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2篇
农业科学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盈江省藤苗木生长对肥料种类和施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造林11和15个月的盈江省藤分别开展施肥试验,施肥后1个月测定苗木的生长指标,包括地径、冠幅、叶片数、叶片长及新叶数,研究不同肥料种类(N:P:K为11:8:6的复合肥、N:P:K为20:5:20的复合肥、过磷酸钙)、施肥量(25 g/株、50 g/株、75 g/株)以及是否施用尿素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施用量、是否施尿素以及两者的组合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不同肥料种类及不同的施用量对苗木各生长指标的影响不同;不同肥料种类对冠幅、叶片长和新叶数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影响(P冠幅=0.017<0.05,P叶片长=0.004<0.01,P新叶数=0.038<0.05),不同肥料施肥量则极显著影响地径、冠幅和叶片长(P=0.000<0.01),尿素不同施用量显著影响叶的生长。总体而言,过磷酸钙有利于盈江省藤叶的生长,N:P:K配比为11:8:6的复合肥可增加苗木叶片数和新叶数,尿素对苗木生长具有负效应,不宜施尿素。  相似文献   
32.
竹林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M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erdas软件提供的非监督分类、最大似然分类和子象元分类3种方法,对中国竹乡福建省顺昌县典型地物进行了分类和精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总体精度分别为:69.67%,78.00%,82.67%;Kappa系数分别为:63.6%,73.6%,79.2%。子像元分类法的总体精度和竹林识别精度均高于其他两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其竹林用户分类精度达80%,是进行竹林信息提取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3.
对福建省永安市不同年龄毛竹营养器官N、P、K、Ca、Mg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不同部位的营养元素含量不同,N、P、Ca、Mg元素平均含量顺序为叶>枝>秆>根;K元素含量的排列顺序为叶>根>枝>秆。叶、枝、秆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排列顺序为N>K>Mg>Ca>P;根中主要营养元素的排列顺序为K>N>Mg>Ca> P。不同营养器官养分元素含量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不同,N、P、Ca、Mg在竹秆与竹根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竹枝中呈降-升-降的趋势,竹叶中呈"W"型变化,K元素除2年生竹秆中含量较高外,在竹秆、竹根、竹枝中呈下降的趋势。毛竹各器官中有14对元素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与N元素相关的有8对,与K元素相关的有8对,P元素相关的9对。土壤中有机质、N、P、K的含量对竹秆、竹枝、竹叶中N素含量有重要影响,毛竹营养器官中P、K元素浓度与土壤的主要化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在土壤养分充足的条件下,竹叶器官中的养分浓度主要由其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与土壤养分浓度相关性不显著。竹叶N、P含量与磷酸酶活性显著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极显著相关,土壤酶对土壤中所进行的生物及生物化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N、P、K等元素在转化为毛竹可吸收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竹秆N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极显著相关,与其他的土壤物理指标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4.
对黄山公益林场毛竹成竹期幼竹生长的根际土壤微量元素、pH值和有机质含量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幼竹根际土壤pH值介于4.86和6.04之间,属于适合幼竹生长的pH值范围。随幼竹生长,pH值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状,8月中旬达到最高值,为6.03;有机质含量和Cu含量分别在7月初和6月中旬达到高峰,分别为38.77和 0.63,有机质含量在7月底达到最低点,而后慢慢升高,Cu含量则呈开口向下的W形状;Zn、Fe、Mn含量均在6月上旬达到高峰,而后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表明,10月幼竹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Cu、Zn、Fe、M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根际土壤对微量元素的溶解吸收相比非根际土壤来说,受根际小环境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35.
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中亚带常绿阔叶林和杉木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竹林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25 mm和0.05~0.01 mm颗粒含量越高,0.25~0.05 mm,0.005~0.001 mm和<0.001 mm颗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肥力与土壤分型维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与上述颗粒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分形维数还与20个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指标)中的11个指标存在极显著负线性相关,与土壤容重极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水解氮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说明土壤微团聚体分形维数能很好地表征试验林分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一项综合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6.
不同类型毛竹林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江西安福毛竹纯林(Ⅰ)、竹阔混交林(Ⅱ)、竹杉混交林(Ⅲ)为研究对象,并以木荷人工林(Ⅳ)、杉木纯林(Ⅴ)以及撂荒地(Ⅵ)为对照,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和同一林分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含量、碳密度均存在很大差异.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列顺序为Ⅰ>Ⅲ>Ⅱ>Ⅴ>Ⅳ>Ⅵ,分别为13.12,12.42,11.47,10.57,8.53,7.45 g/kg,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剖面有机碳密度顺序依次为Ⅰ>Ⅴ>Ⅲ>Ⅳ>Ⅱ>Ⅴ,分别为8.81,7.69,7.51,7.38,5.94,5.70 kg/m2,其差异亦达到显著水平.在所调查林分类型中,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0-40 cm土层存贮有机碳对土壤总有机碳贡献率均大于70%,贡献率明显.不同林分类型C/N差异性显著,混交林大于纯林,平均值都在11~15之间.线性分析表明,林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遵循三次多项式拟合模型.  相似文献   
37.
应用文献研究、重要竹产区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了中国竹资源培育现状与增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竹种研究利用不充分,有文献报道的竹种约60种,不足竹种总数的10%,且主要为毛竹;在竹林资源中低产、低效林占竹林总面积的比例较大,为45.8%,加强竹林经营能明显提高竹林的生产力;竹林经营成本较高,占竹林经营收益的40%~78%,是制约竹林经营的主要因素;自1973年以来竹林面积每年以约2.7%的速度增加,竹林面积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增产潜力。文章建议,应拓展特色竹种质的研究与利用,提高竹林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增强竹资源供给能力,以便更好地支撑竹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8.
山东省地处暖温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是“南竹北移”的主要省区之一。近年来,随着竹产业的发展和竹产品的不断丰富,竹子在城市绿化、生产生活等方面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对竹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些极具观赏价值的竹种开始在山东推广,而且栽种面积不断扩大。文章通过对山东省竹资源及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山东省栽植推广的竹种,并提出要综合考虑竹种生物学特性、自然分布特点、抗寒性强弱及逐步引种等引种栽培建议,为山东省园林绿化、生产生活等用竹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9.
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亚热带杉木纯林(Ⅰ)和常绿阔叶林(Ⅴ)为对照,对闽北地区竹杉混交林(Ⅱ)、毛竹纯林(Ⅲ)、竹阔混交林(Ⅳ)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的林冠层截留、枯落物持水性能、土壤渗透性能及蓄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林冠截留率排序为Ⅴ(31.33%)>Ⅱ(28.17%)>Ⅳ(23.48%)>Ⅲ(22.88%)>Ⅰ(22.29%);枯落物持水能力排序为Ⅰ(26.8 t/hm2)>Ⅴ(12.1 t/hm2)>Ⅱ(11.3 t/hm2)>Ⅳ(11.1 t/hm2)>Ⅲ(9.2 t/hm2);土壤总蓄水量大小顺序为Ⅴ(1 125.67 t/hm2)>Ⅳ(1 064.30 t/hm2)>Ⅱ(1 050.60 t/hm2)>Ⅲ(1 015.13 t/hm2)>Ⅰ(1 008.87 t/hm2);土壤渗透性优劣次序表现为Ⅴ>Ⅳ>Ⅱ>Ⅰ>Ⅲ。并采用Topsis法对不同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水源涵养功能优劣顺序为Ⅴ>Ⅱ>Ⅳ>Ⅰ>Ⅲ,表明常绿阔叶林的涵养水源综合能力最好,毛竹混交林优于杉木纯林,而毛竹纯林最差。  相似文献   
40.
采伐对幕布山区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I-COR-8100土壤CO2通量自动测量系统测定了湖北赤壁幕布山区采伐毛竹林土壤表面CO2通量及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湿度,研究了采伐对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影响,并用壕沟法区分各组分呼吸。结果表明:采伐显著增加了毛竹林的土壤温度,但对土壤湿度无显著影响;采伐能增加土壤呼吸、凋落物呼吸与矿质呼吸,但降低了根系呼吸;土壤总呼吸及组分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R2=32.63%84.50%),与土壤湿度呈线性相关(R2=40.60%93.50%),运用土壤温度、湿度复合模型能提高预测土壤呼吸的准确性(R2=41.40%96.20%)。采伐毛竹林土壤呼吸的增加主要因为采伐后土壤温度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