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腺垂体移植是神经外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课题,本课题主要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对新生5天以内的大鼠腺垂体细胞进行培养。从实验结果表明,在没有NGF和HRP介入的情况下,以选择培养第6天的腺细胞进行冻存或移植为最佳。  相似文献   
32.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内镜单鼻孔经蝶窦手术是继经鼻蝶窦显微外科手术之后垂体瘤外科治疗的又一进步。由于内镜微创化的优点,该术式国内外日渐普及。自1996年以来,山东、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耳鼻咽喉及头颈颌面外科和神经外科均有该术式临床应用和解剖学研究报告。笔自1986年开始迄今已完成经鼻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千余例,  相似文献   
33.
目前,人们对移植人胚多巴胺(DA)神经元给帕金森氏机能障碍的动物模型或帕金森氏病人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许多动物种类中,人们普遍认为用已分化或处于发育早期尚未长出轴突的神经元悬液作移植物,移植易于成功。中脑DA 神经元的个体发育过程已在许多动物身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4.
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移植细胞库的建立李英斌胡志强杨富明刘恩重戴钦舜1955年Guilemin等,首先用下丘脑调节性多肽来调节培养的垂体细胞的生长状态,促进了垂体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腺垂体细胞体外培养生存时间有限,且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出现细胞分泌功能减退、纤维...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颅内颈内动脉系统交感神经的显微解剖.方法 收集30例血管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观察交感神经的走行及其与毗邻结构的关系,并测量相关解剖结构数据.结果 通常交感神经在颈内动脉管内以2~3支神经束的形式走行,较粗的1支走在额侧,较细的1支走在枕侧,71.7% (43/60)标本的额侧神经束由1束组成,28.3% (17/60)由两小细束构成.96.7%(58/60)枕侧神经束主要由1束组成.2支神经束进入海绵窦内形成蝶鞍旁交感神经干,长度为( 1.32±0.56) mm,然后分为展神经支和颈内动脉支,展神经支加入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颈内动脉支向前形成两个神经丛:内侧丛和外侧丛,与颈内动脉伴行.结论 交感神经走行、毗邻关系复杂,具有高度变异性.交感神经解剖学研究有助于减少颅内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36.
半导体激光辅助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神经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约有三种术式 :脉络丛烧灼、导水管扩张成形和最为常用的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但因后者是在重要的解剖部位下丘脑底部操作 ,其下方又有基底动脉等重要血管 ,因而文献中有术后昏迷和致命性出血的报告。为提高内窥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和避免致命的并发症 ,我科自 1998年起有选择地应用半导体激光辅助内窥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以治疗梗阻性脑积水 ,现将初步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平均年龄 4 0 1(19~ 71)岁。病程 1~ 8个月。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症状。 7例行MRI检查 ,5例并行ECT检…  相似文献   
37.
前纵裂窥镜“锁孔”入路对Willis环前部的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神经内窥镜经前纵裂“锁孔”入路到达Willis环前部的可行性,为窥镜治疗该区域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采用6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4例新鲜少年尸头,用0°个软镜、0°、6°、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探讨了前纵裂窥镜“锁孔”入路。结果额部皮肤采取横行皱纹切口1.5-2cm,骨孔1cm。手术通道位于前纵裂内,窥镜经胼胝体池和鞍结节之间的解剖裂隙到达Willis环的部。窥镜“锁孔”入路可以到达Willis环前部、鞍区以及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结论内窥镜解剖是在尸头上模拟经“锁孔”入路的手术。只有掌握沿途定位标志,明确手术解剖路径,才能在“锁孔”入路中不迷失方向,为窥镜治疗Willis环前部动脉瘤、胼周动脉瘤以及鞍区其他病变如垂体瘤、颅咽管瘤、鞍结节脑膜瘤等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ECT在内窥镜治疗脑积水中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经腰穿注入核素(99mTc,15mCi)分别于0.5,3,6,24小时摄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以脑脊液流体动力学为基础,得出不同类型脑积水的ECT影像学诊断标准,作为指导手术的依据.结论ECT在不同类型脑积水的诊断、鉴别和指导治疗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求神经内镜第3脑室底造瘘术颅骨钻孔穿刺点的定位方法,确保手术操作时神经内镜直接到达第3脑室底乳头体前膜。方法利用MR具有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组织分辨率高等特性,通过对头颅MR图像测量、计算,得出第3脑室底造瘘术穿刺点的坐标值。结果第3脑室底造瘘术穿刺点坐标距离鼻根(1272±99)mm或位于冠状缝前(171±56)mm、中线旁(203±47)mm,穿刺角度与大脑镰呈(123±19)°,自头皮至第3脑室底的深度(893±104)mm。讨论MRI直接引导的定位方法是一种定位准确,个体化设计的手术入路,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苦,易于普及开展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简易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40.
解剖观察内听道蛛网膜及术中观察其与听神经瘤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内听道蛛网膜解剖结构;术中观察听神经瘤与蛛网膜之间的关系.方法解剖观察尸头后术中观察蛛网膜与肿瘤及神经之间的关系.结果内听道蛛网膜是桥小脑角池蛛网膜的延续,并达到内听道底部.肿瘤和神经之间没有蛛网膜间隔.结论听神经瘤是蛛网膜内位肿瘤,锐性和明视下切除肿瘤有助于神经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