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26篇 |
免费 | 238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41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4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08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74篇 |
2015年 | 94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141篇 |
2012年 | 163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42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86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41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90篇 |
1997年 | 99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3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60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26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34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8篇 |
1960年 | 3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28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大。我院自 1994~ 1998年收治 2 8例胫腓骨严重开放粉碎性骨折患者 ,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应用AO外固定架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2 1例 ,女 7例 ;年龄 19~ 5 6岁 ,平均 38.4岁。胫骨粉碎程度 :骨折碎块脱出软组织之外 ,且有部分骨丢失者 4例 ;骨折碎块未脱出软组织之外 ,但粉碎范围广泛者 11例 ;骨折呈多段粉碎者 13例。开放损伤程度按Custilo分类 :Ⅲa度骨折 16例 ,Ⅲb度骨折 9例 ,Ⅲc度骨折 3例。伴有同侧或其他肢体骨折者 6例。合并… 相似文献
42.
Unstableandcomminutedfractureofthedistalpartoftheradiusremainsachallengingproblem.Thisfracturethatcausedbyhighenergyinjuryisveryunstable,andthereductionandfixationareverydifficult.Inrecentyears,manydifferentexternal fixationdeviceshavebeendevelopedandused.1 4They cankeepthepositionafterreductionwithgood functionalresults.Butforseverecollapsedcases,the bonedefectmayleadtoreductionandfixationfailure orprolongthefracturehealingtime.Thesefinally resultinwristswelling,progressivejointstiffnessand … 相似文献
43.
目的:通过观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的改变,探讨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通过切除造模组20只免腰椎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在术后4、8个月通过扫描电镜、血流激光多普勒仪测定椎体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结果: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芽形态逐渐被破坏,微血管数量相应减少,终板内的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终板内血流量中心部位(靠近髓核区域)血流量多于终板内周围区域的血流量。结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4.
椎间盘退变与终板内微血管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观测大白兔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的改变,探讨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通过切除造模组20只兔腰椎棘间、棘上韧带及棘突、关节突,造成力学失稳状态诱导形成椎间盘退变模型。分别在术后4、8个月通过扫描电镜、血流激光多普勒仪测定椎体终板内的血管形态以及血流量。结果: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椎间盘终板内的血管芽形态逐渐被破坏,微血管数量相应减少,终板内的血流量也明显减少,同时终板内血流量中心部位(靠近髓核区域)血流量多于终板内周围区域的血流量。结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改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 ,42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检查 ,男 3 0例 ,女 1 2例 ,年龄 3 2~ 70岁 ,平均 53岁 ,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 本组 42例中 3 5例椎动脉发育正常 ,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 4.1mm ,右侧平均 3 .8mm。 7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 ,左侧椎动脉 2例 ,右侧 5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 ,内径 1 .1~ 1 .7mm ,平均 1 .5mm ,为正常椎动脉的 1 / 3~ 1 / 4。 7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 ,药物非手术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胸腰椎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手术病人因手术创伤、麻醉、术后卧床时间长、伤口疼痛等原因,导致术后出现腹胀、腹痛、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且发生率高[1,2].胃肠道功能紊乱虽然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但会影响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削弱其肠道屏障能力,从而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和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尽早预防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47.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8.
4912����״�ٲ���������֢����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与原发病、手术方式之间关系。方法 通过对1969-1998年间手术治疗5460例甲状腺病的回顾,并就获得完整资料的4912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912例中共发生8种并发症计264例,占5.4%。其中切口感染、复发、甲状腺危象与原发病有关。术后出血、死亡与合并症有关。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与手术方式有关。甲大辩论腺功能低下与原发病及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提高术才素质是杜绝或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X线照射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5只8~10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应用直线加速器分别经2Gy和3Gy照射(X线),C组为正常对照组,不接受照射.流式细胞仪测定第1~5周各组动物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16+CD56+)的变化,并对脾及胸腺变化作病理学观察.结果:经照射的小鼠,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呈进行性降低,至第3、4周开始出现逐渐恢复迹象,4、5周后恢复正常.在同一时间,3 Gy照射较2 Gy照射所导致的细胞亚群降低的程度更为明显(P〈0.05).脾、胸腺在照射后重量减轻并延续至4周才基本恢复至照射前的水平.观察5周各组未出现自然死亡.结论:BALB/C小鼠经照射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明显,4~5周后免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观察和比较在人肝癌与癌旁组织中蛋白磷酸酶1调节亚基16A(protein phosphatase 1 regulatory subunit 16A,PPP1R16A)基因在基因组和转录水平的差异,探讨靶向沉默PPP1R16A基因对肝癌细胞HCC LM3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收集106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P1R16A基因的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体外合成PPP1R16A序列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使用脂质体法转染肝癌细胞株HCC LM3.实验分si-16A组(针对PPP1R16A的特异性siRNA转染的HCC LM3细胞)、NC组(非特异性siRNA转染的HCC LM3细胞)、空白组(未转染siRNA的HCC LM3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P1R16A基因拷贝数和转录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PP1R16A蛋白表达,用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人肝癌组织中PPP1R16A基因的拷贝数和转录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P<0.01),且两者具有相关性(P=0.015).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转染siRNA后,si-16A组细胞增殖低于NC组和空白组(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i-16A组较NC组和空白组细胞周期被抑制.结论 肝癌组织中PPP1R16A的拷贝数发生扩增,基因转录上调.靶向沉默PPP1R16A能抑制肝癌细胞HCC LM3的增殖能力.提示PPP1R16A基因在肝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