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学校、幼儿园传染病防制工作及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规范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宝安区各类中小学、托幼机构共计80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所调查的学校均设有医务室及专职的卫生保健人员,传染病防制的各项制度方面比较健全,各项防控工作均有开展。卫生保健人员中位年龄33.7岁;男女性别比为1∶7.33;学历构成以大专(44%)和中专/高中(44%)为主;职称多为无职称(42.7%)和初级职称(40%);从事卫生防病工作平均年限为2.36年;50.7%的人员认为目前的工作超负荷;仅24%的人员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满意。结论深圳市宝安区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卫生保健人员性别、职称、学历等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应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的收入,以优化和稳定卫生保健队伍。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原因及流行特征,以便制定更好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共发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5起,波及人数54 231人,发病人数共1 556人,其中男性发病人数为1 047人,女性发病数509人;无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时间分布,暴发高峰期集中在8-9月;人群分布,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工厂有991人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3.7%,学校发病人数为565人,占总数的36.3%;地区分布,观澜街道是发病人数最多的街道,新安街道为暴发次数最多的街道,其次为西乡街道。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明显的季节高峰,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经过综合防制后,控制效果显著,今后的防控重点应在8-9月,此次疾病暴发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非同源性的连锁式传播,因此宣传教育教师及家长注重儿童青少年卫生习惯的培养,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及时做好玩具、门窗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避免日常接触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比较TaqMa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法与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时效性。方法:建立TaqMan实时定量RT-PCR方法和常规RT-PCR方法,分别对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及西尼罗病毒进行检测,并比较两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时效性。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登革病毒,而对乙型脑炎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的检测呈阴性;常规RT-PCR的敏感性为0.1TCID50/mL,TaqMan实时定量RT-PCR的敏感性提高了100倍,达到了0.001TCID50/mL,且至少节约了2h。结论:与常规RT-PCR比较,TaqMan实时定量RT-PCR更适用于登革病毒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24.
目的查明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来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曲线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查找可疑餐次,对可疑餐次食物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用不同食物与食物中毒的关联性,并采集可疑食物和病例等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共发现87例病例,症状主要为腹泻(96.5%)、腹痛(91.9%)、呕吐(44.8%)、发热(32.2%)。20日午餐(RR=21,95%CI=9.2~47)、晚餐(RR=4.9,95%CI=3.3~7.3)均是本次疑似食物中毒的暴露餐次。烧鸭(OR=26,95%CI=5.7~118)和白切鸡(OR=21;95%CI=2.5~180)是发病的危险因素。厨师在对白切鸡及烧鸭切块过程中发生交叉污染可能是此次食物中毒的感染环节。病例肛拭子检测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结论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白切鸡和烧鸭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建议加强对餐饮机构厨师的监督管理,提高其卫生安全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2006~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水痘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1年宝安区报告的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资料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宝安区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31起,累计发病774例,无死亡病例,累计罹患率3.43%;暴发疫情规模最少为5例,最多为143例,病例数<50例的疫情27起,占87.10%;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3~5月,占71.58%;新安街道为暴发水痘病例最多的街道;罹患率男性为3.74%,女性为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4,P<0.01);小学低年级(一年级~三年级)水痘暴发588例,占75.97%;水痘暴发疫情病例报告平均为8例(中位数)。结论 2006~2011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报告的中小学水痘暴发疫情有逐年减少趋势,水痘暴发疫情防控较理想,控制水痘暴发的重点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完善水痘疫情报告制度和监测,落实传染源隔离、对易感人群应急接种、消毒等措施是预防水痘暴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暴发前后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HFMD)的报告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8—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HFMD病例资料及常住人口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发生前后深圳市宝安区HFMD报告率及流行病学特征的差异。结果 2018—2021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手足口病38 716例,年均报告率为243.14/10万。2020—2021年(疫情期间)年均报告率为106.87/10万,低于2018—2019年(疫情前)年均报告率(435.63/10万)(P<0.0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发病最高峰集中在4—7月(共报告21 067例,占54.42%),次高峰为9—11月(共报告12 441例,占32.13%)。疫情发生前后HFMD发病人群构成均以散居儿童及<3岁年龄组为主,分别占75.13%和64.50%、65.05%和56.77%。疫情发生前后HFMD年均报告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西乡街道(844.21/10万)和福永街道(222.27/10万)。疫情前以其他肠道病毒(141例,占36.62%)、Cox A16(124例,占32...  相似文献   
27.
目的 调查一起托育机构札如病毒暴发疫情,探讨疫情暴发的原因及危险因素,为感染性腹泻防控疫情提供参考经验。方法 根据2023年5月30日—6月12日感染性腹泻疫情特点,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搜索、卫生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以及病例对照研究分析暴发危险因素。结果 共发现病例15例,分布于2个班级,太阳班和月亮班的罹患率分别为57.14%、15.79%(χ2=7.278,P<0.05)。发病年龄为2~<4岁,男女病例数分别为9、6人,男女生罹患率均为37.50%。临床症状以呕吐(100.00%)为主,伴有腹泻(26.67%)、腹痛(33.33%)。本次疫情首发病例于6月2日1时发病,2日—7日病例零散出现,8日10时指示病例在班级内呕吐1次,保育老师清理呕吐物并消毒地面,全程未疏散幼儿,9日病例集中出现,达到高峰,9日后无新发病例,疫情持续8天。札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88.89%。卫生学调查排除食品与水源传播可能。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幼儿的不良卫生习惯、近距离接触呕吐物及暴露于呕吐物下风侧与发病均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本次疫...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宝安区6~36月龄散居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方法 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自2019年6月1日起上传到《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居住地址位于宝安区内、6~36月龄的手足口病新病例;在同一社区内随机寻找月龄±2个月、同性别、无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热伴出疹症状的儿童作为对照。根据自制问卷采用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各192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和5岁以下儿童一起居住(OR=4.976,P=0.002),发病前10 d接触过手足口病人(OR=2.762,P<0.001),发病前10 d去过游乐场所(OR=5.670,P<0.001),孩子饭前总是/经常吮吸手指(OR=4.879,P=0.010)是危险因素;而看护人喂养前用肥皂洗手频率[总是/经常(OR=0.213,P=0.006)]、孩子饭前总是/经常用肥皂洗手 (OR=0.117,P<0.001)是保护因素。 结论 在宝安区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公共游乐场所对疾病传播有重要作用,提高看护人和儿童的手卫生、避免儿童接触手足口病患者能降低患病风险,和5岁以下儿童居住的散居儿童家长更应该重视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的原因和特点。方法对疫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讨本次爆发的流行因素。结果这是一起甲型H1N1流感爆发疫情,8月22日至29日该厂共发生病例69例,总罹患率为10.5%,年龄18~30岁,平均21岁,男女比例为1:1.02,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宿舍分布较分散,住宿员工和外租员工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班人群罹患率为15.6%,晚班人群罹患率为4.7%,白班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夜班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主要集中在白班冲压课,罹患率为26.2%,而白班清洗课罹患率仅为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班冲压课和清洗课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压1线、冲压5线白班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7.6%和26.3%,冲压线白班的病例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经实验室检测有4份甲型H1N1流感阳性。结论本次爆发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的飞沫传播以及通过流水线的接触传播,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核心的综合措施,对彻底控制疫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自然人群中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EV)IgG感染情况,为戊肝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7-8月在深圳市抽取2个区调查1~59岁各年龄组自然人群共计3 771人,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抗-HEV IgG,并应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自然人群中HEV总感染率为23.68%( 893/3 771),其中男性为23.72%( 435/1 834),略高于女性的23.64%(458/1 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居民年龄增长阳性率呈不断增高的趋势(x2趋势=472.59,P <0.05);罗湖区阳性率为19.40%(413/2 129),低于宝安区的29.23% (480/1 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03,P<0.05);不同职业人群中,农民的戊肝感染率最高,为43.40%( 23/53);小学学历人群戊肝感染率最高,为46.52% (87/187).结论 深圳市自然人群中存在较高程度的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