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药物的不良反应谈增强护士的观察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用药安全已被提到医药工作的重要地位,2006年5月,广州某医院感染科病房发生了患者输入亮甲素后无尿的情况,经及时上报,及时调查发现该药是由二甘醇替代丙二醇生产的假药.  相似文献   
12.
医院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合理性,找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方法根据设计的调查表,按照统一方法和标准对14个科室3 343例出院患者做回顾性调查。结果抗菌药物总使用率60%,其中预防性应用占总使用率的41%,头孢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一联用药1 150例,二联用药730例,>三联99例,应用疗程<7 d的1 086例。结论应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对7例动脉粥样硬化标本和6例成人尸检动脉标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可分为弥漫性病变和局灶性病变。弥漫性病变血管与正常成人大动脉相比较,各层组织内有核细胞明显减少。弥漫性病变发病部位常为随机性,常涉及血管壁全层;局灶性病变以泡沫细胞克隆为特征,呈局部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弥漫性病变是长期血流动力学异常累积作用的结果,反复附壁血栓形成也促进弥漫性病变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的局灶性病变是在弥漫性病变基础上,成血管干细胞-内膜细胞-平滑肌细胞演化受阻,其过度性细胞的退行性克隆所致,局灶性病变的演化结果又使弥漫性病变进一步扩大、加重。  相似文献   
14.
基层二级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1—12月住院病历19535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6年医院感染389例,感染率为1.99%;感染率高的科室为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内科、肿瘤科、肾内科、儿科;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胃肠道系统;医院感染中病原体检出13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27%。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标本送检率、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侵袭性操作、对重点科室加强监测等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法提出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完成新时期提出的这项重要战略任务,需要对旧的不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和人才教育[1]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在基本理论传授的基础上,实验和实践教学对培养医学生[2]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自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应用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的检测,对低剂量γ-射线与香烟的复合诱变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烟与低剂量γ-射线均显著诱发培养人淋巴细胞微核的形成,并哺明显的剂量效应;低剂γ-射线联合香烟处理培养人淋巴细胞,诱发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胎盘免疫调节肽与化疗药物联合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胎盘免疫调节肽(PIP)联合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方法 胎盘免疫调节肽(PIP)联合化疗药物体外与S180、K562细胞接触,观察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对接种S180或Fc瘤细胞小鼠,肿瘤重量和转移结节数。 结果 PIP与化疗药物联合作用明显抑制S180、S562细胞的增殖。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环磷酰胺单独使用的抑瘤率和转移率为23.7%和20%,与PIP联合作用为58%和6.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剪口结扎结合吻合器痔上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设计方法,由湖南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协同完成.共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24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剪口结扎结合PP H组、PPH组和剪口结扎术组,3组病例分配比例为1:1:1.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评价剪口结扎结合PPH术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4家医疗单位收治的24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并分别行剪口结扎结合PPH术、PPH术和剪口结扎术,比较3组术式的临床疗效,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直肠肛管测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剪口结扎结合PPH术组疗效显著优于两对照组(P<0.05),安全性亦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 剪口结扎结合PPH术能很好地保护肛垫组织,保持肛管正常的解剖结构,不仅有更高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