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数理化   9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3 毫秒
31.
受热炸药的冲击起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炸药驱动飞片起爆受热炸药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既能够对实验炸药进行均匀地加热,又能够避免高温对加载炸药的影响。利用设计的实验装置对PBXC10炸药(HMX/TATB复合炸药)进行了14、100、140、160和180 ℃等5种不同加热温度下的冲击起爆实验,测量了该炸药内部压力的成长历程。采用点火增长反应速率方程对PBXC10炸药冲击起爆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实验结果,标定了不同温度下PBXC10炸药的点火增长模型参数,并给出了模型参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式,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炸药的Pop关系。研究结果表明:PBXC10炸药的冲击波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与HMX炸药相比,其冲击波感度对温度的敏感性明显降低,这是因为PBXC10炸药中的TATB具有较好的降感作用。  相似文献   
32.
金银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光散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Ag^ 和AuCl4^-还原能力的不同,采用分步进料,柠檬酸钠一步还原的方法制备不同摩尔比的Au—Ag复合纳米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透射电镜等手段对所得复合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u-Ag复合纳米粒子的形状近乎球形,结构密实,单分散性好。金银摩尔比1:1组成的复合纳米粒子的粒径为48.7nm,最大吸收波长为459nm。采用同步光散射和发射光谱对金、银及复合纳米粒子光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显示,随着复合纳米粒子中银摩尔分数的减小,主散射峰逐步红移,其峰值与Ag摩尔分数呈线性关系,λmax=619.5—153.4XAg相关系数r=-0.9927,散射光强度与Ag摩尔分数也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L=272.1 625.7XAg相关系数r=0.9957;采用不同的激发波长均能获得多个倍频峰和分频峰,激发波长越短,分频峰的强度越大,说明Au—Ag复合纳米粒子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复合纳米粒子散射波长、散射强度对组成的这种依赖特性,对于设计特定要求的光学探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固体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爆轰现象(XDT),设计了2次冲击波加载的双隔板实验。用X光摄像技术观测了推进剂在低强度冲击作用下的延迟起爆现象。建立了推进剂双隔板实验计算模型,运用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推进剂的双隔板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推进剂在2次独立冲击波加载作用下的压力历史,分析了推进剂发生延迟爆轰的受力过程。结果表明,在强度较低的冲击波作用下,该推进剂会发生XDT现象,对推进剂重复冲击加载作用和推进剂在加载作用下的敏化程度是控制XDT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大环分子载体液膜传输--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朗星  何锡文 《分析化学》1999,27(6):726-731
大环主体分子能选择地与客体分子如金属离子,中性分子结合,这一特性使其可作为液膜分离的高选择性载体。评述了大环超分子载体的液膜传输的数学模型以及在金属阳离子,中性离子,中性分子,氨基酸的传输,协同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通过表面化学修饰得到无机、有机或聚合物壳包覆在其表面。其中的壳结构既具有生物适应性,又具有可键合生物分子如细胞、蛋白质、酶、抗体和核酸的活性基团,而核具有磁性特性。本文总结了氧化铁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其表面化学修饰及在分离和分析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6.
硅胶修饰-表面分子印迹牛血红蛋白及其识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马来酸酐修饰的硅胶作为载体,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氧化还原悬浮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性识别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薄层.同时选择性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能实现水溶液中牛血红蛋白的富集.  相似文献   
37.
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微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苯乙烯球载体表面经引发转移终止剂修饰后, 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方法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BH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IP). 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元素分析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 证实了载体表面成功地接枝了分子印迹层, 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和分子识别选择性能. 结果表明, 采用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有着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38.
分别以牛血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和溶菌酶3种蛋白质为模板分子, 采用表面涂布的方法制备了在Nylon微孔滤膜表面覆盖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层的分子印迹复合膜, 并用扫描电镜对制备的分子印迹膜的表面形态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支撑膜的表面及内部微孔表面均被一层丙烯酰胺凝胶所覆盖. 对用不同蛋白为模板制备的分子印迹膜进行了这3种蛋白的单一组分和双组分混合溶液渗透实验. 结果表明, 各蛋白底物在印迹膜上的渗透规律是特异性的识别位点和尺寸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特异性识别位点会选择性地识别模板分子, 从而使其渗透速度减慢; 尺寸效应主要体现在底物蛋白的体积越小其渗透越快.  相似文献   
39.
采用Gurney理论,建立了激光作用复合膜体驱动飞片的理论计算模型。通过修正膜体材料的激光能量吸收系数,对激光作用复合膜体结构形成的飞片速度进行计算,分析了膜体材料和结构组成对飞片速度的影响,确定了形成高速飞片的复合膜体结构。进行了强激光作用复合膜体驱动飞片实验,采用压电薄膜测量了飞片到达不同距离的时间,计算得到飞片的速度和加速度。结果表明:不同激光能量作用下复合膜体飞片的加速特征基本相似,激光能量的变化对飞片加速时间的影响较小,飞片速度随着光爆层厚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应于不同的激光能量,光爆层存在最优能量吸收厚度。  相似文献   
40.
本工作将磁性纳米材料与分子印迹技术结合,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核,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蛋白质分子印迹聚苯乙烯磁性纳米球.用扫描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磁强振动计研究了制备的蛋白质分子印迹磁性纳米球的表面形貌、粒径大小、多层结构和磁性能.吸附结合实验表明,表面为聚3-氨基苯硼酸分子印迹膜的磁性纳米球对模板蛋白牛血红蛋白具有动力学吸附速度快,特异性吸附选择性高的优点,同时具有在外加磁场下快速分离的特性,可应用于蛋白质分子的选择性分离和富集目标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