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8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四、《诗归》选评、校刻经过对竟陵派横加诋毁的朱彝尊,除了附和钱谦益的论调以外,还目钟、谭为寡学之士,他写道:《诗归》既出,纸贵一时,正如摩登伽女之淫咒,闻者皆为所摄。……充其意:不读一卷书便可臻于作  相似文献   
82.
我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金圣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得清白死得壮烈金圣叹原名采,字若采。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这是根据他为嵇永仁的《葭秋堂诗集》作的序文推定的。明亡以后改名人瑞,圣叹是他的别号和评书时用的笔名。金圣叹是苏州府长洲县人,世居憩桥巷(今苏州市马医科海红坊小学内)。苏州是一个大城市和文化出版中心,苏州府人烟又最为密集,是在我国资本主义因素萌芽较早的地区。这对金圣叹成为一个通俗文学的评点家和启蒙思想家有重要关系。金圣叹是县庠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廖燕《金圣叹先生传》)。“醉则须眉戟张如蝟毛,或掷铁灯檠于地”(蔡丐因《清代七百名人传》)。由于他个性不羁,所以“少时以诸生为游戏”(王应奎《柳南随笔》),“每遇岁试,或以俚辞入诗文,或于卷尾作  相似文献   
83.
一九八二年曾经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施耐庵热”。这场“施耐庵热”以在扬州举行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考察鉴定座谈会”为高潮,以在北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施耐庵文物座谈会为转折点,而以在武昌举行的一九八二年《水浒》学术年会为尾声,先后有广大的《水浒》研究工作者和文学史家、历史学家、文物鉴定专家参加讨论,并引起了海外汉学家的注目。现在这场“施耐庵热”虽已过去,有些问题却很值得我们冷静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4.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