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6月68例胃底静脉曲张及破裂出血采用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注射治疗后66例出血停止,止血率98.5%,曲张静脉消失率57.6%,减轻率37.9%,再出血率为6.1%。结论:经内镜注射组织粘合剂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特点和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65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造影(ERCP)检查和治疗,60例治疗成功,治疗方法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内支架引流(ERBD).结果:18例经EST取石,其中8例术后放置ENBD,3例放置ERBD;34例单纯放置ENBD,8例放置ERBD.53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未见好转,其中4例随后行开腹手术治疗,最终5例病死.结论: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更显其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胃镜发现的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卜层者15例进行ESD治疗:(1)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抬高病变;(2)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3)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结果 15例食管早癌和上皮内瘤变病变,最大卣径2.5~4.5 cm(平均3.2 cm).14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3.3%(14/15).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白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45~15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0 ml,均经电凝、氙离子凝固术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ESD穿孔发生率0(0/15).术后随访14例,随访期6~18个月(平均11.5个月),创而完全愈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新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35.
四种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法处理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技术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位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的黏膜下肿瘤,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治疗,包括直接结扎、透明帽辅助结扎、双通道内镜结扎以及联合黏膜下剥离术(ESD)结扎.术后内镜随访,评价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结果 自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入选128例黏膜下肿瘤患者,食管28例,胃82例,十二指肠18例.3例采用直接结扎法,105例采用透明帽辅助结扎法,8例采用双通道内镜结扎法,12例联合ESD结扎.111例患者接受内镜随访,16例病灶(14.4%)较前明显缩小,16例(14.4%)尼龙绳未脱落,其余71例(63.9%)病人病灶完全消失,治疗有效率为92.8%.均未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其他辅助方法治疗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27例行ESE治疗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7例患者共29个病灶,病变直径0.5—3.0cm,平均(1.25±0.70)cm。切除率96.3%(26/27),1例患者中转手术治疗。中位手术时间74(30~120)min。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6例,间质瘤1例。2例术中穿孔伴气胸,金属夹夹闭创面后予胸腔闭式引流,未行开胸手术修补。中位随访时间12(3~2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对于直径小于3.0cm、腔内生长为主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ESE治疗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进一步扩大了内镜治疗的范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的胃重复畸形的病例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内镜切除治疗且病理证实为胃重复畸形的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内镜下病灶表现、术后病理、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随访情况等。结果 共纳入9例胃重复畸形患者,女性3例,男性 6例;2例患者病灶位于胃上1/3,2例位于胃中1/3,5例位于胃下1/3。8例患者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仅1例表现为息肉样隆起。住院天数为2(1.5, 4)d,无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随访时间46(26, 51)个月。术后随访病灶无残留、无复发。结论 内镜下切除对于符合指征的胃重复畸形的治疗安全可行,临床可尝试推广。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腹腔镜与内镜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的28例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在内镜下放置支架成功,成功率为100%.梗阻部位分别为直肠上段癌7例,乙状结肠癌11例,降结肠癌8例,横结肠近脾曲2例.术后1~2天均能解除梗阻,术后5~7天接受腹腔镜手术,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6例,Hartmann术2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感染及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镜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结直肠癌性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可以显著降低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7例PPH术后迟发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PH术后迟发性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8%(7/395)。其中1例患者行手术8字缝扎止血:另外6例行急诊内镜下止血.其中3例单用高频电凝止血.2例通过高频电凝后于溃疡周围注射硬化剂.1例行高频电凝并用止血夹夹闭溃疡面,同时在溃疡周围注射硬化剂。6例内镜下止血的手术时间为(28±7)main,住院时间(1.5±1.22)d,医疗费用(1700±1016)元。所有患者均一次止血成功,随访至2008年8月,未见再次出血。结论PPH术后迟发性大出血少见.急诊肠镜止血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40.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对245例肠镜发现的腺瘤性息肉,局限于黏膜层、抬举征(+)的早期癌患者分别进行息肉圈套切除术、内镜黏膜切除术、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果 253枚病变,大小0.5~8.5 cm(平均2.3 cm),其中<2 cm 157枚,>2 cm 96枚.内镜下成功切除249枚,内镜切除成功率98.4%(249/253).内镜治疗中未出现无法控制的创面大出血,2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1例长蒂息肉治疗后出现少量膈下游离气体,2例直肠病变剥离治疗后出现皮下气肿,保守治疗后气肿减退;4例病变剥离过程中创面见裂口,3例金属夹成功缝合;1例治疗后出现腹胀和腹腔大量游离气体,急诊开腹手术修补创面.总的并发症发生率3.6%(9/253).内镜治疗后8例接受外科手术(病变局部抬举不良4例,分化不良腺癌1例,高级别瘤变2例,穿孔1例).术后随访231例,随访期3~22个月(平均14.3个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巨大人工溃疡创面3个月基本愈合;3例分片黏膜切除术后复发.结论 内镜治疗可以有效切除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和早期癌,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资料,内镜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有待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