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业科学   28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以常规生产系统为对照,研究了水蜜桃有机生产系统土壤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理化性状及其季节差异.结果表明,有机生产系统土壤的全氮、水解氮、硝态氮、速效钾、交换性钾含量等显著高于常规,缓效钾显著低于常规,铵态氮无显著差异.中量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有机和常规土壤中交换性镁、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含量丰富,有效钼含量低于缺乏临界值.有机土壤有效硼含量显著高于常规,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氯含量显著低于常规.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全氮等10项养分指标,对土壤养分总方差的贡献率达到84.13%,模糊数学模型分析表明,有机土壤养分综合评价得分(SIFI)显著高于常规土壤.有机生产系统中土壤有机质、氮库总量增加,碳氮比下降,速效氮、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提高,电导率和盐基饱和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2.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对黑暗贮藏后的西瓜种苗质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处理时间来看,短期黑暗(2 d)的西瓜幼苗在随后6 d的光照恢复中生长较好,而黑暗6 d的种苗在光照恢复过程中地上部干重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虽缓慢增加,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从恢复时间看,短期光照恢复(2 d)降低了叶片电解质渗透率,其中80μmol.m-2.s-1的弱光恢复效果优于300μmol.m-2.s-1的正常光照;之后随着恢复时间延长(6 d),300μmol.m-2.s-1的处理显著降低了幼苗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促进地上部物质迅速积累,种苗质量及生理活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此可知,略高于光饱和点的弱光对由黑暗转入光下的西瓜幼苗具有明显的光保护和缓苗作用,但实际生产操作中应注意调控适宜的弱光恢复时间,及时转入正常光照下以保证种苗的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43.
以从酱油厂曲池中分离纯化的A3、A6、A18、A23和A27米曲霉菌株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后,通过初筛、复筛和遗传稳定性试验,筛选获得1株蛋白酶和糖化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变异菌株A3U-12.该菌株蛋白酶活力1 245.17U/g及糖化酶活力831.28U/g,分别是同培养条件下的沪酿3.042酶活力的1.21倍和1.52倍.  相似文献   
44.
研究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以白菜、萝卜和油菜种子为受体,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对蔬菜的化感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的茎叶在密闭系统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幼苗生长有一定的化感作用。白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24.2%、25.0%和21.7%;油菜的根长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0.8%和31.8%,但苗高比对照增加4.6%;萝卜的根长比对照减少27.1%、苗高和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1.2%和8.2%。水蒸汽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对白菜、萝卜和油菜的幼苗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白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减少75.4%、13.2%和34.8%;油菜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分别减少81.2%、13.8%和18.2%;萝卜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减少81.1%、56.6%和29.4%。而石油醚萃取物对白菜、油菜和萝卜的幼苗根长、苗高和鲜质量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45.
麦草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用麦草栽培平菇各地均有报道。但多数采用培养料高压灭菌或者堆制发酵并添加多菌灵等农药来实现,费时费工,能源消耗多,劳动强度大,且农药残留严重。也有人曾用麦草生料栽培平菇,但因添加氮源,使培养料污染严重而导致失败,或因之而不敢添加氮源结果使平菇产量不甚理想而放弃。本文通L_9(3~4)的正交试验,对麦草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验菌株 F法(原代号SOMYCEL 3032),学名 Pleurotus ostreatus来源于法国。1995年3月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农学院引入我国。1.2 试验设计 该试验是一个L_9(3~4)的正交试验,其因子及水平组合排列如下表1所示。培养料基本配方为麦草85%、玉米粉15%,培养料含水量70%,pH值8~9,每袋装培养料干重350g。于1996年10月 4日进行。  相似文献   
46.
采用微土芯装置研究了~(89)Sr在淹水土壤中的淋溶和垂直迁移。结果表明:1.通过18cm土柱后的淋溶水中~(89)Sr含量甚微:青紫泥约占标记量 0.2%,小粉土约占 0.3%,红黄壤约2.4%。2.滞留于土壤中的~(89)Sr,一半以上残存于表层2cm内:青紫泥67.4%,小粉土65.7%,红黄壤 55.1%。3.土壤中~(89)Sr-Sr含量随土壤深度按指数规律衰减:青紫泥 C_3=892.93 e~(-0.5073 x),小粉土C_1=498.96 e~(-0.3365 x),红黄壤C_2=341.29 e~(-0.1924 x);就随深度衰减速率而言,青紫泥>小粉土>红黄壤。  相似文献   
47.
不同种类肥料配施同等氮、磷、钾含量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重点研究以复合肥、复混肥和氮、磷、钾化肥配施为主做基肥,三个肥料配施处理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三个肥料配施处理均能促进甘蔗生长,从甘蔗产量来看,复合肥处理产量较高,氮、磷、钾化肥配施产量次之;从品质来看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甘蔗蔗糖分、甘蔗简纯度、蔗汁简纯度等优于复合肥处理和复混肥处理;从投入成本与产出比来看,复合肥处理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优于复混肥处理.所以,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蔗生产以复合肥配施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8.
为了了解鲜蛋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情况及其生理特性,按照国家标准中蛋制品的检验程序,对养鸡场及市场共50个鸡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并对分离出的可疑菌株做生理生化鉴定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确定其中1株为沙门氏菌,对其在温度37℃下的生长曲线进行数学分析,得出最适生长模型为MMF模型。  相似文献   
49.
为预测团水虱的数量,减轻其对红树林植物的危害,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2021年3月至9月团水虱发生地的水温、风速、大气压、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含量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磷、水温是团水虱数量的主要因子,其拟合精度较好,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APE)为0.120 2,均方误差(MSE)为85.486 1。使用该模型对2022年10月团水虱数量进行预测,其预测值为34.42/dm3,结果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50.
本文从四个方面(表型水平、染色体水平、酶或蛋白质水平、分子或DNA水平)综述了鲢鲶的遗传多样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