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9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医药卫生   606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342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当宿主免疫力减弱,潜伏感染的Mtb得以复苏,导致TB感染的复发。巨噬细胞自噬作为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宿主抗Mtb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热休克蛋白16.3(Hsp16.3)是Mtb潜伏感染(LTBI)期间表达的重要蛋白,它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自噬而维持Mtb长期生存,从而导致LTBI的发生。本文综述了Hsp16.3在LTBI中调控巨噬细胞自噬的作用,期望Hsp16.3能够成为LTBI的生物标志物和抗结核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72.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愈合伤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按1:1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加用湿润烧伤膏外敷、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外敷凡士林纱条。两组均给予原发病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6.67%,对照组治愈率为50%,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肉芽组织出现时间及治疗天数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肉芽生长,创面愈合快,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973.
[目的]了解大连市托幼机构、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及补种状况。[方法]2009年12月7~18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大连市1 504所托幼机构和学校入托(学)的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 504所学校(实际报告查验的托幼机构及小学校1 003所),报告学生总人数106 398,实际学生总人数106 398,查验90 223人,查验率为84.80%。托幼机构及小学查验率分别为66.69%和84.80%,儿童持证率为95.75%,儿童补种率为100.00%,卡介苗、乙肝、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五种疫苗的补种率分别是91.30%、67.84%、84.54%、80.99%、79.15%。各县(市、区)的预防接种持证率和补种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连市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补种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74.
目的 探讨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治疗妇科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8例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经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 7例手术效果满意,术后2周拔除导尿管后顺利出院;1例因术后继续盆腔放疗手术失败,经二次手术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尿瘘.结论 经腹腔途径治疗膀胱阴道瘘手术视野清晰,易操作,损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975.
目的 了解大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做好流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连市防疫站站志、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脑个案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对1996-2010年流脑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96-2010年大连市流脑报告发病162例,年均发病率为0.1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3/10万.国...  相似文献   
976.
pilon骨折均系高能量损伤造成,导致关节面破裂、塌陷,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若复位后内固定不当,会导致关节功能障碍或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胫骨远端钢板治疗pilon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5-2010年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0-54岁,平均37.5岁;左侧10例,右侧13例;交通损伤15例,高处坠落伤8例;闭合性20例,开放性3例。  相似文献   
977.
目的:建立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1×10^6/mL体外培养的人肾上腺皮质癌SW-13细胞悬液接种于10只裸鼠腹腔内,分别于接种后第2、3周随机处死3只裸鼠,余下裸鼠于第4周全部处死取材。动态观察裸鼠体内成瘤及组织浸润转移情况,对肿瘤组织和可疑转移脏器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Ki67的表达。结果:10只裸鼠接种第8天于接种部位成瘤率100%,接种后3、4周裸鼠腹腔内均可见到转移瘤结节,以肠系膜最为显著,转移率均为100%,第4周时可见到2只裸鼠肾转移,1只裸鼠胰腺转移。镜下发现受侵犯的肠系膜淋巴结大部分被破坏,受累的肾、胰腺组织有明显肿瘤细胞浸润。SW-13细胞在体内外均高表达Ki67。结论:成功构建人肾上腺皮质癌裸鼠腹腔种植转移模型,为深入研究肾上腺皮质癌浸润转移机制及防治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78.
目的探讨海藻硫酸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P)及其与Fe3+反应生成海藻多糖铁络合物(seaweed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iron complex,SPIC)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化学检测法比较SP和SPIC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用分光光度法检测SPIC中铁离子的离解;用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自旋捕捉技术对络合前后物质的羟自由基清除作用进行对比;用ESR自旋捕捉技术检测氧化应激细胞呼吸爆发的变化;用MTT(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观察络合反应前后对正常THP-1细胞和对氧化应激THP-1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SP与Fe3+反应形成络合物SPIC后,主要作用成分有较大变化,主要是Fe3+浓度含量显著升高,硫酸根和蛋白含量明显下降,而总多糖变化较小。Fe3+离解实验表明4h内SPIC中的铁能全部溶出;ESR自旋捕捉技术表明,络合前后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与浓度密切相关;与SP相比,在相同浓度时SPIC对氧化应激后的细胞存活更高些。结论 SPIC络合上Fe3+后,在一定浓度时对氧化应激细胞的保护作用更佳,主要与络合后的离子性质和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9.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真菌Fusarium equiseti SCSIO 4101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中压硅胶柱色谱、中压反相ODS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运用核磁数据及文献对比的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改良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 从其大米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equisetin(1)、5'-epiequisetin(2)、lumichrome(3)、N-乙酰基色胺(4)、亚油酸(5)、methyl (4-hydroxyphenyl) acetate(6)、methyl (2-hydroxyphenyl) acetate(7)和graminin B(8)。化合物1、2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2.0~125μg/mL,其中化合物1的抑菌活性最强(MIC值分别为2.0和3.9μg/mL)。结论 从菌株Fusarium equiseti SCSIO 41019分离得到两个具良好抑菌活性的化合物(1~2),为将其开发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80.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的致残类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存状态。早发现的最佳途径是通过社区医院的定期筛查,但目前市场上缺乏用于此类筛查的工具,因此亟需构建骨质疏松筛查系统。方法移动医疗的发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提出内容可定制技术、骨质疏松临床指南数字化技术和医学化验单OCR识别技术,分别解决了筛查内容复杂多变、骨质疏松筛查知识建模和化验单图像数据结构化问题。结果基于微信小程序的MINA框架,制定了一套面向骨质疏松症筛查的便捷、轻量级解决方案,开发出"骨质疏松AI筛查防治"微信小程序,并已开展临床试用。结论此程序可方便地应用于社区筛查,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