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瓜蒌霜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瓜蒌子炮制品-瓜蒌霜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α)-3,29-di-hydroxy-7-oxomultiflor-8-ene-3,29-diyl dibenzoate(1)、3,29-二苯甲酰氧栝楼二醇(3,29-dibenzoy-loxykarounidiol,2)、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E-dien-3β-ol,3)、5α,8α-表二氧化麦角甾-6,9(11),22E-三烯-3β-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9(11),22E-trien-3β-ol,4)、豆甾-7,22,25-三烯-3-醇(stigmasta-7,22,25-trien-3-ol,5)、豆甾-7,22-二烯-3-醇(stig-masta-7,22-dien-3-ol,6)、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7)、β-谷甾醇(β-sitosterol,8)、胡萝卜苷(daucosterol,9)、丹皮酚(paeonol,10)。结论化合物2-4、7、10为首次从栝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红松松针中木脂素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松松针中的木脂素类成分,为松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红松松针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木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1)、(+)-异落叶松脂素-9-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lariciresinol-9-O-β-D-glucopyranoside,2)、7S,8R-苏式-3′,4,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R-threo-3′,4,9′-trihydroxy-3-methoxy-4′,7-epoxy-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3)、7S,8R-苏式-3′,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R-threo-3′,9,9′-trihydroxy-3-methoxy-4′,7-epoxy-neolignan-4-O-α-L-rhamnopyranoside,4)、7R,8S-赤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R,8S-erythro-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5)、7S,8S-苏式-4,7,9-三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S-threo-4,7,9-tri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6)、7S,8S-苏式-3′,4,7,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α-L-吡喃鼠李糖苷(7S,8S-threo-3′,4,7,9-tetrahydroxy-3-methoxy-8-O-4′-neolignan-9′-O-α-L-rhamnopyranoside,7)、7R,8S-赤式-3′,4,9,9′-四羟基-3-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R,8S-erythro-3′,4,9,9′-tetrahydroxy-3-methoxy-8-O-4′-neolignan-7-O-β-D-glucopyr-anoside,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红松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HPLC法同时测定中药五灵脂中3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五灵脂中原儿茶酸、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含量的方法,为五灵脂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Diamonsil ODS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体积分数为0.5%的冰醋酸溶液(B),梯度洗脱程序:0~15 min:85%~65%(B)、15~35 min:65%~40%(B)、35~40 min:40%~25%(B)、40~60 min:25%~10%(B)、60~65 min:10%~0%(B),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5 nm,柱温:室温。结果原儿茶酸、穗花杉双黄酮和扁柏双黄酮其质量分别在0.0496~0.4960(r=0.9998)、0.1260~1.2600(r=0.9999)和0.0985~0.9850μg(r=0.9996)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7%和101.2%,RSD分别为2.3%、2.1%和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五灵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条形码应用到临床检验工作中识别检验标本,改变了原始标本处理步骤,提高了效率,减少了操作中的误差。方法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条形码的扫描和识别功能,就条形码的应用作了改进,提高了成效。结果(1)改进后,一次性打印所需条形码,粘贴于标本架上,长时间不用打印条形码。(2)样本号是连续的,由于没有项目的限制,可以按习惯依次编号。(3)在登记患者或被检测样本信息时,同时可将检测项目输入计算机。从标本测试到结果打印,均在中文界面完成。(4)样本编程简单迅速,相同项目的样本可一次输入。大批量标本相同项目编程平均只需1~2min左右。(5)每年可节约购置不干胶条形码纸数万元。结论条形码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7.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了中成药分析课程在理论内容、实验内容、授课方法及考核方法在这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生的需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以使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说服力与可靠性,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充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min)、CPB中(30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正常(60~130s)时、术后24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h,在CPB开始15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