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跨腕关节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跨腕关节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21~56岁,平均40.3岁。按AO分类,C2型4例,C3型12例。采用背侧跨腕关节钢板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长度、关节面台阶方面对桡骨远端影像学进行评估。采用Jakim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月。掌倾角由术前-10.69°±19.43°改善至术后8.125°±4.72°,尺偏角由术前7.125°±9.025°改善至术后20.500°±4.097°,桡骨茎突长度由术前(4.731±3.597)mm改善至术后(11.931±1.514)mm,关节面台阶由术前(4.294±1.594)mm改善至术后(0.563±0.550)mm。根据Jakim评分标准,优7例,良6例,可1例,差2例。结论跨腕关节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特别是累及干骺端和骨干的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索初诊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滤泡淋巴瘤(F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纳入国内11个医学中心2000-2020年间分级1-3a级、年龄≥18岁初诊FL患者1845例,筛选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数据,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46例(7.9%)初诊FL患者病理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中位年龄56(25~83)岁,男79例(54.1%).127例患者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成分比例,依据弥漫大B细胞比例是否≥50%将患者分为2组.研究发现,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较弥漫大B细胞成分<50%患者有更高的3级比例(94.3%对91.9%,P=0.010)、Ki-67指数≥70%比例(58.5%对32.9%,P=0.013)及PET-CT的SUVmax≥13比例(72.4%对46.3%,P=0.030).所有患者均接受CHOP或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化疗,总反应率(ORR)为88.2%,完全缓解(CR)率为76.4%.在不同比例弥漫大B细胞成分组中,诱导治疗后缓解率及治疗后2年内疾病进展(POD24)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预计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58.9%,5年总生存(OS)率为90.4%,POD24患者的5年OS率较非POD24患者下降(70.3%对98.5%,P<0.001).与利妥昔单抗不维持治疗相比,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5年PFS率获益(57.7%对58.8%,P=0.543),5年OS率具有获益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对87.8%,P=0.082).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而LDH高于正常值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1).结论伴弥漫大B细胞成分≥50%的FL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更具侵袭性,CHOP/CHOP样±利妥昔单抗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不能使患者的PFS和OS获益,诱导治疗后未达到CR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3.
12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开门见山止凝血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性单核白血病 (AML- M5 )止凝血因子标志物的变化 ,探索 AML- M5 患者出血机制及这些标志物在疾病诊疗、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17例 AML- M5 患者进行一系列止凝血因子标志物动态检测 ,包括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凝血酶 -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纤溶酶 -抗纤溶酶复合物 (PAP)、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 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 PAR) ;同时还对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 (PCA)进行测定 ,并将这些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 ,AML - M5 组 TF、TFPI、TAT、PAP、u- PA、u- PAR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治疗后 ,TFPI、PAP恢复正常 ,而 TF、TAT仍维持高水平 ;u- PA、u- PAR在未缓解者中持续增高 ,而在缓解者中恢复正常。结论 :AML- M5 患者体内同时存在凝血、抗凝、纤溶功能异常 ,表现为组织因子表达增高、凝血酶生成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大量释放、纤溶亢进 ,并伴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改善 ,但治疗后患者仍处于高凝状态。u- PA、u- PAR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25.
2093例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该地各年龄段妇女生殖道感染的病原体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年9月~2004年3月,确诊为生殖道感染的2093例患者进行生殖道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工人和农民为主要感染人群,占70%。病原体在<19岁组前3位依次是G+球菌、支原体、加德纳菌;19~49岁组依次是加德纳菌、念珠菌、支原体;≥49岁组依次是加德纳菌、支原体、念珠菌。结论:为做好生殖道感染的防治工作,工人和农民是防治的重点。为提高生殖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必须针对病原体,合理用药。针对病原体对不同人群的感染比例,急需研发外用新的剂型。广泛开展对生殖道感染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细胞免疫的重建,探讨免疫治疗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残留病灶清除,并将其与化疗有机结合,以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4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中T、B、NK细胞的含量.结果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月内,患者血循环中CD3+细胞明显减少,至移植后3月逐渐恢复至正常;CD3+CD4+细胞移植后持续减少,至移植后6月甚至更长时间后才逐渐恢复;CD3+CD8+细胞于移植后1月内很快恢复.CD19+细胞于移植后1 ~ 3月降低,移植后3 ~ 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结论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月T细胞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B细胞于移植后1 ~ 3月绝对及相对计数降低,移植后3 ~ 6月逐渐恢复;NK细胞于移植后2月恢复,较T或B淋巴细胞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复钙时间检测使用1μMAs2O3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以及使用As2O3治疗中不同时间的APL病人的骨髓细胞的促凝活性(PCA),并用ELISA方法检测其TF抗原、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TF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As2O3可以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APL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水平以及TFmRNA的转录;此外,通过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发现APL细胞中还存在TF第五个外显子缺失的转录本,其生物学意义尚不明了。结论As2O3可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且在使用As2O3诱导APL细胞凋亡的同时,As2O3有可能通过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预防DI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ffesum6 Objectif Etudier le ed hanotatique en cos de leucheies ahaes et les relations entre lesanomaIies hanostatiques et la classification FAB ains que les mpthe hanorragiques. M6bees Unelerie de perandtres hanostatiques ont etd optds sur 93 cos de leucdmicS ahags d l' and de ELAl ou eam i desubstrat chromde. Wltats Dens le plawn, les nivcous de thromfornduline (TM), du COmPlessfibrwtre soluble (H), de Protdine membranaire de granule-a (GMP140 ), l' activitd de l' activa-teur tPlermi…  相似文献   
129.
张燕莅  潘子月 《中国医刊》2002,37(11):60-60
患者 ,女 ,孕 37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BPD7 7cm ,FL5 8cm ,AC >HC ,羊水 8 0cm ,胎盘位于后壁 ,胎心规律 ,胎儿腹腔内可见大小不等的形状规则的无回声区 ,内见环形光带且见蠕动 ,B超提示 :宫内孕 37周 ,胎儿消化系统畸形 ,考虑小肠闭锁可能性大。自然分娩后 ,见早产儿貌 ,营养发育中等 ,皮肤红润 ,反应尚可 ,胎儿腹平软 ,肠鸣音弱偶可闻及 ,女性外阴 ,肛门存在 ,肛管入肛门 4cm阻力偏大。生后 2 4小时行胸腹立体片 ,内未见气体 ,可疑下消化道梗阻。后进行手术证实为空肠上段闭锁。讨论 :胎儿畸形中消化系统畸形较常见 ,…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