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5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以胶合板材为培育目标,研究了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平均单株材积与造林密度和优势高的关系。分别不同林龄(6~11a)建立了平均单株材积与造林密度及优势高的模型V=a0Na1 H0a2,通过生产弹性分析、边际产量分析,研究了密度效应及优势高效应,计算出了不同林龄林分的生产弹性值和边际产量,并且根据立地及密度效应模型研究了造林密度、林龄、立地指数对林分蓄积的影响。认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营造I-69杨胶合板用材林密度应适当减小,选择造林地时以立地指数大于等于20m林地为佳。  相似文献   
32.
土壤干湿交替对青檀幼苗生理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人工模拟喀斯特地区常见的干湿交替环境,研究青檀幼苗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变化以及旱后复水的恢复能力.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环境下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因干湿交替处理次数而异.经过1次干湿交替处理的幼苗叶片水分饱和亏缺,根和茎木质部水势,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质膜透性等指标变化剧烈,2次处理变化相对缓和,而3次处理变化幅度又加大,这反映了幼苗从反应、适应到不适应的过程.干旱复水后,各项指标的恢复度与干湿交替处理次数呈负相关.恢复过程中补偿效应普遍存在,尤其以生长上的补偿效应最明显,这是幼苗对反复干旱-复水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干湿交替处理对生长初期青檀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大于速生期,对生长指标的影响则相反.因此,速生期幼苗遭遇反复的干旱-复水处理会严重制约其生长潜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33.
杨-小麦复合经营模式的立地生产力及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目前平原农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林木生长的边行优势原理 ,设计了 6种双行大间距的杨农复合经营模式。试验点位于江苏省宝应县 ,于 1992年春植苗造林 ,供试杨树品种为NL - 80 35 1,农作物品种为小麦 ,6种杨树配置模式分别为Ⅰ :(3× 3)× 2 0m ;Ⅱ :(3× 3)× 30m ;Ⅲ :(3× 3)× 4 0m ;Ⅳ :(4× 4 )× 2 0m ;Ⅴ :(4× 4 )× 30m ;Ⅵ :(4× 4 )× 4 0m。根据调查研究的资料 ,本文主要探讨了小麦不同物候期内不同杨农复合经营模式中小气候条件的时空变异 ,不同模式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生物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差异及其经济效益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1)杨农复合经营模式降低了作物面层上的太阳总辐射和温度 ,提高了作物面层上的相对湿度。与单农经营相比 ,不同复合模式及不同物候期内太阳总辐射和光照强度降低了 3 9%~ 36 2 % ,相对湿度提高了 2 5 %~ 3 9%。(2 )杨农复合经营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较大影响。与单农经营相比 ,小麦千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有所下降 ,但不同间作模式下降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 ,而小麦中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单农经营 ,平均分别高12 1%和 18 3%。 (3)林分 7年生时 ,6种杨粮 (小麦 )间作模式的生物生产力、光能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均高于单农经营 ,其大小顺  相似文献   
34.
人工林长期立地生产力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很少有直接的证据证明经营措施(特别是收获技术)导致了立地质量下降,并使人工林立地生产力下降。直接依据的缺乏,主要是由于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设计完善的试验林的不足。为了提高人们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认识并使研究结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开展设计完善的长期田间试验和过程研究势在必行。虽然立地分类系统和计算模型能够综合现有的知识以表达立地生产力的高低,但它们本身不能用作立地生产力下降或提高的依据。因此,建立长期田间试验是准确预测长期立地生产力变化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5.
对南方型杨树的主栽无性系I-63杨、I-69杨、I-72杨的直径生长过程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3个无性系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34%、-3.89%和4.23%,直径生长过程表现出良好的相似性。采用不分无性系的混合建模方法建立了南方型杨树人工林断面积直径预估模型-Dg=0.968 1H01.361 4N-0.032H00.540 2,从而得到林分断面积预估模型G=0.000 073 607N02.722 8N1-0.064H00.540 2。  相似文献   
36.
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简述林农复合经营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高效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体系建立的设计原理;总结了现有主要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三维空间配置、潜在生产力、资源利用率、稳定性和经济效益;对人工林复合经营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构建和推广优化的杨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7.
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征与磷营养效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温室条件下,应用整株植物长期吸收的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杨树无性系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及其与磷营养效率的关系,以揭示杨树不同无性系间磷营养效率差异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效型无性系S17、S19和105根系对H2PO4-离子的吸收能力明显强于低效型无性系106、797、Ⅰ-69、1388和3244.与低效型无性系相比,S17、S19和105具有较小的米氏常数Km和吸收临界浓度Cmin,说明它们的根系对H2PO4-的亲合力、对低磷浓度的耐受能力较强.在缺磷胁迫条件下,S17、S19和105根系系统对H2PO4-的亲合能力可增加20%以上,其Km值分别从13.8、13.4和14.0 μmol·L-1下降到10.1、10.7和11.2 μmol·L-1,而低效型无性系的亲合力则变化很小,增加不足5%.同样,高效型无性系对低磷的耐受能力可增加85%以上,其Cmin分别从2.55、2.94和2.68 μmol·L-1下降到0.30、0.35和0.40 μmol·L-1,但低效型无性系的增加均不足15%.杨树无性系在根系吸收H2PO4-动力学特性方面的不同是其磷营养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大吸收速率Vmax,作为根系吸收动力学参数之一,对阐明杨树无性系磷营养效率的作用尚不够确定.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江苏省泗洪县城头林场2 a、3 a和4 a生杨树与水稻复合经营模式下的小气候因子以及水稻产量的测定分析知,水稻产量随着林龄、冠幅、树高增加而减少,随着日照时数、光合速率的增加而增加.林木树高是影响林带内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9.
运用X-身于线电子探针研究了硅对盐胁迫下杨树根系中离子微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NaCl)浓度分别为0 g/L、2 g/L、3 g/L、4 g/L处理使杨树苗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Na 、Cl-的X-射线峰明显升高,K 峰降低;而盐胁迫后加浓度为0.5 g/L硅处理后根系表皮、皮层和中柱细胞中Na 、Cl-的X射线明显降低,而K 峰则大幅度提高,Na 在根系各部分呈均匀分布.表明盐胁迫下水培杨树苗适当加硅可以改变其体内养分离子的吸收和离子分布,从而缓解了盐离子对杨树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40.
IntroductionPoplarshavemanycharacteristicsSuitableforplantationcultureascomparedtootherforestspecies,suchasfastgroWth,adaptabifitytodifferent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todifferentsilviculturalsystems,whichenabletheproductionoflargequantitiesofwoodinshortperiodsoftime.Poplarscanbeusedfordifferentformsofprocessingintimberindustry,aswellasinpulpandpaperindustryandasasourceofenergy(Gambles&Zsuffa1984,Moran&Nautryal1985,Fangetal1993).Sincesomepoplarcloneswereintroducedinthe1970"s,poplarshavebe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