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业科学   10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2.
中国近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 (Forsk?l)种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系采用生物测定学与解剖学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了中国近海带鱼的种族。调查项目包括鱼体测量、背鳍条数、胸鳍条数、幽门盲囊数、椎骨数、尾前愈合脉棘数、头后多髓棘椎骨数、第二臀担骨的完缺情况、骨瘤、腹腔寄生虫和鳔的形状等11项。三年调查期间,分析的样品共为24批,计2,232尾。其中渤海为3批,300尾,黄海为4批,382尾,东海为10批,1,128尾,南海为4批,265尾,北部湾为3批,157尾。大部分样品系随机取样采自产卵场,但也分析过两批越冬期的混合样品和3批同龄幼鱼样品。 根据11个项目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中国近海的带鱼,可分为黄—渤海、东海—粤东、粤西、北部湾近岸、北部湾外海等五个种族。其中前二族与后三族差异更大,后三族鱼的共同特点是尾部均较短,幽门盲囊数及第二臀担骨的缺如程度远较前二族为高,鳔前端常呈螺旋形弯曲,然背鳍及尾前愈合脉棘数则远较前两族为低,成体一般都生有枕骨瘤和背、臀担骨癌。但五族鱼本身,无论在背鳍条数、幽门盲囊数、躯椎数、尾前愈合脉棘数和骨瘤等方面,亦各独自具有可供识别的一系列特点。各族鱼群的具体特征可参看表7。 带角是中国近海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因此,对该鱼种族与洄游问题的探索,可以为今后该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海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快。今年1~6全省海水养殖面积5.76万亩,淡水养殖面积51.3万亩,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7.6%和15%,获得海养产量1802吨,淡养产量7662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8%和24%,全省19个市县养殖业都不同程度的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04.
梅州市农科所从福建莆田引进早钟6号枇杷,经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为适应性强,粗生易长,丰产性好,果实品质优,填补了梅州市缺乏优质大果枇杷品种的空白,正在粤东北山区推广发展。该品种栽植时苗根不要直接与肥料接触,成年树1年施春梢、夏梢、花穗、壮果4次肥,采用主干分层形整形修剪,疏果每穗留2~3个,杀虫慎用敌敌畏、敌百虫药剂等。  相似文献   
105.
紫灵芝是“世界长寿之都”广东省梅州市极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对梅州紫灵芝产业现状及优势进行阐述,分析在栽培管理技术、菌棒制作原料、产品深加工、经营主体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梅州紫灵芝产业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实现紫灵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6.
阐述二孢拟奥德蘑的生物学特性,并总结梅州市二孢拟奥德蘑栽培技术,重点介绍栽培场地和栽培季节选择、培养料制备、装袋、灭菌与接种、菌丝培养、栽培场地清理及消毒、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灵芝孢子粉小拱棚收集、风机吸收、套袋收集、封闭培养架收集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广东省梅州市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粉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并对封闭培养架收集灵芝孢子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