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农业科学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基于GIS的黑龙江省拉林河流域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李超  满秀玲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6):10-15
以黑龙江省拉林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U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并建立了基于GIS的空间栅格数据库。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特征分析。对比现行两种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分析确定适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采用空间和趋势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布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自西向东、由北至南呈线型增大的分布趋势;(2)《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标准》中规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适用性更强;(3)研究区的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94%,强烈、轻度和中度水力侵蚀为主要的侵蚀强度类型;强烈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洪积台地,轻度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东部的低山丘陵宽谷,中度水力侵蚀主要分布于中部的地貌过渡带,极强烈和剧烈水力侵蚀主要呈零散状分布于东部的低山丘陵沟壑,中部和西部也有零星分布;随植被覆盖度的降低,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自东向西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兴安岭主要沼泽湿地土壤碳氮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北部两类主要沼泽湿地(柴桦-笃斯越桔和落叶松-杜香)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垂直分布特征与积累特征,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凯氏定氮仪分别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质量分数,并用环刀法测定了土壤密度.结果表明:两类湿地剖面有机碳分布均具有明显的储碳层和淀积层;上层的储碳层厚度约为10 cm,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  相似文献   
13.
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小兴安岭草本泥炭沼泽湿地土壤有机碳、氮和磷含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漂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40g/kg,平均碳密度为88.99kg/m3,碳储量为35.40kt/km2,且10~20cm碳含量高于其他土层。修氏苔草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平均碳含量为98.74g/kg,碳密度为56.27kg/m3,碳储量为20.03kt/km2。2类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和速效磷垂直变化均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漂筏苔草湿地土壤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修氏苔草湿地,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271%、548%、132%和216%。漂筏苔草湿地40cm土层氮、磷储量分别是修氏苔草湿地的4.40和1.33倍。土壤有机碳与全氮、水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氮、磷均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4.
利用传统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兴安岭谷地不同衰退程度云冷杉林表层土壤(0~20cm)水分空间异质性和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衰退明显增加了林地表层平均水分的含量,不同衰退程度的云冷杉林地之间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半方差函数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使得平均块金值、基台值增大,空间结构比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云冷杉林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其空间异质性以空间自相关部分为主,从占总空间异质性的99%减小到71%;各向异性分析也表明,不同衰退程度的云冷杉林地表层土壤水分在各方向上为各向同性,表明土壤水分变化是独立、随机、同质性的;其空间格局有明显的差异,随着衰退程度的增加,分数维变大,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大,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明显破碎化。  相似文献   
15.
原始红松林是我国小兴安岭地区的顶级植物群落,理解它的降雨截留过程,对区域生态、水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定位研究法,于2010-2011年21场降雨数据对原始红松林的降雨截留和分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当地的气象和林分资料,利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进行林冠截留模拟.该模型对穿透雨、树干茎流、截留量的模拟值分别为:370.91、16.14、130.07 mm.穿透雨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28 mm,相对误差1.75%,树干茎流模拟值高于实测值8.12 mm,相对误差50.3%,林冠截留量模拟值比实测值低2.35 mm,相对误差为1.81%.穿透雨和林冠截留量的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树干茎流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相差较大.综合结果表明:修正的Gash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原始红松林降雨截留拟合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森林采伐与造林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小兴安岭林区主要森林类型采伐后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采伐后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减小,土壤持水性能降低。其中,皆伐比择伐对土壤的影响大,且俯材道土壤的破坏也最大。采伐后选择适当树种及时人工造林。有利于土壤的保护和改善。采伐亦地的撩荒则使土壤破坏加剧。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森林养育了人类,保护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着万顷良田,同时为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木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与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主要生理类群的垂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和培养。统计各林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垂直方向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结果]3种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均大于非根际;3种林型根际细菌数量均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细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落叶松林根际真菌数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樟子松林和白桦林根际真菌数量则先增大后减小。3种林型非根际真菌均有逐渐减小的规律;3种林型根际与非根际放线菌则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非根际樟子松林微生物总数的层化比率最大,落叶松林次之,白桦林最小。[结论]白桦林的土壤微生物最为活跃,各个土层微生物总量高于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该研究为大兴安岭地区土壤质量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以小兴安岭北部公别拉河流域上游沼泽湿地为研究区,选择典型的乔木沼泽、灌木沼泽和草本沼泽,对其土壤Cu、Zn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类沼泽土壤全Cu含量表现为:灌木沼泽>乔木沼泽>草本沼泽,而有效Cu含量则表现为:乔木沼泽>灌木沼泽>草本沼泽,同时有效Cu具有C层>B层>A层的特点.全Zn含量在不同类型沼泽间变动较小,而有效Zn含量则表现为草本沼泽>灌木沼泽>乔木沼泽.乔木沼泽和灌木沼泽表层土壤全Cu含量的季节变化呈单峰曲线,而草本沼泽表层则有较大的波动性,各类沼泽C层全Cu含量变化较小.3类沼泽各层土壤全Zn含量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波动式上升趋势.pH值对土壤Cu、Zn含量影响较大,呈相关极显著,而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不同类型落叶松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森林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5种主要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在55.58%~77.45%之间,非毛管孔隙度在9.86%~16.57%之间,毛管孔隙度在41.93%~63.20%之间。土壤容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白桦+落叶松林〉樟子松+落叶松林〉落叶松纯林〉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0-20 cm土层饱和蓄水量杜鹃+落叶松林最大,为1 548.91 t/hm2;白桦+落叶松林最小,为1 140.82 t/hm2。枯落物层持水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杜鹃+落叶松林(1 064.97 t/hm2)〉落叶松纯林(955.92/hm2)〉樟子松+落叶松林(910.40 t/hm2)〉杜香+落叶松林(723.95 t/hm2)〉白桦+落叶松林(672.48 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杜鹃+落叶松林(1 815.12 t/hm2)〉落叶松纯林(1 640.00 t/hm2)〉樟子松+落叶松林(1 557.01 t/hm2)〉杜香+落叶松林(1 468.54 t/hm2)〉白桦+落叶松林(1 308.94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