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0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正>1993年7月12日,我院成功地为一名64岁高龄男性患者切除了7.2cm×5.5cm×2.5cm心脏左房粘液瘤.现将病人手术前后的监护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谢某,男,64岁,因肺内感染于1993年6月22日入院.病史,患者主诉于6月15日起无明显诱因咳嗽、咳痰、发热、体温波动在37℃~38℃之间,伴有胸闷、心悸、呼吸困难.6月21日门诊摄X线片右肺中  相似文献   
62.
有效的基因转移技术是基因治疗的关键步骤。为了研究外源基因在动物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我们将pN2-LacZ质粒直接注射到大鼠的左心室壁,经X-gal染色和酶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直接注射入心肌组织后,可在大鼠心肌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63.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病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的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1996年~2006年间10例病理诊断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pPNET好发于儿童及青年,肿瘤沿身体长轴分布,细胞呈小圆形,部分为梭形,密集呈巢状排列,由纤维结缔组织分割成分叶状或腺泡状,常形成Homer-Wrigh菊形团结构,血管丰富,易出血及坏死。免疫组化CD99及至少2项神经性标记阳性。结论pPNET是来源于神经外胚叶组织的小细胞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4.
23786例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筛查与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RCH是一组由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弓形体(TOX)等引起的胎儿感染并致畸形或发育异常的常见病原体[1,2]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大力实施优质服务“三大工程”,做好优生服务工作,努力降低我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站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1月,对23786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孕前TORCH感染筛查,即TOXIgM、CMV IgM、HSV IgM、RV IgM和RV IgG检测,并对检测结果阳性者进行治疗。RV IgG阴性者给予优生指导,降低了胎儿宫内感染率,现将检测和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在休克中的作用,本文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休克模型上,应用EDRF合成阻断剂L-硝基-精氨酸(L-NNA)及EDRF前体L-精氨酸(L-Arg),发现L-N-NA加重而L-Arg减轻休克动物的血压降低和组织损伤,结果提示,EDRF对休克动物具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66.
复方苦槿液是根据中医药理论及其抗真菌作用自拟而成的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的外用中药制剂。近年来,我们对复方苦槿液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研究1.1 临床资料根据《皮肤性病学》的诊断标准[1] ,选择诊断明确的皮肤浅部真菌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8例,男性5 5例,女性4 3例;年龄15~6 4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周~6年。其中手足癣5 9例,体股癣39例。对照组4 0例,男性2 3例,女性17例;年龄1....  相似文献   
67.
黄精和生姜抗皮肤癣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黄精和生姜提取物抗真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内药基法对其提取物进行抗真菌实验研究,结果:生姜提取物对常见皮肤癣菌有明显抑菌和杀菌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625%-0.125%,最低镣菌浓度(MFC)为0.125%-0.250%,黄精提取物的MIC为2%-8%MFC为4-8%,结论:生姜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菌活性极为显著,黄精提取物抑菌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68.
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成分及其抗皮肤癣菌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鉴定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成分并观察其抗皮肤癣菌活性?方法: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用GC-MS和GC-IR鉴定化学成分,采用试管内药基法进行抗皮肤癣菌试验?结果:从野生东北刺人参茎中提得3.1%的挥发油,鉴定了其中32种化合物,有25种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主要成分为α-蒎烯(6.2%),辛醛(8.7%),6,6-二甲基-2-2亚甲基原蒎烷(6.1%)和5-甲基己醛(5.9%)?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等7种皮肤癣菌抗菌活性MIC为0.063%~0.125%,MFC为0.125%~0.25%?抗皮肤癣菌有效成分有里哪醇(2.4%)和对-聚伞花素(1.8%)等?结论:野生东北刺人参茎挥发油含量较高,含有多种抗皮肤癣菌有效成分,其抑杀皮肤癣菌活性显著,可作为开发抗皮肤癣菌新药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69.
皮肤型孢子丝菌病5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近3年吉林地区585例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7-2009年我院皮肤科确诊的孢子丝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85例患者中男女比1 ∶ 1.35,平均年龄40.5岁,发病年龄以51 ~ 60岁最多见(22.05%);平均病程6.78个月;冬春季节发病者所占百分比最高;居住于农村者551例(94.19%),有外伤史者占25.47%。临床表现以固定型最常见(56.58%),其次为淋巴管型(39.66%),皮肤播散型和不确定型各占1.88%。受累部位以四肢(50.94%)及面部(43.76%)最多。治疗采用10%碘化钾溶液、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联合治疗。失访250例,余335例已治愈289例,平均疗程2.09个月,其余46例仍在治疗随访中。结论 孢子丝菌病近年来仍然是吉林地区的多发病,其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与以往报道相似,但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及皮损不典型病例增加,碘化钾、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是治疗孢子丝菌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70.
孕前及孕早期TORCH感染检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探讨早期预防和治疗TORCH(T.弓形虫;R.风疹病毒;C.巨细胞病毒;H.单纯疱疹病毒;O.其他病毒)孕期感染,并对阳性患者进行了治疗和优生指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全体对象外周血清中病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由专人负责,严格按说明书操作.试剂由上海玉兰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结果 阳性总人数319例,总感染率:3.28%,TOX-LgM、RV-LgM、GMV-LsM、HSV(Ⅱ)-LgM感染率分别为0.103%、2.64%、0.309%、0.237%;319例TORCH感染者均按治疗方案接受系统治疗,总转阴率达97.49%.结论 进行TORCH感染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预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