1w后,照射组和癫痫组GAB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w后,照射组和癫痫组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4w后,照射组Glu含量低于癫痫组,GABA含量高于癫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照射组早中期与癫痫组基本一致,其晚期部分结构恢复,线粒体修复较为明显。结论伽玛刀照射可调节海马中Glu与GABA以达到新的平衡,并在癫痫发作引起的病理性损伤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双侧STN-DBS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3、6个月进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评分(BFMDRS)和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计算两项评分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BFMDRS和UPDRS评分的改善率:术后1个月其均值分别为47%和48%,术后3个月为69%和73%,术后6个月为75%和79%。结论 STN-DBS可有效改善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人的症状,术后疗效稳定。STN是DBS治疗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29.
丹参诱导成年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体外培养的成年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观察诱导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并于诱导后5h、24h、72h分别应用抗Nestin、抗βⅢ-tubulin、抗MBP及抗GFAP抗体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PCR检测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应用2-巯基乙醇作为诱导对照组。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和2-巯基乙醇均可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复方丹参注射液诱导怍用更为缓和,细胞死亡率远低于2-巯基乙醇诱导组。免疫细胞化学示Nestin和βⅢ-tubulin阳性表达,MBP及GFAP为阴性表达。RT-PCR可见Nestin和βⅢ-tubulin mRNA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证实Nestin和βⅢ-tubulin蛋白呈阳性表达。提示,复方丹参注射液可在体外诱导成年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发育,是较为理想的诱导剂。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癫痫疾病对心率变异性复杂度的影响,探索癫痫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基于多尺度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2例癫痫患者和212例健康对照清醒状态下相同时间段内4h的RR间期序列,并量化SampEn(样本熵)、Slope1-5(1~5连续5个尺度下SampEn值线性拟合的斜率)、Area1-5(5个SampEn值的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