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医药卫生   7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腰5骶1结核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5骶1结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本组35例腰5骶1结核病人均给予正规、联用抗痨治疗4周后手术,其中单纯行经前路倒“八“字切口椎体病灶清除术者26例.5例行经前路倒“八“字切口椎体病灶清除术合并椎管探查、病灶清除术.4例先行经前路倒“八“字切口椎体病灶清除术,半年后Ⅱ期行椎管探查、病灶清除术.结果经2~5年随访,本组结核病均已治愈,植骨均融合满意.其中26例腰椎活动度正常,无任何不适.其余9例遗留轻度腰痛,腰部活动度略受限,该9例中4例遗留下肢部分区域皮肤感觉麻木.结论对于腰5骶1结核病例,误诊情况较普遍,强调抗痨治疗要充分、足量,对于该部位手术指征应放宽,术中要注意对下腔静脉分叉区域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82.
锁骨下动脉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损伤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1990年7月~2006年1月,对12例锁骨下动脉损伤患者,取锁骨上下联合切口,充分显露锁骨下动脉全段,分别采用动脉破口修补、包裹修复、血管吻合及人造血管移植修复重建损伤动脉。均为男性,年龄18~36岁,平均22.6岁。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第1段1例,第2段4例,第3段7例。损伤类型:均为不完全断裂及破损,其中动脉破损区小于动脉周径1/3者4例,小于动脉周径2/3者5例,大于动脉周径2/3者3例。伴全臂丛神经损伤1例,神经干缺损5cm;部分臂丛神经损伤3例,其中2例仅前束损伤,神经缺损分别为4cm和6cm;正中神经完全损伤及尺神经不完全损伤1例,神经缺损4cm。损伤至手术时间3h~1.5个月。结果 术后无死亡及肢体坏死。获随访2个月~12年,平均5年2个月。10例桡动脉搏动恢复良好,2例桡动脉搏动不明显,均为动脉直接吻合者。4例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前束损伤者术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屈肘肌力Ⅳ级;全臂丛神经完全损伤者术后上肢功能基本无改善。结论 锁骨下动脉解剖位置特殊,动脉损伤后显露、修复均较困难。锁骨上下联合切口可在直视下显露动脉全段,修复重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联合超极化停搏液对兔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112只,其中96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K组);St.TbomasⅡ组(S组);吡那地尔组(P组);PDTC联合K-H液组(PK组);PDTC联合St.ThomasⅡ组(PS组);PDTC联合含吡那地尔的停搏液组(PP组),后三组在取兔心脏前10min静脉注射PDTC15mg·kg-1,而前三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组16只。剩余16只作为正常组,在灌注K-H液平衡10min后取心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离体心脏Langendorff模型平衡灌注充氧K-H液10min后(平衡10min),按分组灌注停跳液。全心缺血40min,每组中8只复灌60min,8只复灌120min。记录从复灌开始至心脏开始跳动的时间(TR);分别于平衡10min、复灌15、30、60、120min时记录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的恢复率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于平衡10min、复灌60min时测定冠状静脉流出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于平衡10min、复灌60、120min时测定心肌NF-κBp65阳性率;于平衡10min、复灌120min时测定心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结果与其它各组比较,P、PS、PP组心脏TR均缩短,PP组在复灌15-120min时HR、LVSP、 dp/dtmax时恢复率升高,LVEDP降低(P<0.05或0.01);与K、S、P组比较,PK、PS、PP组在复灌60min时冠状静脉流出液TNF-α浓度降低(P<0.01);PK、PS、PP组复灌60、120min时心肌NF-κBp65阳性率、复灌120min时心肌。ICAM-1表达均低于K、S、P组(P<0.05或0.01)。结论超极化停搏液联合PDTC能较好地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强于单纯用超极化停液、去极化停搏液、去极化停搏液联合PDTC。  相似文献   
84.
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与侧块螺钉拔出试验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比较两种长度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抗拔出力,探讨颈椎经椎弓根短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5具C3~C5共15节新鲜颈椎标本,用长度为28mm和20mm的皮质骨螺钉分别置入椎弓根,并用20mm的螺钉行侧块双皮质固定,螺钉进入侧块深度约14mm。行拔出试验,比较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椎弓根长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650N,椎弓根短螺钉为585N,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侧块螺钉的最大拔出力为360N,与椎弓根短螺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颈椎椎弓根短螺钉固定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其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5.
藏族人降钙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骨质疏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藏族人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夏河县376名藏民的CTR基因型.并用UBIS 3000定量超声仪测定受试者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和刚度(STI)三项指标.[结果]受试者中TC型为25.8%、CC型为74.2%、未见TT型,男女间基因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1),TC基因型组的三项定量超声参数值高于CC基因型组,男性的BUA、SOS和STI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女性的SOS和STI有显著性差异(P<0.01),BUA有差异(P<0.05).[结论]CTR的基因型具有种族差异性,藏族的CTR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于已见报道的其他种族,其CTR基因型与反映骨密度、骨强度和骨的结构特征的定量超声参数之间有一定关联,藏族的CTR基因型可能为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背景:胰岛移植是治疗Ⅰ型糖尿病的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供体组织来源的匮乏限制了其应用。近来干细胞研究的进展表明,干细胞疗法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目的:采用活化素A和视黄酸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4-11/2005-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Sprague-Dawley大鼠6只,雄性,体质量150-160g,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抽取大鼠股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高糖组、活化素A和视黄酸组、β-巯基乙醇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含有高糖、活化素A和视黄酸、β-巯基乙醇等刺激因素的条件培养基进行诱导。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分化细胞表型进行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以及胰岛素1mRNA的表达。 结果:骨髓间充质千细胞经过诱导后,①在高糖诱导组中,有散在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阳性反应细胞出现。②活化素A和视黄酸组及β-巯基乙醇组有较多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阳性反应细胞出现,而且这些细胞形成类似胰岛样的结构。③高糖组,活化素A和视黄酸组,β-巯基乙醇组均可见胰岛素lmRNA的表达。④阴性对照组未见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阳性反应细胞出现以及胰岛素1mRNA的表达。 结论:实验建立的一种基于活化素A和视黄酸及其他成熟因子的一种诱导方案,成功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并且形成类似胰岛样结构,但其诱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与动脉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SaO_2)的一致性,以确定脉搏血氧饱和仪对COPD患者进行血氧监测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6月我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69例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患者相关数据,根据住院后的肺功能和胸部平扫检查结果分为慢支炎组16例、肺气肿组11例和COPD组42例,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学软件对3组患者的SpO_2值和SaO_2值进行一致性检验(Bland-Altman分析)和偏倚分析;用Excel 2007对3组病例SpO_2值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进行公式计算。结果 Bland-Altman分析提示,当患者血氧饱和度90%时,SpO_2值与SaO_2值的差值在"0"上下,随着患者缺氧程度的加重,SaO_2和SpO_2之间的差值也越来越大。3组病例数据均显示其SpO_2值与SaO_2值存在一定差异,且偏倚值均为正数,说明脉搏血氧饱和仪对SaO_2存在一致性的低估(COPD组偏倚3.76,慢支组偏倚5.25,肺气肿组偏倚1.46)。3组病例SpO_2值的敏感性均较高,且肺气肿(83.33%)患者较COPD(75.00%)和慢支炎(75.00%)患者的灵敏度高;3组病例SpO_2值的特异性均低,肺气肿患者SpO_2值的特异性为0;3组病例SpO_2值的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 (1)脉搏血氧饱和仪在血氧饱和度正常的患者中极具参考价值。(2)脉搏血氧饱和仪在评估COPD患者、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低氧血症方面存在可疑。(3)脉搏血氧饱和仪有助于监测慢支炎和/或肺气肿患者的血氧变化趋势。(4)脉搏血氧饱和仪对不同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监测价值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壳三糖苷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6例冠心病患者血清壳三糖苷酶的活性及其血脂水平,并与对照组相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在对照组、稳定性冠心病(SCHD)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壳三糖苷酶活性(nm o l/m l.h)分别为76.2±24.6,85.2±25.7,102.3±26.2。冠心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同时ACS组与SCHD组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壳三糖苷酶可以作为体内巨噬细胞激活的标志,反映动脉硬化症患者巨噬细胞的功能,检测其血清含量可能有助于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9.
随着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获取方法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基因表达数据。聚类分析即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的基因表达数据计算学分析方法。目前已有多种聚类算法,现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算法,并指出各方法的优缺点。开发从数据预处理、结果评估,到有意义生物学信息提取的高度集成的聚类分析方法,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肾移植受者脂蛋白(a)[Lp(a)]在手术前后的变化以及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发生和肾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对43例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患者Lp(a)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患者移植前Lp(a)和三酰甘油(T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时间延长,患者的Lp(a)呈持续性下降趋势,2周降至与对照差异无显著性。但不同组间差异明显。排斥组术前、术后Lp(a)均高于稳定组(P<0.05、P<0.01);而中毒组与稳定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术前Lp(a)≥300mg/L的高Lp(a)患者中有55.6%术后发生AR,明显高于正常Lp(a)水平的患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χ2=8.246,P<0.01)。结论肾移植患者术后Lp(a)明显降低,Lp(a)水平与AR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手术前后Lp(a)的变化对AR的发生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