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患者,女,汉族,11岁,2005年11月27日因发现颌下淋巴结肿大4d,发热2d来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体检:右侧颌下淋巴结肿大约0.3 cm大小4枚,咽充血,心、肺正常。血常规:WBC 3.5×10~9·L~(-1),Hb 133 g·L~(-1),Plt 144×10~9·L~(-1)。初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下(RATS)与胸腔镜辅助下(VATS)的胸腺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和CBM数据库,搜集关于RATS对比VATS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668名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ATS住院天数少于VATS组[MD=-1.42, 95%CI(-2.32;-0.52),P=0.002]。术后引流天数RATS组少于VATS组[MD=-0.70,95%CI(-1.26;-0.14),P=0.01]。手术时间RATS更长[MD=13.24,95%CI(3.82; 22.66),P=0.006]。术中失血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9.22,95%CI(-52.66; 14.22),P=0.26]。中转开胸,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7; 2.35),P=0.32]。两组术后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2,95%CI(0.15; 3.42),P=0.67]。术后重症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1,95%CI(0.17; 2.15),P=0.45]。两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4,95%CI(0.42; 4.69),P=0.5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RATS是安全有效的,在术中失血量,中转开胸,术后肺炎并发症,术后重症肌无力发生率,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无差异,但在住院天数,术后引流天数上RATS组更有优势,手术时间RATS组更长。  相似文献   
93.
目的系统评价食管癌根治术中管状胃与全胃重建食管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数据库,收集比较管状胃和全胃食管重建术治疗食管癌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5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9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012例患者,文献质量评价显示文章质量均为良好。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全胃代食管组相比,管状胃组的吻合口瘘[RR=0.64,95%CI(0.50,0.83),P=0.0006]、吻合口狭窄[RR=0.65,95%CI(0.50,0.86),P=0.002]、胸胃综合征[RR=0.19,95%CI(0.13,0.27),P<0.001]、反流性食管炎[RR=0.23,95%CI(0.19,0.30),P<0.001]、胃排空障碍[RR=0.39,95%CI(0.27,0.57),P<0.001]和肺部感染[RR=0.44,95%CI(0.31,0.62),P<0.001]等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和1年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满意度更高(P<0.05)。在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管状胃也比全胃更好(P<0.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术后闭式引流时间,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术后3周和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术后3周生活满意度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状胃比全胃在食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94.
目的:基于多属性效用理论评估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常用化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化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统计2016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接受吉西他滨、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信息,共计51例,均治疗4个周期,运用多属性效用理论评估药物的经济学差异。结果:吉西他滨、多西他赛和培美曲塞组的有效率分别为21.43%、22.73%和20.00%(P>0.05),多属性效用评价得分分别为46.89、49.09和44.38,提高不良反应占比后的敏感度分析得分分别为47.31、47.68和48.13。结论:多西他赛组在3种化疗方案中最具经济学优势,但提高不良反应占比后敏感度分析显示培美曲塞更优。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肺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收治的150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肺恶性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肺癌99例,转移性肺癌51例。99例原发性肺癌包括非小细胞肺癌87例、小细胞肺癌8例及癌肉瘤4例;51例转移性肺癌中来自肝癌的22例,来自软组织肉瘤12例、大肠癌9例、鼻咽癌6例、纵膈卵黄囊瘤及血管平滑肌脂肪肉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个病灶,肿瘤直径8~47 mm(26±3.6)mm。射频消融均在CT引导下穿刺,其中行1次消融者133例,2次者17例;2次射频消融之间的间隔时间1~4(2±0.5)周。消融功率40~60(51.1±3.9)W,消融时间3~12(6.3±2.7)min。 结果:常见并发症包括气胸29例(19.3%),肺实质出血35例(23.3%),咯血12例(8%),胸腔积液3例(2%);少见并发症包括肺脓肿并支气管瘘1例(0.7%),以往未见文献报道,胸部皮下气肿1例(0.7%)。无严重并发症或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肺肿瘤射频消融的并发症多为轻中度,但均应给予足够重视,只有及时诊断并及时处理,才能减少和避免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放射治疗时4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及危机器官剂量学差异,探讨保乳术后较优的放疗治疗方式。方法 随机选取23例左侧乳腺癌术后行全乳放射放疗患者,给予PTV 25分·次、50 Gy处方剂量;分别设计适形混合调强计划(Hybrid_IMRT)、限制铅门多野调强计划(restricted jaw,rj_IMRT)、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VMAT)和基于切线双弧容积旋转调强计划(tangent-based VMAT,t_VMAT)4种放疗计划。比较这4种计划的剂量学差异,包括靶区及危及器官OAR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性指数CI以及机器跳数MU。结果 4种计划比较,靶区HI:t_VMAT最大,且与其余3种计划相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靶区CI:VMAT的CI最大,0.967 ±0.016,与其它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j_IMRT的CI为0.942 ±0.018,优于Hybrid_IMRT和t_VMAT。危及器官方面:左肺平均剂量,rj_IMRT为(8.76 ±1.52) Gy,优于其他3种计划,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心脏平均剂量:rj_IMRT为(4.68 ±0.87) Gy,优于VMAT的(6.90 ±1.27) Gy,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4种计划方式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计划制定者应考虑治疗设备限制、患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97.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以肩关节周围组织疼痛剧烈并且伴随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针刺治疗肩周炎,在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疗效显著。通过查阅文献,将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归纳为针法的选择、针具的选用和针刺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针法的选择包括以齐刺法、恢刺法、透刺法等为主的传统针刺方法和以平衡针法、运动针法、头针、眼针等为主的新兴针刺方法,针具的选用包括锋勾针、员利针、内热针、揿针、火针等,而针刺手法的运用以飞经走气四法、烧山火等方法为主。目前治疗肩周炎的针刺手段虽多,但各种针法的特异性优势尚未完全体现出来,希望今后能够通过更多大样本的统计分析明确各种针法治疗肩周炎的特异性优势,指导临床更有针对性地选用最适当的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EBV-DNA在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行EBV-DNA检测的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56例,其中有25例患者为单纯局部复发,27例患者为单纯远处转移,4例患者为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另收集100例目前无复发证据的已治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表达水平.[结果]56例复发/转移鼻咽癌患者中血浆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7.1%(32/56),阳性患者中EBV-DNA中位浓度为3.845×103copies/ml.单纯局部复发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6.0%(14/25),单纯远处转移的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51.8%(14/27),局部复发伴转移的患者中,EBV-DNA阳性率为100.00%(4/4).100例无复发证据的已治鼻咽癌患者中,EBV-DNA阳性检出率为4.0%(4/100),阳性患者中EBV-DNA中位浓度为1.79× 102copies/ml.[结论]在复发/转移的鼻咽癌患者中EBV-DNA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其表达水平较高,特异性高,对于EBV-DNA表达阳性且持续升高达≥1.0× 103copies/ml的已治鼻咽癌患者,应高度警惕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EORTC-GUCG评分对膀胱癌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9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EORTC-GUCG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比较不同风险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采用ROC曲线确定PNI预测复发风险的截断值,比较不同PNI患者的RFS。结果: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T分期是影响膀胱癌患者EORTC-GUCG评分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肿瘤分级是影响患者PNI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EORTC-GUCG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分别出现2例、23例、13例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危组RFS最差,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PNI对RFS评价的曲线下面积为0.757,最佳截断值为53.3。PNI<53.3组与PNI≥53.3组的复发率分别为23.1%、59.1%,生存曲线显示,PNI≥53.3组患者RFS显著差于PNI<53.3组(P=0.001)。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中,PNI<53.3的患者分别为13例、34例、5例,PNI≥53.3的分别有6例、22例、16例。生存曲线显示,在低危组内,PNI<53.3组与PNI≥53.3组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106),在中危组及高危组内,PNI≥53.3组患者的RFS明显更差(P=0.000,P=0.031)。结论:53.3可作为PNI的最佳截断值,用于评价NMIBC患者复发风险。将PNI与EORTC-GUCG评分相结合,对中危及高危患者的复发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HepaSphere载药栓塞微球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治疗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6月—2017年7月使用DEB-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8例。通过CT或MR比较患者近期肿瘤局部反应,通过相关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观察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功能改变等。 结果 TACE术后肝功能表现为一过性改变;术后并发症均在可接受范围内,对症支持处理后均可缓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72天。根据mRECIST标准,1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81.0%,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6.6%;3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75.9%,疾病控制率(CR+PR+SD)为93.1%;6月客观缓解率(CR+PR)为65.5%,疾病控制率(CR+PR+SD)为87.9%;一年生存率为93.1%。结论 使用DEB-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