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数理化   9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在初始资料的某些限制下证明有限初始能量的相对论欧拉方程组柯西问题光滑解的爆破.该文的爆破条件不需要初始资料具有紧支集,部分补充了Pan和Smoller的经典爆破结果(2006).  相似文献   
82.
薄壁件在铣削加工中容易产生共振或变形,直接影响加工稳定性及加工精度。采用主轴-刀具-工件整体铣削系统连续梁模型,系统研究在动态铣削力作用下,刀具端部与工件端部的动态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以及对整体系统动态响应影响较大的薄壁件尺寸。结果表明,工件横截面高度对系统共振的影响较为明显,当高度尺寸较小时,工件的低频共振会通过动态铣削力直接反映到刀具端部的振动频响上。工件横截面底边宽度尺寸的增大虽然对共振频率的改变不太明显,但会导致激发出来的刀具共振幅度出现明显降低。研究成果可以为薄壁件铣削加工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3.
在与初始动量有关的加权泛函充分大的假设下建立非等熵欧拉方程组初边值问题轴对称解的几个爆破结果.这些结果以轴对称解形式部分地补充了Sideris的经典爆破结果(1985),且把ZHU和TU的某些爆破结果(2014)推广到非等熵情形.  相似文献   
84.
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钛基IrO2-CeO2二元氧化物涂层电极(Ti/IrO2-CeO2)。通过X射线荧光衍射(XRD),(SEM),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Ti/IrO2-CeO2涂层电极组织结构与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火温度升高,IrO2-CeO2涂层由非晶态向晶态转变,晶化程度逐渐升高;在460~480℃高温退火,IrO2-CeO2涂层中仍含有约28%的非晶态组织,说明CeO2有抑制IrO2晶化的作用。当退火温度为380℃时,电极的晶化程度约为25%,比电容达到最大值,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取决于电极的晶化程度,随退火温度升高呈阶梯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5.
合成了一对结构类似的双核铜和锌配合物,Cu2(L1)2(1)和[Zn2(L2)2(CH3OH)2] (2),其中L1和L2分别是2-溴-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1)和2-氯-N''-(2-羟基-5-甲基苯亚甲基)苯甲酰肼(H2L2)的二价阴离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以三斜晶系P1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0.91411(6) nm,b=1.18004(7) nm,c=1.35936(9) nm,α=101.928(2)°,β=91.399(2)°,γ=107.873(2)°,V=1.3593(2) nm3,Z=2,R1=0.0540,wR2=0.1189,GOF=0.970。配合物2以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结晶,其晶体学参数:a=1.21697(9) nm,b=1.21496(9) nm,c=1.21283(9) nm,β=110.939(1)°,V=1.6748(2) nm3,Z=2,R1=0.0341,wR2=0.0689,GOF=1.024。X射线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都是中心对称的双核配合物,其中配合物1中的Cu原子是平面正方形配位构型,配合物2中的Zn原子是四方锥配位构型。还通过MTT法研究了这两个配合物的抗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色假单胞菌)和抗真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黑曲霉菌)活性。  相似文献   
86.
随着机器人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机器人的核心,控制系统设计的可靠性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至关重要。针对一种模块化设计的机器人控制系统架构,利用xMAS(eXecutable Micro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可执行微架构描述)模型在定理证明器ACL2中对其功能正确性进行验证,由于xMAS模型在ACL2中的形式化工作并不完全,首先补充和改进了xMAS在ACL2中的形式化工作,然后对该机器人控制系统中的串口模块建立xMAS模型,提取关键属性并进行验证。本文将xMAS模型和定理证明器ACL2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机器人控制系统的验证问题,为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形式化验证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7.
大量含氯农药、次氯酸消毒水以及水产品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广泛使用,使鱼类容易受到氯酚类化合物的污染,因而建立鱼肉中氯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十分重要。建立了QuEChERS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鱼肉中19种氯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19种氯酚类化合物选用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流速1 mL/min进行分离,可以得到很好的峰形。前处理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通过对提取剂的种类和剂量、净化剂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衍生条件中的衍生温度、衍生时间和衍生剂用量等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方法。选择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500 mg的C18作为净化剂,加入3 g氯化钠和5 g无水硫酸镁,过0.22 μm的有机滤膜,加入50 μL的硅烷化衍生剂在45 ℃条件下衍生30 min,用EI源测定,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以外标法定量。19种氯酚类化合物在0.4~10 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8,方法定量限为0.04~0.16 μg/kg。空白基质不同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70.6%~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2.6%~10.5%。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种鱼肉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氯酚类化合物检出,其中,黄花鱼检出的氯酚类化合物总量最大,为8.74 μg/kg;其次为鲫鱼7.59 μg/kg;米鱼的检出量最少,为1.59 μg/kg。所建立的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步骤,操作简单,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满足鱼肉中19种氯酚类化合物的高通量检测要求,能显著提高氯酚类化合物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8.
提出了一种可实现潮滩表层叶绿素的现场快速、无损的光学检测方法。利用反射率光谱对我国潮滩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进行了观测试验。基于高光谱650,675及700nm各波段的反射率,提出了用于叶绿素浓度反演的归一化底栖微藻差异指数(NDI-MPB)、及可消除呈直线或近似直线变化的背景噪声光谱的反射谷深度(T-depth)模型。研究结果表明,NDI-MPB指数与表层沉积物(3mm)中的叶绿素-a浓度(2.22~49.36mg.m-2)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底栖微型藻类生物量,NDI-MPB可用于潮滩表层底栖微型藻类生物量的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89.
Three novel vanadium selenites with the formulae [(VO2)(1,10-phenanthtoline)(SeO3H)]2 1, [(VO2)(2,2′-bipyridine)]2(SeO3) 2 and [(VO)(H2O)(SeO3)2]2(HaEDD) 3 (EDD = N1,N1′-(ethane-1,2-diyl)diethane-1,2-diamine) were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with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spectrum, Raman spectrum, TG-DTA analysis, EPR spectra,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Compound I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 = 7.7527(5), b = 9.5345(10), c = 9.8192(8) A^°, α = 92.712(3), β = 105.540(3), γ = 108.154(4)°, V = 657.66(1) A^°^3, Mr = 782.22, Z = 1, F(000) = 384,μ(MoKa) = 3.544 mm^-1, R = 0.0432 and wR = 0.1142; Compound 2 is of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F212121 with a = 7.6574(15), b = 14.916(3), c = 19.085(4) A, V = 2179.8(8) Aa, Mr = 605.21, Z = 4, F(000) = 1200, μ(MoKa) = 2.579 mm^-1, R = 0.0338 and wR = 0.0658; Compound 3 belongs to the tri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1^- with a = 9.247(2), b = 9.659(2), c = 7.2651(19) A^°, α = 98.171(7), β = 103.709(5), γ = 114.712(13)°, V = 550.9(2) A^°^3, Mr = 828.03, Z = 1, F(000) = 400, μ(MoKa) = 7.537 mm^-1, R = 0.0641 and wR = 0.2118. Compound 1 is constructed from alternating corner-shared [VO4N2] octahedra and SeO3H units, forming a dimeric vanadium unit. These assemblies are further linked into an infinite chain via hydrogen bonds along the a axis. In the structure of 2, two distinct V centers form centrosymmetric [V2O6N4] clusters through edge-sharing, and the SeO3 unit serves as a capping unit to fix the oxovanadate cluster. In the structure of 3, each [VO6] octahedron shares four oxygen atoms with adjacent Se atoms, while every SeO3 unit shares two oxygen atoms with neighboring V atoms. This connectivity of alternating VO6 and SeO3 units results in a joint-like chain. Based on the TGA analysis, these three compounds are thermally stable under 200℃ .  相似文献   
90.
采用有机凝胶法结合固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m_0.9St_0.1Al_0.5Mn_0.5O_(3-δ)(SSAM9 155)新犁导电陶瓷.通过TG/DTA,FTIR, XRD,SEM和直流四引线法系统研究了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及其相转化过程和烧结体的结构、相稳定性、微观形貌、电导率以及电输运机制.结果表明,凝胶前驱体在900℃焙烧5 h可以形成完全晶化的四方钙钛矿相纳米粉体;高温烧结制得的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取决于P型电导,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导电行为符合P型小极化子跳跃机制;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都先增大后减小,1600℃烧结10 h制得的SSAM9155陶瓷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98%),该样品在空气和氢气气氛中850℃时的电导率分别为8.21和1.26 S·cm~(-1),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65和0.465 eV.具有较高电导率的Sr,Mn掺杂的SmAlO_3导电陶瓷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