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16篇
  免费   2430篇
  国内免费   1324篇
医药卫生   2877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723篇
  2021年   945篇
  2020年   831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531篇
  2017年   720篇
  2016年   478篇
  2015年   979篇
  2014年   1313篇
  2013年   1730篇
  2012年   2421篇
  2011年   2562篇
  2010年   2172篇
  2009年   1982篇
  2008年   2053篇
  2007年   1922篇
  2006年   1695篇
  2005年   1320篇
  2004年   936篇
  2003年   778篇
  2002年   519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10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01.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 p5 3基因第 4~ 8外显子的突变规律及其意义。 方法 取瘢痕患者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标本各 12例 ,并设患者自身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为对照。体外分离、培养上述组织标本的成纤维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分析方法和基因测序法 ,检测各种组织成纤维细胞中p5 3基因的突变情况。  结果  12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 9例p5 3基因外显子 4、5、6、7出现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增生性瘢痕标本、正常皮肤标本及血标本中均未检出突变。 结论 p5 3基因突变是瘢痕疙瘩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2.
气象因素与霍乱发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霍乱发病的关系.方法将绍兴地区1991~2001年霍乱各年6~11月份月平均发病率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后,再利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霍乱发病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水量等5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霍乱的发病与气温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气压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霍乱发病与高气温、低气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飞行员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航空医学鉴定标准。方法对13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飞行员进行了电生理(EP)检查,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1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E)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AF)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对其中12例采用RFCA治疗。结果RFCA即刻成功率为100%,全组无并发症发生。1例房性心动过速未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所有飞行员术后地面观察6个月后,返院进行随访复查,同时进行飞行鉴定。12例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后6个月24h动态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食道电生理检查均未检测到术前的同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发作,延迟成功率为100%,医学鉴定合格。1例AT仍有发作,飞行不合格。结论对于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心脏电生理检查应作为飞行员快速性心律失常医学鉴定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4.
高等教育大众化对质量的关注是必然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建设是当前我国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体现高等教育评估普遍规律的具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05.
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A6(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的癫患者98例,应用巢式PCR(nested-prime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分析其CYP2A6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CYP2A6*1及CYP2A6*4;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98例患者中CYP2A6基因型为*1/*1者73例(74·5%),*1/*4者24例(24·5%),*4/*4者1例(1·0%),根据基因型分为A组(CYP2A6*1/*1)和B组(CYP2A6*1/*4或CYP2A6*4/*4)。B组患者丙戊酸钠的标准血药浓度平均值(4·1393±0·2793)较A组(3·3486±0·39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A6基因多态性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含有CYP2A6*4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应较常规降低用量。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动态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在1.5TGE Signa Twin speed MR机上,取扩散敏感梯度因子(b值)为0及8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对首次行TACE治疗的25例肝癌肿块分别于术前24~48h、术后36~48h、术后7~10d、术后30~38d内各进行1次DWI,对每次的图像进行后处理,计算出每例肝癌每个时点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各个时点的ADC值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肿瘤的血管造影染色及碘油沉积的改变判断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术前24~48h、术后36~48h、术后7~10d、术后30~38d组的ADC值分别为(1.376±0.012)×10-3mm2/s、(1.598±0.012)×10-3mm2/s、(1.723±0.012)×10-3mm2/s、(1.684±0.012)×10-3mm2/s。术后各组肝癌组织的ADC值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7~10d、术后30~38d组的ADC值较术后36~48h组明显升高(P<0.05);术后30~38d的ADC值较术后7~10d组明显降低(P<0.05)。将第1次TACE术后与第2次TACE术前的造影片及碘油沉积片对比见术后30~38d ADC值下降的肝癌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复发,ADC值下降明显的复发也最为明显。结论利用MR DWI技术对肝癌组织的ADC值进行动态观察,可以评价肝癌TACE术后癌组织的坏死、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107.
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中灯盏乙素的HPLC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灯盏乙素的含量为指标来比较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的质量差异。方法:灯盏细辛药材经50%乙醇提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C18柱,用甲醇-乙腈-0.5%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测定灯盏乙素的含量。结果: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中灯盏乙素的含量在0.72%~2.95%之间,平均含量1.40%.结论:云南不同产地灯盏细辛药材质量基本一致,以弥勒县等传统产区的药材灯盏乙素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64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糖治疗,治疗组给予葛根素联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给予葛根素治疗。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两疗程,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葛根素联用甲钴铵治疗DPN比单用葛根素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甘露醇降颅压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颅内高压患者颅压水平,研究降颅压效果与甘露醇用量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颅内高压患者,应用NIP-200型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每日颅压,计算最高颅压与最低颅压间的差值(降颅压效果),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降颅压效果与性别,年龄,最高颅压时的心率、血压以及降至最低颅压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最低颅压平均值为(213·4±66·8)mmH2O(83·5~364·5mmH2O),患者的颅压水平从入院至最低值时甘露醇总用量的平均值为(1870·8±861·9)ml(375~4000ml)。降颅压效果与最高颅压时的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和心率无相关性(P>0·05),与性别、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甘露醇用量显著相关(P<0·01)。结论甘露醇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但是用到一定的剂量后,便不再有降颅压作用。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降颅压的效果好。患者年龄越小,降颅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10.
杨健  谭颖徽  裘松波 《重庆医学》2004,33(3):385-38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对成年大鼠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方法培养依赖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大鼠骨髓巨噬细胞作为前体破骨细胞,观察在含RANKL和/或M-CSF的15%胎牛血清培养基中破骨细胞的生成情况.在盖玻片和牛股骨皮质片上培养1、3、5和7d后,利用形态学观察、TRAP染色以及骨吸收陷窝检测对破骨细胞的生成进行鉴定,并对生成的TRAP( )细胞进行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当培养细胞在RANKL和M-CSF联合作用下,TRAP阳性染色的单核和多核破骨细胞可在3d内迅速形成,骨片吸收实验显示在第5天时骨片上出现明显的骨吸收征象;RANKL呈剂量依赖型诱导TRAP阳性细胞生成.结论在M-CSF的协同作用下,RANKL可明显诱导成年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