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致病、致死的原因也随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内外专家已将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老年人由于在生理、生活上处于人生重大变化时期,因而遇到的生活事件会更多。  相似文献   
22.
350例乳头溢液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头溢液的病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128例,术后病理为乳腺癌1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61例,乳头状瘤病17例,其他乳腺良性疾病37例,余222例分别给予乳管药物灌洗、口服药物及观察随诊等保守治疗,未治愈者给予手术治疗。结论: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选择性乳管造影对乳头溢液的诊断有较大价值;对于血性溢液和45岁以上单乳孔溢液乳管造影异常、尤其是伴有乳腺肿物的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3.
黄芪注射液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们在门诊对45例单纯型缓解期的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患者肌注黄芪注射液,并设对照组观察,发现黄芪注射液能较好地预防慢支的急性发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选择81例单纯型缓解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50~65岁,平均59岁;病程5~14年,平均8...  相似文献   
24.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从导引的内涵、种类、功用和讲究四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和介绍。导引,是我国古人养生保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紧密伴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是历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同伤痛、疾病以及衰老抗争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总结、提炼、积累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操练方法,其影响一直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2例食管癌患者的分析,认为其发生与心理因素、监护室的环境、药物的影响等有关,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6.
几种超短肽的抗抑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短肽(overshort peptides,简称OSP)是一类由2~4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肽,存在于体内,参与多方面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其中有些OSP分布于CNS,可能参与情感等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为了探讨OSP可能的药用前景,我们对其中5个OSP进行了抗抑郁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27.
河豚毒素单用及与indoxacarb联合应用的镇痛抗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河豚毒素单用及河豚毒素与indoxacarb联合应用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1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精神药理实验室完成。选择ICR小鼠2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4组,每组10只。①醋酸扭体实验:11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79,0.39,0.1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28mg/kg),河豚毒素(0.19,0.39,0.79μg/kg)+indoxacarb(5.6mg/kg)]。给药40min后,腹腔注射致痛剂6g/L冰醋酸溶液(0.01mL/g)。观察并记录15min内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扭体抑制率(%):(阴性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给药组平均扭体次数)/阴性对照组平均扭体次数&;#215;100%。②甲醛实验:5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1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mg/kg)]。给药40min后,小鼠右后足背皮下注射致痛剂9.2g/L甲醛(生理盐水配制)20μL/只。将小鼠舔、咬右爪的时间长度作为疼痛反应的指标。观察并记录0~5min,15~30min反应时间。抑制率(%)=(阴性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给药组平均反应时间)/阴性对照组平均反应时间&;#215;100%。注射甲醛4h后,将小鼠断头处死,之后自膝关节切脚,称重,比较左右足差异,以此代表炎症程度。③坐骨神经慢性轻度结扎损伤实验:80只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吗啡,5mg/kg)、单用河豚毒素组(0.19,0.39,0.79μg/kg)、联合给药组[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5.6mg/kg)]。75mg/kg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小鼠。用细铜丝在坐骨神经上结扎2次。在术前及术后第1,3,5,7,9,11,13天测定热板潜伏期。第15天给药后15,30,45,60min测定小鼠热板潜伏期。结果:纳入动物2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0.39,0.79μg/kg),扭体抑制率分别为22.2%,3113%,39.2%,其抑制率与浓度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将河豚毒素(0.19μg/ks)与不同浓度的indoxacarb联合给药发现,扭体抑制率均显示升高趋势,达到38.6%,46.1%,50.6%,65.3%。②在早期(0~5min),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减少小鼠舔脚时间,河豚毒素与indox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给药显著减少小鼠舔脚时间,抑制率达到49.3%,50.2%,与吗啡的镇痛强度相差不多(抑制率为57.5%)。在晚期(15~30min),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减少小鼠舔脚时间,将河豚毒素与indoxa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给药,其作用极其显著,抑制率高达97.2%,92.4%,远远超过吗啡的镇痛强度(抑制率为79.7%)。③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增强抗炎活性,抑制率为66.3%;将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mg/kg)两者联合用药,其作用极其显著,抑制率高达75_2%,124.2%,远远超过吗啡的抗炎活性(抑制率仅为28.7%),而吗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单独使用河豚毒素(0.19μg/kg)能够显著增强热板潜伏期的变化率(P〈0.05),能显著缓解结扎坐骨神经引起的小鼠痛觉过敏现象。将河豚毒素(0.19μg/kg)+indoxacarb(1.4,2.8,5.6mg/kg)两者联合用药,未看到显著的热板潜伏期的变化。结论:河豚毒素具有一定镇痛作用,能够抑制甲醛引起炎症性疼痛和水肿;河豚毒素联合小剂量indoxacarb具有协同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贯叶连翘提取物和盐酸赖氨酸复方(贯叶连翘提取物与盐酸赖氨酸以质量比2∶1配比,简称赖金丝)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甲醛实验和热板实验。结果:赖金丝125,250和500mg/kg灌胃能:①显著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抑制率分别为29%,32%和54%。②显著抑制甲醛引起的第2时相疼痛反应,分别使小鼠舔脚时间缩短至(23±20),(18±22)和(12±19)s。③显著减轻甲醛所致小鼠足跖水肿,小鼠左右足重量差值较阴性对照组(34±15)减轻至(16±15),(18±12)和(15±6)mg。但不能抑制甲醛引起的第1时相疼痛反应和小鼠热板反应。结论:赖金丝在125~500mg/kg剂量范围内对炎症性疼痛效果显著,能抑制皮下注射甲醛引起的水肿,可能在外周抑制炎症过程的某个环节。  相似文献   
29.
浆细胞性乳腺炎7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慢性乳管瘘、13乳头溢液和49例乳腺肿块者行肿块或病灶部位区段切除,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乳管瘘和8例脓肿形成者分别行瘘管切开搔刮和脓肿切开引流,局部换药。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误治,手术时病灶彻底切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膀胱三角区联合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小儿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伴尿失禁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75例NDO伴尿失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仅于逼尿肌注射BTX-A,观察组(n=38)于逼尿肌注射BTX-A,同时于膀胱三角区注射BTX-A。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尿失禁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尿失禁患儿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储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减少值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三角区联合逼尿肌注射BTX-A治疗小儿NDO伴尿失禁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