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社会科学   8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在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是一位杰出的大家。他虽然没有象刘勰那样留下一部文艺理论专著,但他的成就远非刘勰所及。正象宋代的大哲学家朱熹不是通过专门的哲学论著而是通过为“四书”所作的“集注”、为《诗经》所作的集传及一些语录来阐述自己系统的哲学见解一样,金圣叹也通过批改《水浒》《西厢》和评点唐人七律、杜诗、宋词与古文以及一些语录通信,广泛地探讨了文艺理论领域的问题,其见解的新颖与认识的深刻,和一些著名的诗、文、词评家相比,实无愧色。特别是他关于小说戏曲创作评论的成就,更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相似文献   
42.
一九八一、八二年在史学界有“李自成退隐湖南石门夹山为僧,改名奉天玉,寿至七十而终”的说法。我对力主此说的几位同志有所驳难。兹所欲申述者:韩长耕、向祥海同志继《李自成死地终年问题考》之后,又发表了四篇文章,反驳李自成死于通山说。因而有必要再申鄙见,借以澄清误解。  相似文献   
43.
2001年以来,我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2002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2002年还将召开党的十六大,做好2002年的经济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2002年面临的形势,全省上下一定要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既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做好2002年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列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看到形势严峻的一面,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更要有足够的估计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全省上下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安全、灵活、多元”的方针,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扎扎实实做好2002年的经济工作,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好形势。  相似文献   
44.
本文认为,明廷传统的敌视后金的政策,崇祯皇帝多次峻拒皇太极的和谈、互市的倡议,都是错误的。认为杨嗣昌主张对清行款是鉴于当时清强明弱的形势而提出的一项可行的政策。它是张居正封俺答为顺义王的政策的继续,绝不同于南宋对金的割地、称臣、纳贡以求得屈辱的苟安。杨嗣昌的建议如果实现,减免征发,将使人民负担减轻,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缓和阶级矛盾;也将改善汉、满民族关系,促进东北与内地的物资交流。文章不同意视与清和谈为“阴谋对清妥协”的说法。  相似文献   
45.
毛泽东同志把巫神、迷信思想看作是“群众脑子里的敌人” (《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版,91页)。而“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之一就是“神权”,具体地说就是“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封建时代,敢于对这样一个庞大的鬼神系统持坚决的抵制态度,并勇于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思想家是不多的。而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则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无神论者,也是一位能运用人民喜见乐闻的艺术形式进行无神论宣传的文学家,因而在中国无神论思想发展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一页。列宁说:  相似文献   
46.
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张国光教授于六月十九日代表中国《水浒》学会向大会致贺词;全文如下:《三国演义》第五届全国学术研讨会领导小组暨与会专家、同志们: 在我国南涯的宝岛--一海南建省和办经济大特区的特大新闻,退速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海南热  相似文献   
47.
必须从实际出发《水浒》,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文学名著,宋江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但若要问:《水浒》究竟是农民革命的课本,还是反面教材?宋江究竟是革命派,还是投降派?人们往往不能圆满回答。这些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现在,还象是一潭浑水,要澄清它,必须系统地研究一番《水浒》的流变史。“对于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这是我们研究《水浒》时应有的科学态度。《水浒》不同于一般的古典小说,它既不是一个作者独自  相似文献   
48.
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二语,据项羽的谋臣范增说.出自楚国的阴阳家南公之口。它通常是作为认定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爱国力量的科学预言而被后人引用的。特别是在国内民族矛盾尖锐时期,汉族的文学家常常用此二语支撑自己振兴民族的信念,甚至用它作为激励群众为反抗民族压迫而斗争的政治口号。例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有句云:“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就是说:象历史上的楚国,仅剩下三家遗民(极言其少),但仍然能推翻强大的秦王朝,难道堂堂的天  相似文献   
49.
作者认为必须矫正红学研究中的偏向,为新红学派恢复名誉,首先是肯定胡适、顾颉刚、俞平伯创立《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自叙传说"从而戳穿"猜谜的红学"谜底的历史功绩,才能进一步消除"索德派"的影响,使红学健康地走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50.
[典型作文题]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意:不得抄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