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泻心汤配方颗粒与标准汤剂的HPLC指纹图谱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跃平  刘晓秋  陈发奎 《中成药》2006,28(3):317-321
目的:考察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配方颗粒剂与标准汤剂主要指标成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3D-HPLC,甲醇(A)、含0.02 mol/L磷酸二氢钾的0.1%磷酸水(pH=3)(B)梯度洗脱,建立泻心汤配方颗粒剂与标准汤剂的指纹图谱。结果:确定了30个共有峰,得到了以黄芩苷为内标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值。结论:两者主要指标成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泻心汤配方颗粒剂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围体外循环中氨甲环酸与抑肽酶对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心外科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限瓣膜置换术),随机分为抑肽酶(aprotinin,AP)用药组30例,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A)用药组30例.AP用药组在体外循环管道预允液中加入2×106KIU抑肽酶;TA组在同一时间按40 mg/kg推注氨甲环酸.两组分别于术前、CPB中(15 min)、CPB中(30 min)、CPB结束时用鱼精蛋白1∶1中和肝素后,ACT值恢复止常(60~130 s)时、术后24 h五个时间点从中心静脉及桡动脉取血,每个时间点做以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TAFI);记录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及总的全血与成分输血量.结果 AP组和TA组常规筛选试验PT及APTT在CPB期间变化基本相似,两组Fbg含量均降至健康者的50%以下.术后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CPB开始15min,两组PLG(%)减低一直持续到术后24 h,在CPB开始15 min,t-PA和TAFI水平增高,转流结束时基本恢复正常,两组变化基本相似,术后12、24 h纵隔心包引流量TA组较AP组多,输血量也较AP组多.结论 抑肽酶在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减少血液制品的应用上优于氨甲环酸,但鉴于抑肽酶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足及氨甲环酸的优点,用何种药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松花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松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naringenin,1)、花旗松素(taxifolin,2)、双氢山柰酚(dihydrokaempferol,3)、山柰酚(kaempferol,4)、柑橘查耳酮(chal-conaringenin,5)、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6)、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7)、酪醇(tyrosol,8)、杜鹃醇(rhododendrol,9)。结论化合物1、2、5~9为首次从松花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研究。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3,6-dione,1),6β-羟基-豆甾-4-烯-3-酮(6β-hydroxystigmast-4-en-3-one,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3),秦皮素(fraxetin,4),β-谷甾醇(β-sitosterol,5),胡萝卜苷(daucosterol,6)。结论:化合物1、3、4为首次从卫矛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我院重症喉切割伤11例的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及体会,术前立即保证呼吸道通畅,迅速止血,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特别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清洁,避免支撑物松动,并配合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我们认为:手术前后及时而正确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  王淼  阳志强  王延年  马跃平  高慧媛 《中草药》2021,52(17):5369-5377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对中药材进行有效炮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增强药物疗效,保证用药安全。但中药成分复杂,其在炮制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这正是导致中药炮制前后性味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如何揭示这些复杂化学成分变化,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化学计量学作为一门以数学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兴交叉学科,可将多变量的分析方法引入化学研究,而化学模式识别作为化学计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并在炮制研究中广泛应用。针对化学模式识别在筛选炮制工艺、检测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成分变化,涉及药性改变、减毒增效、引药归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并初步探讨化学模式识别应用于中药炮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中药炮制学的实验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内容中新增多个传统炮制方法及多种典型药材的炮制,使实验教学趋于系统、完整;同时加入了多个现代理化实验,增设综合设计实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药炮制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