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61.
现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给医院工作和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明确血源疾病的原因,划清疾病传播的责任,我院于2001年开始对申请输血的病人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疾病指标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对40 468例拟输血的患者进行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40 46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210例(0.52%),抗-HIV阳性96例(0.24%),抗-TP阳性915例(2.26%)。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可以减少医院感染,降低职业暴露的危险,加强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换血治疗ABO新生儿溶血病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54例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进行换血治疗,分析换血前后血液胆红素变化。结果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在换血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改善临床症状并治愈患儿。结论对重度ABO系新生儿溶血病治疗中,应做到及时诊断,进行换血治疗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临床应用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法在血清梅毒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分别收集临床确诊梅毒患者89例和非梅毒患者135例血清标本,分别用TPPA法和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法进行梅毒抗体检测,以FTA-ABS法为金标准,评价TPP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将非梅毒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65例和非老年组(<60岁)70例,比较不同年龄组TPPA法假阳性率。结果(1)TPPA法检测确诊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91.1%、87.5%、96.1%,与FTA-ABS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PPA法在老年组的假阳性率为15.38%,高于非老年组(2.86%),也高于FTA-ABS法(老年组为4.62%,非老年组为1.43%)。结论TPPA法在临床梅毒血清学确认检测中应结合FTA-ABS法加以确证,以提高梅毒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5.
创伤出血病人传统输血标准为Hb <10 0g/L应输血。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 ,对此观点有了新的标准 ,不少学者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总结出一些经验 ,并提出输血参考标准。一般情况下 ,外科病人Hb <70g/L要考虑输血 ,对患有大脑、心、肺疾病者 ,Hb应该维持在 80~ 10 0g/L以上。  相似文献   
66.
麻醉器械是手术病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对麻醉器械作了细菌污染情况和常规灭菌方法灭菌效果的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将麻醉机、呼吸机管道用清水浸泡、刷洗干净,悬挂10min 后放入消毒箱内,按40%甲醛80ml/m~3加高锰酸钾40g 算,取高锰酸钾1.7g,甲醛3.5ml,温水1.7ml,放入广口杯内,  相似文献   
67.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0,自引:3,他引:50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400042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陈方祥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林武存自体输血不传播疾病,无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无异体抗体引起的免疫反应,特别是实质性器官破裂内出血、急需用血又缺乏相合血液的病人,自体血回收再回输可以挽救生命。自...  相似文献   
68.
1病例简介 患者,女,20岁,汉族,7年前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年前曾输洗涤红细胞加激素治疗,好转出院.近期又出现头昏、乏力,发热心慌.入院时,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34次/min,重度贫血貌.实验室检查:Hb32g/L、RBC 1.03×1012/L、WBC 4.3×109/L、Hct 0.093、Plt68×109/L,尿常规提示有潜血(3+),红细胞脆性实验阳性,红细胞脆性增加,骨髓穿刺表现增生性贫血骨髓象,申请输血,博唯优卡式配血时发现主次侧均凝集,其血清与自身红细胞也发生凝集.  相似文献   
69.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临床中常见的危重症,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较高.研究表明,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炎症反应的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引起的肺微血管内皮损伤、肺微血栓形成、肺泡内纤维蛋白沉着和透明膜形成等组成了ALI/ARDS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大鼠非控制失血性休克期间输注不同血液成分的治疗效果.方法 SD大鼠24只,复制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失血45%)模型.分3组,每组8只,Ⅰ组,输注林格液(LR)、羟乙基淀粉(HES)、自体红细胞;Ⅱ组输注LR、HES、人O型红细胞;Ⅲ组输注LR、HES、自体全血.观察休克前、休克1h、复苏2h等各时间点血常规、心率(HR)、血压、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和存活时间.结果 血常规指标各组休克1h、复苏2h与休克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组显著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和血小板复苏2h与休克1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存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休克1h、复苏2h比休克前比较HR、LVSP和±dp/dtmax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苏2h与休克1h比较,除Ⅱ组下降以外,均显著加快或升高,Ⅰ、Ⅲ组相差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结论 大鼠失血性休克输注自体红细胞、LR、HES可很好的纠正贫血和有效复苏,不一定必须输注全血,输注人O型红细胞同样可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起到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