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含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抗体的免疫复合物可引发补体的冷激活,因而其水平可反映病毒血症,从而补体的冷激活可被用作HCV病毒血症的指标。已发现接受干扰素(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补体的冷激活的消失与对IFN的效应相一致。由于低温贮存后血清的溶血试验易于应用,不需传统补体试验的严格温度控制,因而补体的冷激活可能是监测接受IFN治疗患者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2.
口腔液是齿龈间隙液与唾液分泌物的混合物。已有报道提示它可代替血清检测HIV、HAV和HBV抗体,并显示良好结果。作者用唾液收集系统和经改良的标准ELISA法检测HCV抗体(抗-HCV),并与标准的血清学试验作了比较。 选择血清抗-HCV阴性(Ⅰ组)和抗-HCV阳性(Ⅱ组)的研究对象216例。Ⅱ组中,50例(Ⅱ a组)因ALT异常6个月以上而确定为慢性肝炎,并证实存在真正的  相似文献   
23.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尿液中TNF,IL—6,IL—8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以ELISA法对48例HFRS患者156份系列尿液中TNF,IL-6,IL-8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HFRS患者尿液中TNF,IL-6,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且病程前三期平均含量较全病中明显高,TNF与IL-6呈显著正要关(γ=0.5621,P〈0.005),IL-6与IL-8呈显著正相关(γ=0.3845,P〈0.01);TNF含量发热期明显升高,低血压  相似文献   
24.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特异性IgG/IgM比值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刘正稳,张成文,刘清珍,吴素歌(陕西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在病程中的免疫状况及其与病情的关系,迄今尚未充分了解。有人发现,EHF患者免疫球...  相似文献   
25.
作者以前证明肝细胞癌(HCC)患者LAK活性和IFN-γ产生降低;这些参数在肝硬化患者并非异常,提示出现HCC时LAK活性和IFN-γ产生突然降低。本研究对肝硬化患者血清AFP水平和这些免疫参数作前瞻性评价,目的在于预测HCC的出现。 对227例肝硬化患者每1~3个月检测LAK活性和IFN-γ的产生,共23±4个月,继以18个月随访期。男154例,女73例,年龄28~74岁(平均59.6岁)。HCC诊断由血管造  相似文献   
26.
慢性HCV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在丙型肝炎病毒(HC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4例慢性HCV感染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用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结果慢性HCV感染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并且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呈正的直线关系(P<0.01);慢性HCV感染者中,肝硬化组IL-10的水平较慢性丙型肝炎组有所降低(P<0.01);慢性HCV感染者的IL-10水平与血清HCV-R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机体的IL-10应答参与了慢性HCV感染者的肝脏损害过程,并且可能是影响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因素之一;IL-10产生的降低可能与慢性HCV感染者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男35、女13例,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测定肝功、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甘胆酸水平。结果血清甘胆酸水平与治疗期末HBVDNA是否阴转有关(P=0.006),治疗期末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应答者的血清甘胆酸水平均在治疗后3个月即开始下降,而病毒学、血清学和生化学无应答者的血清甘胆酸水平至治疗6个月开始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血清甘胆酸水平的变化与拉米夫定的疗效有关,检测血清甘胆酸水平对拉米夫定的疗效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8.
nm23-H1基因编码一类似于核苷二磷酸激酶的蛋白而且可能通过微管集合和分散以及经G蛋白的信号转导参与维持正常组织构建和细胞与细胞的关系。因此,已提示它的异常表达可能有助于新生瘤细胞的扩散。本研究旨在确定孤立肝细胞癌(HCC)<5cm而经手术切除患者的肝内肿瘤复发与nm23-H1 mRNA表达间的关系。 研究两组患者,A组为患孤立HCC、<5cm、接受手术切除而在随访中发生肝内疾病早期复发的肝硬化患者7例。他们至复发检出的中位时间为12(3~24)个月。所有这些患者的HCC复发由常规US随访检出并经细针抽吸活检和/或AFP水平升高证实。B组为患孤立HCC、<5cm、接受手术切除而存  相似文献   
29.
作者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用第一代和第二代ELISA法调查了腹膜透析(PD)患者抗-HCV的流行率。通过检测腹膜透析液中HCV的存在情况,以确定透析液的感染性。  相似文献   
30.
板层素(laminin)是一种分子量约85kd的糖蛋白,主要由肝脏Disse间隙的Ito细胞或脂细胞合成。在某些炎症刺激下,Ito细胞能转化为肌成纤维样细胞,由此增加细胞外基质各种成份的合成。因此,板层素被认为是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