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数理化   3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对垂直上升光管中环状流流动沸腾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以液膜紊流的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为基础,推导了环状流的数学模型,通过求解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获得了流动沸腾换热系数的预测模型,并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将预测的换热系数同实验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2.
Level Set方法及其在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一种崭新的捕捉两相流相界面的 Level Set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两种互不相容流体间的平面界面波动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捕捉到了两相流界面波动过程中的一些复杂现象。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现象符合良好,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3.
差压法测量两相流相含率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差压式测量方法,对气液两相流中含气率及油水两相流中含水率的测量进行了深入的试验研究。通过水平及垂直上升段的结构组合,测量气液两相流中的含气率值,在对流型测量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流型下垂直上升段与水平段摩擦压降间的修正关系式,减小了测量误差;通过采用一缓流的垂直下降段,测量油水两相流中的含水率值,获得了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垂直上升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垂直上升?1.? mm六头内螺纹管内超临界压力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实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压力p=22.~29. MPa,管内质量流速G=650~1200 kg/(m2·s),内壁热流密度q=200~660 kW/m2.根据试验结果,细致地分析了质量流速和压力对超临界水传热特性的影响,并探讨了大比热容区传热强化和传热恶化的发生机理.通过与亚临界压力下传热特性的比较,表明超临界压力下的对流换热不同于亚临界压力下的单相对流换热;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存在三种模式: (1)正常传热;(2)传热恶化;(3)强化传热.同时发现,超临界压力下的传热恶化类似于亚临界压力下的膜态沸腾.  相似文献   
25.
反应堆压力容器安注过程瞬态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1:10的比例建立了反应堆压力容器直接安注的试验模型,进行了流动可视化、常温常压下的传热与高温高压下的传热试验,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LUENT5.4商用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反应堆压力容器直接安注时的瞬态传热系数、流体的混合函数及瞬态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反应堆压力容器在安注时的承压热冲击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6.
高参数小管径内煤油的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酸碱水洗煤油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高压、小直径圆管条件下进行了试验及理论研究,试验参数为热流密度q=0.8-50 MW/m2、亚临界压力p=2 MPa、超临界压力p=5,15 MPa、质量流速pw=8500-51000 kg/m2·s、圆管内径φ=1.7 mm。通过试验研究,获得了酸碱水洗煤油在亚临界及超临界压力条件下的传热特性、拟沸腾发生的界限条件以及传热恶化时的临界热流密度值及相关影响因素。在对试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临界热流密度关联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7.
一、试验装置与方法 锅炉水冷壁管采用内螺纹管结构是锅炉中防止传热恶化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内螺纹管在近临界压力区汽水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方面的研究资料还甚少。为了加速我国300MW直流锅炉的完善化,并考虑炉膛水冷壁将在近临界压力条件下工作,因此作者在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汽水两相流试验装置上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工作。试验用内螺纹管为我国300MW直流锅炉实际采用的φ22×5.5mm四头碳钢内螺纹管。用充水法确定其平均内径为11.69mm,螺纹高度为0.58mm,  相似文献   
28.
高温熔融液滴的破碎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高速摄影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高温熔融液滴与冷却水作用时的破碎现象进行了研究,用图像技术对高速摄影(1000 fps,512×512象素)照片进行处理,识别液滴破碎后所形成的碎片,并统计出碎片的数目及尺寸分布;还对液滴温度、冲击速度、水温等因素对液滴破碎过程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条件的改变,液滴破碎后的碎片有三种典型形态,冷却水温度对碎片形态有重要影响;碎片的当量直径符合累积高斯分布,分布曲线可用Sigmoid函数表示;冷却水温度越高,冲击高度越大,液滴温度越高,液滴的破碎过程进行得越彻底。  相似文献   
29.
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在较宽的不凝气体含量范围内,煤油蒸汽在不同几何结构的螺旋扁管管束外的冷凝换热现象,得出了螺旋扁管的几何结构对冷凝换热的影响规律,并与同样条件下的光管管束的冷凝换热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0.
本文阐述垂直U型管弯管段中,沸腾传热恶化特性的试验结果,试验在高压电加热水回路装置上进行.管子内径21mm,弯管半径700mm,压力P=45—144bar,质量流速G=800—2000 kg/m~2s,热负荷q=80—330 kw/m~2,试验得出了沿弯管段周界壁温分布特性。管子内侧与外侧之间的壁温差随质量流速、热负荷、含汽率和压力而变.△t的变化反映了两相流流型转变的影响,根据本文结果,为确保U型管内外侧壁温均匀,应避免在层状流与间歇状流动工况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