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目的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降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胰腺炎的发生.方法对1996年6月~2002年6月我科所收治的应用L-ASP进行化疗方案治疗的96例血液病患儿及其家长实施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饮食得到了严格的控制.结果在使用L-ASP的356例次患儿中,自觉遵守饮食规定,停药后追踪观察6~10个月,无1例诱发急性胰腺炎.结论系统地健康教育可提高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化疗期间患儿饮食的依从性,得到严格的饮食控制,从而使96例应用L-ASP化疗期间的患儿无1例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总结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方法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应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采取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重视气道管理和营养支持、预防院内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把握机械通气最佳的序贯时机.结果64例中,40例在7d内成功脱机,15例在10d内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方法与效果,从而减少给药差错发生,保障病人安全用药。方法对38例发生给药差错病例进行分析,采取举办给药差错案例分析讨论会、强化护士给药安全意识、加强查对制度的督查、加强有效沟通的培训与督查等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实施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后降低了给药差错发生率(P﹤0.01)。结论加强临床病人安全用药管理,可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4.
国内外婴儿抚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婴儿抚触是通过医护人员或父母对婴儿非特定部位肌肤施以轻柔的爱抚。多年的国内外研究表明 ,抚触可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性 ,同时也增进亲子感情 ,提高婴儿的情商。从抚触的研究历史、生理学基础、方法、时间、注意事项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对抚触的推广应用和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5.
住院患儿过度心理反应的院内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减少住院患儿过度心理反应的发生 ,使其顺利渡过住院适应期。方法 观察、记录并分析了 2 0 0 1年 1~ 12月 2 6例首次住院患儿 (对照组 )发生过度心理反应的院内相关因素 ,并根据分析结果 ,对自 2 0 0 2年 1~ 12月首次住院患儿 (实验组 )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患儿过度心理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过度心理反应的发生率为 3.4 6 % (2 6 / 75 2 ) ,观察组为 0 .11% (2 / 90 2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0 5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减少患儿的过度心理反应的发生 ,有助于其安全渡过住院适应期。  相似文献   
36.
目的 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婴幼儿顺利度过住院适应期。方法 选择2002年1~12月收治的北京市城区户口、父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月龄在10~18月、首次住院的急性病独生子女80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式护理组住单间温馨病房,实施家庭化护理模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住院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婴幼儿均以惧怕治疗、惧怕陌生人、不离开最熟悉的人为主要的住院反应。常规组住院反应所得分值为(2.479±0.656),家庭式护理组为(1.319±0.727);常规组住院反应发生率为90%(36/40),家庭式护理组为30%(12/40),分别经统计学处理t=7.489,χ~2=30,P均<0.05,说明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化护理模式可减少婴幼儿住院反应的发生,使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住院适应期。  相似文献   
37.
婴儿意外伤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优生优育备受重视的21世纪,促进儿童健康成长、预防儿童疾病是儿科及保健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实际在临床及社区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尚未真正落到实处,某些家长不但缺乏育儿常识,而且时常陷入误区,缺乏安全防范知识,导致婴儿的意外伤害事件频频发生。现对12例婴儿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60例新生儿母亲就相关的安全防范知识进行凋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8.
我院护理给药差错管理办法的实施与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有效控制护理给药差错的漏报率,提高住院病人的安全。方法成立护理给药差错评定小组,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扩充有效的给药差错报告渠道,细化奖惩细则及评价标准。结果实施护理给药差错管理办法后,给药差错漏报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的护理给药差错管理办法能激励当事人和科室管理者主动上报差错的发生情况,使护理给药差错管理纳人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9.
心理护理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世英 《护理研究》2003,17(11):638-639
目的 :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家长对护士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 2 0 0 1年9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年龄为 10个月~ 18个月、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 %~2 0 %的急性病患儿 80名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为两组患儿置浅静脉留置针之前除做好一般的解释工作外 ,对观察组的患儿、家长分别实施前、中、后的心理护理 ,并将其对护士操作技术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间存在差异 (P <0 .0 0 1) ,置入的实际操作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观察组家长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满意度较高 (P <0 .0 0 5 )。结论 :为婴幼儿做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过程中 ,做好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对腭裂围手术期患儿及家长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取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他们存在的护理问题,对他们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评价的教育活动,观察记录了1998年10月~2001年4月,开展健康教育后44例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情况,并与1996年3月~1998年9月未开展健康教育的49例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腭裂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有差异.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家长对本病的认识,同时改善了他们的遵医行为,从而使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