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罗云  张萍  张颖  娄世锋  周慷  邓建川  陈姝  陈林 《肿瘤》2012,32(7):546-550
目的:评价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在未缓解状态下直接采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peripheral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PBSCT)后,序贯输注体外培养获得的供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以防治肿瘤复发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共收集9例复发/难治性的血液肿瘤患者,均在未缓解状态下直接进行Allo-PBSCT;在患者造血重建后,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供者外周血中的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成CIK细胞,分数次输注给患者,观察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及预后.结果:9例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移植后均获得完全缓解;CIK细胞输注后,4例患者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均获好转,1例患者于移植后59 d死于感染,其余患者现已中位随访9.2 (2~20)个月,生活状况良好.结论:Allo-PBSCT序贯输注供者CIK细胞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挽救治疗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患者,值得进一步扩大病例研究.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估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后发生即刻子宫内膜损伤和3个月后内膜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科筛查、北京万柳美中宜和妇儿医院行MRgFUS的6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后即刻内膜损伤组与未损伤组之间的差异。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个月子宫内膜损伤的相关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探讨年龄、治疗前体积、子宫肌瘤是否多发、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型、T2WI信号强度、治疗耗时是否是治疗后即刻子宫内膜损伤和3个月后内膜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66例患者中,41例(62.1%)治疗后即刻子宫内膜无损伤,4例(6.1%)为1级损伤,5 例(7.6%)为2级损伤,16例(24.2%)为3级损伤;49 例(74.2%)治疗后3个月内无损伤,5 例(7.6%)为1级损伤,2 例(3.0%)为2级损伤,10 例(15.2%)为3级损伤。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子宫肌瘤FIGO分型与治疗后即刻子宫内膜损伤(B=-0.121,SE=0.045,β=-0.326,t=-2.670,P=0.010)和3个月后子宫内膜损伤(B=-0.125,SE=0.042,β=-0.375,t=-2.989,P=0.004)显著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型是治疗后即刻子宫内膜损伤[OR=0.518(0.307~0.873),P=0.014]和3个月子宫内膜损伤[OR=0.456(0.253~0.824),P=0.009]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RgFUS治疗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可控,FIGO分型是治疗后即刻子宫内膜损伤与3个月后子宫内膜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观察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联合供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CIK)过继免疫治疗复发难治血液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行供者CIK细胞输注的allo-HSCT后复发难治血液肿瘤患者11例临床资料,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淋巴瘤4例.患者均进行亲缘allo-HSCT后给予供者CIK输注.结果 移植后11例患者造血均重建,CIK细胞输注的中位次数为4(2~7)次,中位细胞总数为11.9×106/kg[(5.8 ~86.5) ×106/kg];11例患者原发肿瘤均获完全缓解.4例移植后2~4个月再次复发(急性髓性白血病髓外复发1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慢粒急变1例),经供者CIK输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重获完全缓解3例.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特发肺综合征,均为单倍型移植后原发肿瘤复发停用免疫抑制剂所致,另2例死于严重感染.总体中位生存时间9(2~53)个月;7例生存至今,生存时间12~ 53个月,除1例MM分子复发外,其余仍处于完全缓解.结论 allo-HSCT联合供者CIK过继免疫治疗血液肿瘤有明显效果,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进行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4.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粒白血病急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林  娄世锋  周慷  张萍 《重庆医学》2004,33(6):891-892
目的研究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mgtonine,HHT)以及小剂量阿糖胞苷(arabinsyl cytosine,Ara-C)联合诱导慢粒急变细胞株K562凋亡作用及其机制.为两药的临床联合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光镜、电镜、Annexm-V/PI双染实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HHT联合小剂量Ara-C诱导K562凋亡模式.结果HHT联合小剂量Ara-C可协同诱导K562凋亡.机制与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下调bcl-xl等有关.结论高三尖杉酯碱联合低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慢粒白血病急变简便,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25.
1969年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创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1em based learning,PBL)模式,其后各国教育者理论研究层出不穷、实践探索不可尽数,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医学教学实践应用报道[1].当PBL应用落实到具体操作,尤其是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却存在着极大的模糊性与不可操作性[2].另一方面,目前在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学习的外国留学生逐年增多,如何在留学生教学中引入该模式,亦值得探索.为此,我们改进PBL教学方式,设计基于床旁的学习教学模式(Bedside based learning,BBL),将其应用于我院留学生血液内科学教学,取得一定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共进行77例次经动脉介入治疗,其中单纯经动脉灌注化疗54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23例次.分析临床疗效、影像学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反应为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6.2%(16/21);影像学疗效评价有效11例、稳定4例、疾病进展6例;PFS(15.0 ± 10.9)个月,OS(31.2 ± 17.4)个月.结论 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陈姝  娄世锋  罗云  陈林  周慷 《重庆医学》2005,34(10):1483-1484
目的探讨以拓扑替康为主的治疗方案对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联合诱导方案治疗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原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4例).其中5例治疗1个疗程,其余5例治疗2个疗程.结果2例达完全缓解,5例达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70%,3例无反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骨髓抑制.结论以拓扑替康为基础的诱导缓解方案对部分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 DS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DSCT增强扫描检查先心病患者20例, 年龄4个月~53岁, 平均19岁; 所有病例均以心脏超声(echocardiography, ECHO)为对照, 并经手术证实。  结果  2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心内外结构畸形共63处, DSCT检出59处, 诊断敏感性为93.7%;ECHO检出55处, 诊断敏感性87.3%, 两种方法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74, P=0.225)。63处结构畸形中, 心脏部分畸形41处, DSCT检出37处(90.2%), ECHO检出37处(90.2%), 两者敏感性相当(P=1.000);心脏-大血管连接处畸形9处, DSCT检出9处(100%), ECHO检出8处(88.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大血管部分畸形13处, DSCT检出13处(100%), ECHO检出10处(76.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DSCT能够显示心内外结构畸形, 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 对先天性心脏病, 特别是合并心外大血管畸形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
近十余年血液系统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复发和难治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多药耐药和微量残留是白血病难治和复发的主要原因。免疫导向治疗有望克服这些问题,并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现综述放射免疫技术在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实验结果以及同位素的选择,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 EG )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及诊断价值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共272组有效统计数据),将所有数据按临床有无出血分组(出血组、无出血组),比较两组T EG的4项指标[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α角、最大振幅(MA)]和血小板(PLT)计数。对PLT<30×109个/L者,按有无出血分组(有出血组、无出血组)并比较T EG的4项指标。通过ROC曲线,比较T EG不同指标与PL T计数评估出血风险的准确性与特异性。结果所有272组数据比较,出血组K值、R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值、PL T 计数小于无出血组( P<0.05);PL T<30×109个/L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出血组K值大于无出血组,α角、M A小于无出血组( P<0.05),两组R值、PL 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A值、α角诊断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分别为0.750、0.740、0.653)。结论 TEG能够预测急性白血病出血风险,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