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37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61.
目的:探讨减少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5月~2005年11月收治的55例患者的75个膝关节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止血带下进行,8例施行全麻,47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手术。本文就术中截骨软组织松解及假体安装前的创面处理,术后引流方法等环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一侧全膝置换术中失血80~170ml,平均125ml,术后引流失血180~410ml,平均295ml。两周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膝关节屈伸活动角度:0°~90°。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对软组织创面的彻底止血,不盲目扩大松解与剥离,掌握术后引流的方法,对减少全膝置换术中术后大量失血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62.
目的探讨SRS-Schwab Ⅵ级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SRS-Schwab Ⅵ级截骨术联合卫星棒技术治疗的19例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资料, 男8例、女13例, 年龄(39.7±11.2)岁(范围23~58岁)。病因学包括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8例、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11例。影像学测量参数包括最大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 G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 PT)、骨盆入射角(pelvicincidence, PI)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等。应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 SRS-22)评估临床疗效。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  相似文献   
363.
摘要 目的:研究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对照试验研究,选取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强化语言训练,每次30min,对照组2次/d,试验组1次/d,每周治疗6天,共8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每次30min,每周6次,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中康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 CRRCAE)、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测验(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Test, BADE)、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BDNF水平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听理解、命名、列举、阅读、书写、BDNF水平、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以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364.
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病因,加重了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病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因此,针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治疗有利于缓解DN的疾病进展。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经典的蛋白酶体,其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诱导剂,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触发细胞焦亡和自噬失控,介导促肾纤维化的应激信号,参与DN肾脏的发生与发展。NLRP3炎症小体作为诱导炎症反应的核心位点广泛参与了DN疾病进程,可能是DN疾病进展的新靶点。中药单体及复方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DN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关系密切。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尚缺乏系统综述。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DN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对NLRP3炎症小体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防治DN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365.
目的:分析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对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伴有先天性关节挛缩症(arthrogryposis multiplex congenita,AMC)脊柱侧凸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21年11月于我院行后路矫形手术治疗的伴AMC脊柱侧凸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32(15.9±5.8)岁。根据是否伴有椎体或椎管内异常,将患者分为异常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异常组患者椎体或椎管内异常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合仰卧位Bending片计算两组患者主弯柔韧度,于术前、术后2周及术后2年的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角(TK)和腰椎前凸角(LL),计算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的主弯矫正率。结果:在异常组中单纯分节不良10例(66.6%),分节不良合并脊髓拴系2例(13.3%),分节不良合并蛛网膜囊肿、单纯半椎体、单纯楔形椎各1例(6.7%)。两组间融合节段个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366.
目的:评估伴有面部不对称的小儿先天性颈胸段/上胸段脊柱侧凸畸形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术后面部不对称的自然转归.方法:2010年6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矫形内固定手术的伴有面部不对称的先天性颈胸段/上胸段侧凸畸形患者共16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14岁(8.1±3....  相似文献   
367.
目的探讨Halo重力牵引对术前顶椎区脊髓形态分型为Ⅲ型的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影像学的改善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术前脊髓形态分型为Ⅲ型的47例严重侧后凸畸形患者的病历资料, 男18例、女29例;年龄(22.5±12.8)岁(范围9~60岁)。接受Ⅰ期Halo重力牵引、Ⅱ期脊柱后路矫形内固定术治疗, 牵引时间为(7.4±3.9)周(范围4~16周)。影像学参数包括牵引前后及手术后即刻的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铅垂线至骶骨中垂线的距离(C7 plumb line and 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7PL-CSVL)]、矢状面最大后凸Cobb角及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 计算牵引后矫正率和手术后矫正率。采用Frankel分级评估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47例患者Halo重力牵引及矫形内固定手术均顺利完成。牵引前侧凸Cobb角为116.0°±17.5°, Halo重力牵引后改善至87.9°±16.5°(t=9.10, P<0.001), 牵...  相似文献   
368.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给予安眠贴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相关睡眠参数和服药人数及服药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 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 SE)、睡眠后觉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 WASO)、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 SOL)、微觉醒指数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后SE、微觉醒总指数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SE、微觉醒总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非快动眼(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N1期睡眠、N2期睡眠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1期睡眠、N2期睡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服药...  相似文献   
369.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穴对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和松果体(PG)中芳基烷化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针刺调节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的效应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经穴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每组各35只,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的方法构建大鼠昼夜节律紊乱睡眠障碍模型。针刺经穴组针刺申脉、照海穴,每日1次,每次20 min,共5 d。利用自动化睡眠生物解析系统进行脑电及肌电数据采集,观察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变化,同时分别在ZT0、ZT4、ZT8、ZT12、ZT16、ZT20(ZT代表授时时间,将开灯时刻记为ZT0)6个时间点剥离PG,测定其中AANA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节律分析。结果:睡眠-觉醒昼夜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觉醒(Wake)、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sleep)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振幅减小(P < 0. 05),峰相位有后移趋势;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Wake中值减小(P < 0. 05),NREM sleep中值增高(P < 0. 05),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有前移趋势。PG 中 AANAT 表达量及节律分析显示,造模后模型组 PG 中 AANAT mRNA 相对表达量在 ZT0、ZT12、ZT16、ZT20 4个时间点显著降低(P < 0. 05),AANAT mRNA昼夜节律消失(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明显减小(P < 0. 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 ZT12、ZT16、ZT20 时间点 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与针刺非经穴组比较,针刺经穴组在ZT16、ZT20时间点AANAT mRNA显著升高(P < 0. 05),AANAT mRNA 表达昼夜节律恢复(P < 0. 05);中值与节律振幅显著升高(P < 0. 05)。结论:针刺申脉、照海穴可调节模型大鼠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 PG 中AANAT的相对表达量与表达节律来实现。  相似文献   
370.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顶椎邻近节段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的发生率及其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74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术前后凸Cobb角并记录后凸形态。分别观察术前全脊柱CT及全脊柱MRI, 统计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OLF的发生情况, 记录发生的位置及其类型。结果 74例患者中54例(73%)在后凸顶椎近端和远端邻近3个节段内发生了OLF, 男5例、女49例, 年龄(61.4±6.8)岁(范围47~81岁), 后凸Cobb角为49.5°±21.2°;20例未发生OLF的患者, 男3例、女17例, 年龄(56.1±7.5)岁(范围40~68岁), 后凸Cobb角为52.1°±19.1°。两组患者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 P=0.005),而后凸Cobb角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 P=0.634)。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患者OLF发生率分别为50%、62%、82%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