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61.
酵母菌快速鉴定新方法:用DHPA法及VI TEK YBC卡鉴定酵母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酵母菌鉴定新方法。[方法]依据DHPA法及YBC卡鉴定酵母菌。[结果]DHPA法和AMS法对67个KIU鉴定的正确性为100%和94%。DHPA法与AMS法对256株临床酵母菌鉴定的总符合率为64.5%。对C.albicans,C.tropicalis、C.glabrata鉴定的符合率为95.6%、96.4%、80.0%。在两种方法鉴定不一致的91株酵母菌中,有41.8%(39/91)为AMS法缺码或不能鉴定。[结论]DHPA法解决了AMS法存在的缺码或不能鉴定问题,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经济的酵母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62.
我院于2002年3月在一患臀部脓肿分泌物中用气相色谱法连续3次分离出龟分枝杆菌龟亚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杀白细胞素(PVL)基因,并分析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双重实时荧光PCR技术对血液和脓液分离的40株MRSA进行PVL基因检测,并对PVL基因阳性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测试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40株MRSA检出7株PVL基因阳性,阳性率17.5%,PVL基因阳性菌株所致的感染分别为坏死性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血流感染3例和乳腺脓肿1例。MRSA携带或不携带PVL基因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有所不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不敏感菌株。结论 MRSA携带或不携带PVL基因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本地区MRSA-PVL基因阳性率较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4.
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用Kirby-Bauer法对全院2001年7月至2003年7月临床分离的206株肠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其菌种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6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离频率最高,分别占总体的65%和16%。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低,分别为0、1.5%和4.8%;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均为0,其它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5.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约30%的肠球菌高耐庆大霉素。结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但VRE的出现应引起高度重视。氨苄西林对不同肠球菌的抗菌作用存在显著差异,29.7%的粪肠球菌、50%屎肠球菌和25.7%的其它肠球菌为高耐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念珠菌致病是否存在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对比阴道念珠菌患者与正常妇女阴道乳酸杆菌的分离率,菌种分布及产H2O2的能力,分析念珠菌半定量结果与乳酸杆菌分离率的关系。结果阴道念珠菌患者与正常妇女乳酸杆菌分离率、产H2O2阳性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但菌种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乳酸杆菌的分离上,念珠菌半定量结果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酸杆菌对念珠菌存在拮抗作用,乳酸杆菌产H2O2是拮抗念珠菌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医院感染的特点以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1~2004年分离出的2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选用19种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 2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标本为主,占76.8%,其次为腹水和血液;其临床分布以ICU(64株,29%)和呼吸科(61株,27%)为主。224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2.4%、19.5%和25.7%,但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氨曲南和头孢菌素高度耐药,但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病区的感染菌株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引起感染的经验治疗,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或氯霉素。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现状,有利于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7.
目的 对深圳市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常见革兰阴性菌进行耐药变迁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 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检测2002—2005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分离的2060株革兰阴性菌对各种抗菌药的敏感性,作统计分析。结果连续4年对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抗菌活性最强的是亚胺培南和曼罗培南(敏感率94.1%.100%),最差的是哌拉西林(敏感率19.0%.43.5%),产ESBL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检出率分别为42.9%-54.9%和37.7%-49.2%。肠杆菌属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氨曲南的耐药率高达37.0%,60%。2005年监测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最强的是阿米卡星(敏感率78.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荚罗培南、哌拉西林(敏感率72.0%-77.0%),4年中对鲍曼不动杆抗菌活性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和蔓罗培南(71.0%-91.0%)。氨苄西林/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下降,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抗菌活性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76.0%-92.0%和95.0%-100%%。结论 细菌对药仍是临床面临的严重问题,应继续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q  相似文献   
68.
目的 分析EDTA纸片法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高产AmpC酶的符合程度,探讨应用EDTA纸片法检测高产AmpC酶在临床实验室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临床菌株中筛选出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应用EDTA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分别对头孢西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否高产AmpC酶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174株细菌中,用EDTA纸片法和三维试验检测为阳性的分别为16株和15株,两种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3.8%,阴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99.4%.结论 EDTA纸片法与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的符合率很高,且EDTA纸片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不需特殊仪器设备,适合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基因型特征。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确定临床标本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51株,应用PCR方法分别扩增产酶菌株的TEM、SHV和CTX-M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PCR扩增结果及ESBLs株临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CTX-M、TEM和SHV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92.10%,49.7%和1.30%;48.3%的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产ESBLs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24个临床科室,其中普外科占23.2%,重症监护病房占10.6%。标本分布较为集中,29.8%来自尿液,24.5%来自呼吸道标本,23.9%来自穿刺液。结论医院感染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是CTX-M,尿液、呼吸道标本、穿刺液是其主要来源,产ESBLs菌分布广泛,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0.
钱春莲  卢月梅  程锦娥 《中外医疗》2008,27(16):140-141
为了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感染和耐药性,以及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茸的产生,我们对肺炎克雷伯曹进行了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